原標題:揚帆搏浪奮力行 ——青島市政協2022年履職工作綜述
李軻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
回首即將過去的2022年,是十四屆青島市政協履職開局之年,是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一年,是向高點謀劃、向中心聚焦、向大局發力、向深處起勢的一年,是貫徹新理念、錨定新目標、落實新部署、建功新時代的一年。
起跑映照全程,開局啟示未來。一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對于砥礪奮進的青島政協事業來說,通過全面學習、全面貫徹、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靠奮斗出彩,不斷譜寫新時代青島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新篇章。
開局之年,青島市政協以共同目標尋求最大公約數,以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以協商民主凝聚強大正能量,以改革創新激發工作新活力,在繁榮協商文化中容納各方意見,在主動有序商量中融匯發展合力,在強化雙向發力中通達團結奮斗目標。
擊鼓催征,捷報頻傳。臨近歲末,我們欣喜地看到,十四屆青島市政協成立以來,開展重要協商議政活動27次,報送建議案、協商議政專報等55份,提案立案并辦理754件,省委、省政協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市政協相關工作和履職成果批示多次,為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力量。
數字無言,行動有聲。時間記錄前行足印,鐫刻奮斗年輪。通過一組組奪目數字、一項項喜人成果、一個個嶄新成就,高質量履職已成為十四屆青島市政協成立以來最美的底色。
創新工作理念 砥礪使命擔當
方位明確,才能把準航向。航向清晰,方能行穩致遠。
青島市委高度重視政協工作。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022年4月上旬,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出席青島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開幕大會并作講話,對政協工作提出“五個堅持”的要求: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要堅持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中心議大事、聚焦重點強監督、聚焦熱點建真言,為全市改革發展獻計出力;要堅持履職為民,牢記人民政協為人民,深入實際察民情、著眼需求解民憂、春風化雨聚民心,致力增進人民群眾福祉;要堅持凝聚共識,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搭建凝聚共識的平臺載體,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要堅持強基固本,加強政協自身建設,打造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委員隊伍,以優良作風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把全市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激情、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為譜寫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目標激勵新作為。理念的變革,標注思想深度,決定行動力度。
十四屆青島市政協創新提出、深入踐行“容·融·通”協商工作理念,容納各方意見、融匯各方力量、暢通各方渠道,并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容”是胸懷、格局,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下,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充分發揚民主,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容納各方意見建議,兼容各方思想觀念,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形成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格局,拓展“重要平臺”。
“融”是方法、路徑,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突出界別特色優勢,發揮政協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融會貫通、融合力量、融合發展,把更多人團結在黨的周圍,筑牢“重要陣地”。
“通”是目標、效果,即通達由上向下、由內向外的聚識通道,架設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橋梁,強化表達訴求和反映意愿的紐帶,更好宣傳政策、解疑釋惑、春風化雨、增進團結,履行好“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營造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生動局面,暢通“重要渠道”。
決策目光如炬,落實如臂使指。在青島市委堅強領導下,青島市政協及其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深入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圍繞“一二三四六十”目標定位和思路舉措,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助力把青島市委市政府決策的“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堅持黨建引領 匯聚前行力量
大潮奔涌砥柱中流。黨建統領有力量,政協工作有方向。
一年來,青島市政協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準確把握、全面落實新時代政協黨的建設總要求,成立市政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工作規則,對政協黨建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加強統籌規劃、督促落實,努力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市委有號召、政協有行動,市委有部署、政協有落實。市政協黨組自覺接受市委領導,堅持黨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政協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報市委審定,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重要工作情況、協商議政成果向市委報告,始終與市委保持目標一致、方向一致、步調一致。
