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劍指5000億!青島要打造一座“汽車城”,跨一區一市
青島要再造一個城,以汽車的名義。
近日,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青島國際汽車城產業發展戰略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將以即墨汽車產業新城和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為基礎,建設青島國際汽車城,為青島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提供強支撐。
當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趨勢的推動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區域間汽車產業的比拼和較量,某種意義上也迎來了一次全新的起跑。在汽車產業上的布局發展,成為區域改寫競爭格局、塑造競爭優勢的新機會。
經過十幾年的“補課式”發展,青島汽車產業規模已經邁過千億大關,行至由大到強的重要路口,亟需新的戰略指引。
《規劃》是在借鑒斯圖加特汽車城、上海汽車城、成都汽車城等國際國內先進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理念基礎上,又經過長達半年多的公開征求意見,最終審慎修改后拿出的一部汽車產業發展頂層規劃。其意義在于,通過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壯大青島實體經濟,推動汽車產業突圍進階,實現“質”上的升級與蝶變。
《規劃》明確了青島汽車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汽車城完成汽車產業鏈布局,實現汽車產業營業收入2000億元,整車產能突破100萬輛,整車產量突破130萬輛;
到2030年,產城融合發展基本實現,實現汽車產業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整車產能突破120萬輛,整車產量突破160萬輛;
到2035年,國際化汽車城總體成型,實現汽車產業營業收入5000億元,整車產能突破160萬輛,整車產量達到200萬輛。
從產業大項目紛紛落地,到科學的頂層規劃出臺,從“造出來”到“強起來”,青島正把汽車產業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政策供給,加快建設一流產業生態,集聚更多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打造具有更強競爭力的汽車產業集群。
產業突圍進階亟需新指引
汽車,是上下游覆蓋面極廣的重工業。眾所周知,汽車產業鏈條長、產值大、對經濟拉動力強,不少城市之所以能異軍突起,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抓住了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勁風口,夯實了城市制造業的堅實根基。
今天,汽車產業的地位有增無減,被稱為互聯網后的下一個風口。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合力推動下,汽車的屬性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成為具有無限商業想象空間的移動終端,對城市間的競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汽車產業是青島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板塊。回溯本世紀初,青島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車一家車企。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慢了”的青島奮起直追,一方面通過招引一汽-大眾等產業大項目落地加快補短板,一方面借助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賽道“換道超車”,顯著縮小了與前排城市的距離,在某些領域(比如新能源汽車),甚至取得領先優勢。
2020年,青島共生產整車120.02萬輛,汽車產業躋身千億級產業之列。經過多年“補課式”發展,青島的汽車產業已經由曾經的短板躍升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產業”,成為青島制造業的重要支柱。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青島汽車產業的“豐收年”,也是產業深度布局的“蓄力年”,從年初到歲尾,大動作不斷:
1月17日,華人運通正式與青島市簽署合作協議,將在青島設立中國總部,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級研發技術中心,并成立高合汽車銷售服務總公司,填補了青島缺乏高端汽車總部企業的空白;
同月,作為首個落戶青島的汽車總部企業,北汽制造青島基地竣工投產。10月18日,北汽制造旗下的首款中大型MPV——王牌正式下線。11月5日,皮卡車“卡路里”下線。截至目前,基地陸續下線了多款新車型,累計產量達到15.6萬臺,實現產值63.5億元;
11月18日,奇瑞青島工廠建成投產。這座“超級工廠”可同時實現多款常規動力和新能源乘用車的混線生產,年產20萬臺,可實現年產值380億元,是奇瑞探索工業互聯網賦能智能工廠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
日前,在“2022中國·廣州汽車產業大會”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致辭時表示,隨著傳統車企轉型速度加快、跨國車企入局力度加大,國內汽車產業格局將加速重構。
青島要想在格局重構中把握先機、實現目標,需要的不單是一個個龍頭大項目落地,更需要串珠成鏈、聚點成面的全盤統籌、科學部署。
南北聯動,讓“1+1>2”
趕在2022年歲末出臺的《規劃》正是青島汽車產業突圍進階的重要指引。
和其他產業相比,汽車產業顯然更受益于集聚發展。教育部汽車電子驅動控制與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蔡蔚告訴觀象君,汽車產業鏈條長,從上游材料端、中游核心裝置部件,再到下游整車端,極其考驗供應鏈。汽車關鍵零部件龐雜多樣,供應商多元,保證這些零部件順利抵達產業鏈,并最大限度減少成本損耗,是車企著力解決的難題,也是汽車下半場競逐的焦點之一。
因此,零部件的本地化率越高,意味著車企的采購成本越低,市場競爭力越強。
目前,青島已經形成即墨和萊西為主的兩大汽車產業集聚區。