青島市政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團結帶領全市政協系統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學出歷史自信、學出使命擔當、學出能力水平。通過常委會會議示范學、黨組暨主席會議帶頭學、專題培訓集中學、學習座談會交流學、“學而書院”讀書平臺線上學、“容·融·通”讀書會研討學等平臺載體,迅速興起學習熱潮,開展學習研討23次,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來,聚力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青島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以行動作號令,以身教作榜樣。加強政協系統中共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引導、形成和放大政協系統的整體作用。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開展,健全黨內主席聯系黨外主席、黨組成員聯系履職黨支部、履職黨支部成員聯系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和集體外出學習、開展活動建立臨時黨支部等規定,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認真落實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和省委、市委辦公廳《實施意見》,強化政協系統聯動協作,推動調研沉下去、力量沉下去、協商沉下去,推動政協事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領由政協常委、委員組成的專題調研組,重點就如何加強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如何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等課題,深入到所聯系區(市)和政協參加單位,找短板、查癥結、定舉措,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并在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基礎上,健全區(市)政協工作機構和力量,破解基層政協“兩個薄弱”問題。
堅持雙向發力 深度協商互動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青島市政協著力健全“提得準、說得對、辦得好”制度機制,著力構建全鏈條、立體化建言資政模式,優化選題、調研、建議、轉化、問效的鏈條,實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點面結合的多維調研,力求說得準確、說得在理、說得可行,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作出了什么效果”轉變,資政“含金量”更高,建言“精準性”更強。
圍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打好五場硬仗”舉行全會專題討論會,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就“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價值鏈能級”等開展專題視察、協商議政,梳理提報了10多項亟需國家、省支持的重點事項,得到有關部門辦理。圍繞“加快構建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生態”開展調研協商,繪制青島市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圖譜,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納并組織推進。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產業發展的“強引擎”。市政協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15家,調研走訪企業30余家,助推惠企紓困政策落實,促進國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項目落地。圍繞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海洋科技創新等領域,在全國政協和省政協重要會議上作發言,宣傳推介青島、精準建言發展。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緊扣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八大行動強化民主監督。圍繞《青島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條例(草案)》開展立法協商,服務保障激活劈柴院、南京路市政設施綜合整治、城陽區低效片區升級改造等。圍繞“加強韌性城市建設”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為青島市加快建設城市安全智慧治理體系提供了科學參考。
加強調研,在實地調研中出思路,在摸準實情中出建議,在實事求是中出預判,力求調研往面上拓往深里走。就“爭創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舉行常委會會議專題議政,就“發揮世界一流樞紐強港輻射作用”“提升上合示范區國際物流系統能力”等開展重點提案督辦,就“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開展遠程協商,一批高水平協商成果轉化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交的“在北方港口復制推廣啟運港退稅政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國家有關部委重視采納。落實膠東經濟圈五市政協聯席協商機制,聯合調研建言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關家國。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強化“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理念,密切聯系群眾,真情服務群眾,積極引導群眾,在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中反映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心。
圍繞智慧城市助力疫情防控、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反電信詐騙能力建設等開展調研協商,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安全生產突出問題等開展監督性視察。為推動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委員收集意見建議100余條,得到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回應。各界委員開展“五進五送”活動140余次,惠及群眾59600余人。聚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協商建言,提交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數字技術賦能設施種植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建議,助力鄉村實現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
以商促辦、以商督辦,委員們深入基層去走、帶著問題去看、集思廣益去想、群策群力去辦,做到“辦好一件提案、解決一類問題、推動一方工作”。建立完善重點提案培育遴選督辦、提案工作第三方專家評議、提案審查等制度機制,形成辦前協商、辦中調研、辦后協商督辦的工作閉環,有效推動發展數字經濟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生物醫藥和深海未來產業、助推創投風投高質量發展、優化海外倉布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協商成果落地見效。大力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委員提報1293篇,上級政協采用417篇,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搭建履職平臺 廣泛凝聚共識
青島市政協對標全國政協工作,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中心環節,與時俱進建立雙線、雙向發力機制,讓政協委員“思想永遠在線、智慧時刻連線、聯系永不斷線”。
界別是政協工作的重要基礎、發揚民主的重要渠道、委員履行職責的重要載體。人民政協“重要平臺、重要渠道、重要陣地”作用詮釋在界別、實踐在界別、發揮在界別。
首先處理好“召集”與“著急”的關系,以著急的姿態,著急的速度、著急的熱情,推動界別工作,做一個時時有責任、事事都“著急”的召集人;其次,根據界別活動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鼓勵合適的委員唱主角,讓政協委員個個都有責任心,個個都是“火車頭”。這是青島市政協各界別召集人的共同體會。
青島市政協制定了《關于加強政協界別委員工作室建設的意見》《“界別同心匯”和“界別委員工作室”建設評估實施方案》,并將其功能定位為學習交流的園地、議政建言的平臺、了解民生的窗口、凝聚共識的渠道,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級“界別同心匯”、市級“界別委員工作室”30個,區(市)鎮(街)界別委員工作室99個,組織委員聯合開展富有成效的履職行動200余場次,確保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形”與“神”兼備,履行好“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通過政協委員與各界群眾的日常走動、定期聯動、議事互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實現了界別小舞臺、履職大情懷。
深入開展“精彩青島·委員建功”主題履職行動,實施“凝心聚力推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助力堅決打贏城市更新城市建設攻堅戰”“服務保障‘雙招雙引’”“增進專門協商機構效能”“深入一線服務群眾”五大工程。《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意見》《市政協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分工聯系市政協委員安排意見》等制度,在“界別同心匯”和“界別委員工作室”建立起功能型黨支部,主動服務所聯系的界別群眾,激勵廣大政協委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落實“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要求,制定實施委員廉潔從政從業規范、構建“親清”新型關系行為規范。強化委員服務管理,精心打造委員之家,舉辦首屆“杰出政協委員”推宣活動。
按照各級委員聯動履職的要求,青島市政協專門制定了《關于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意見》,住青全國、省和青島市、區(市)四級政協委員3656名,組織開展履職聯動達95場次,委員走訪看望界別群眾24000余人次,接待來訪群眾1200余人次,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真正把政協委員這個“點”、界別渠道這條“線”、政協組織這個“面”和全社會這個“體”四者有機統一起來。通過面對面談心談話、走訪調研、座談討論等多種方式,了解社會各界人士、界別群眾的愿望和訴求,當好黨的政策的“宣傳員”、信息溝通的“聯絡員”、化解矛盾的“調解員”,在民主和諧的協商氛圍中擴大“朋友圈”,畫好“同心圓”。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著眼當前新形勢新變化,青島市政協創新打造“容·融·通”委員直通車協商平臺,由青島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聯合青島廣播電視臺、各區(市)政協共同搭建,緊扣社會關切開展“融媒協商”,緊緊圍繞實體經濟振興、投資促進、城市更新等重要任務給委員搭平臺、為工作獻計策、就問題找答案,平臺效能不斷彰顯,目前對西海岸新區大項目落地、李村商圈突圍、市北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市南區煥發老城區活力、即墨區提升教育水平等開展協商10期。在此基礎上,規范化常態化開展“傾聽與商量”協商活動,對建設智慧城市、節約用水、探索社區養老服務等主題開展協商議政活動,聽民意、解民憂、商良策、促發展。全面上線啟用“商量通”微信小程序,拓展了團結民主的“朋友圈”,讓協商平臺有了“擴音器”,將“商量”的聲音擴散到島城每一個角落。
廣泛團結聯誼增合力,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宗教場所‘四進’活動開展情況”等開展視察調研。建立青島市港區政協委員之家;港澳委員積極開展“云端”履職,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助力青港澳三地交流合作。發揮文史作用聚人心,編輯出版青島文史資料第二十六輯、第二十七輯、《世紀光影》《青島史畫》等共計90余萬字、700余張珍貴圖片,成立市政協文史研究會,市政協文史館接待訪團120余批次1萬余人次。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青島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聯合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