在即墨,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已聚集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輕卡基地、奇瑞汽車青島基地四大整車龍頭項目在內的重點項目200余個,涉及總投資750億元,產品主要涵蓋乘用車、商用車、改裝車、底盤系統、汽車座椅、汽車沖壓件等多個方面,汽車產業成為全省25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正在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在萊西,擁有北汽制造、華人運通2家整車制造企業,集聚了國軒電池、耐克森輪胎、藍齊柳機等50余家上下游零部件配套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整車生產為主導,以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為支撐的汽車產業鏈條,獲評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省級特色小鎮。
近年來,兩大產業集聚區以整車龍頭為引領,“鏈式”招商、“鏈式”發展,各自茁壯成長。但從整體來看,目前青島汽車產業的產業要素布局仍較分散、區域發展協同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大而不強。
青島亟需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在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上下大力氣,引導產業集聚、錯位、協同發展,形成集群競爭力。
根據《規劃》,青島國際汽車城總體規劃范圍為212平方公里,相當于市南區面積的7倍。其中,即墨片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萊西片區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兩大片區將實現南北呼應、聯動發展。
換言之,青島國際汽車城將打通目前青島兩大汽車產業集聚區的空間阻隔,有效破解現有生產要素布局分散,規模效應發揮不充分,南北區域之間缺乏有效聯動等問題。
從汽車城總體規劃功能分區來看,兩大片區在產業發展上也有不同側重。南部即墨片區定位為汽車產業優化提升區,依托已有150余個汽車制造項目,瞄準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不斷升級;北部萊西片區定位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區,重點承載新能源整車制造項目、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零部件項目及汽車后市場服務項目,以及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
也就是說,兩大片區將通過差異化功能定位,進一步強化產業協同,提升產業價值鏈,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做長汽車制造,實現“1+1>N”
高水平的產業集聚離不開豐盈的產業生態。打造國際汽車城,提升汽車產業集聚發展水平,青島具有天然生態優勢。
青島是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之一,擁有我國第二個外貿億噸吞吐大港青島港。即墨、萊西等地一小時即可抵達青島港內,能夠大大壓縮汽車生產廠商的物流等成本。
青島獲批建設上合示范區以來,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為汽車產業打造了“40分鐘汽車物流圈”。
這還遠遠不夠。豐盈汽車產業生態,打造完整汽車產業生態圈,青島還要出實招、下硬功夫,讓汽車城聚焦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一方面做長汽車制造這一長板,另一方面補齊短板,大力發展研發以及服務業板塊。
根據《規劃》,制造板塊將繼續發力整車以及零部件制造。青島將利用整車龍頭企業的吸附作用,拉動上下游產業聚集,同時加大優質整車項目招引力度。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傳統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重點引進高潛力的汽車零配件制造項目。
必須承認,目前汽車研發中心的核心“大腦”大多不在青島。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告訴觀象君,隨著汽車行業加速邁向新“四化”,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加速融合,車企不僅要造車,還要形成“芯片+數據+算法”閉環賦能汽車,不斷訓練、升級和更新系統。要提高產業鏈價值水平,就需要在汽車產業鏈中最有稅收潛力、最有技術含量的研發環節上下功夫。
《規劃》給出破題路徑,即研發板塊將以專用技術、共性技術、基礎技術為研發生態目標導向,鼓勵一汽解放、北汽制造擴大提升研發能力,支持奇瑞汽車等新引進項目研發生產并舉;推動并支持重點零部件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鼓勵大型企業與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和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等有意愿提升汽車學科的高等院校及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相關院所機構協同創新。
供應鏈協作水平、工廠規模制造能力及品牌溢價能力是車企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也是青島汽車產業破題“大而不強”的關鍵。
在《規劃》中,服務業板塊圍繞汽車物流業、汽車商貿業、汽車文旅產業、汽車人才教育培訓產業等方面展開規劃布局。同時,提出開展金融、保險、融資、法律、資產評估等汽車服務業,并推動企業設立輻射青島及膠東五市的乘用車、商用車銷售中心,拉長汽車產業鏈條,實現“1+1>N”的產業效果。
在由“大”到“強”的征程上,青島的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圖景愈發清晰,發展勢頭愈發向好,發展動能愈加強勁。相信隨著青島國際汽車城的建設,青島汽車產業將加速駛入成長的快車道。
作者 | 長亭 英歌
[來源:青報觀象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