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B
青島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禁毒大隊 李通
成為戒毒者新生活中的一束光
除了打擊犯罪、與毒販殊死搏斗外,讓一個個“迷失者”回歸正常生活,也是禁毒民警的職責所在。青島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禁毒大隊民警李通從警13年,一直奮斗在與毒販角力的最前線,并用最大的愛心與耐心幫助戒毒人員回歸社會。他常說:“我挽救了一個人,等于挽救了他身邊的一群人和他的家庭。”
禁毒“第一課”抓捕亡命徒
李通1977年出生,2000年從警,2010年開始做禁毒警察。成為禁毒民警的第三天,他就經歷了人生中第一起毒品案件。“我清楚地記得,那起案件是一個廣東毒販帶了500克毒品來青島交易。毒販十分鎮定,他的車一直不熄火,隨時準備逃竄。他長得不高、很瘦,拒捕時卻展現出超大的力量。”李通告訴記者,那時的車輛從車窗底部小按鈕的高低上,就能看出是否上鎖。他和同事們發現車沒落鎖,當即決定從主駕駛和副駕駛位置同時出擊制服毒販。“那可真是我禁毒生涯的第一堂課。毒販在擋位處放了一把20厘米長的刀子,我們伺機打開主駕駛位置的門,將毒販一把拉下,好在他沒來得及拿刀。毒販拼命抵抗,我和另一名壯碩的同事險些壓不住他。”李通回憶道,毒販被壓在原地還瘋狂打轉,身上的羽絨服全磨碎了。
那次抓捕,讓李通親身見證了禁毒工作的兇險,面前的毒販或許是亡命之徒,抓捕意味著一場殊死搏斗。“除了要在工作中保護好自己,我們還要格外注意嫌疑人的安危,吸毒者的身體在毒品的侵蝕下往往特別脆弱,非常容易骨折,我們在抓捕過程中要隨時研判情況。”李通說道,在出警前,同事間也會互相叮囑注意安全,他們都知道,每一次的風險都是未知的,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猶豫、退縮。
“最強大腦”助力案件偵破
“我的記憶力比較好,從事禁毒工作13年,抓捕了很多人,‘好記性’可幫了我不少忙。在前期排查中,我能很快地把抓捕地點附近的地形摸熟,有幾棟樓、每棟樓有什么特點、周圍人口的特征等等,再詳細講給同事聽,隨時解答大家的疑問。抓捕過的嫌疑人我基本都有印象,有時在口供中或者同事的描述中,會提到某嫌疑人有什么樣的特殊習慣,但并未找到其身份,我一聽就能想到這個人是誰,調出相關檔案來對比,十有八九是準確的,這幫助大家提高了偵查效率。后期的審查中,我能記住嫌疑人平時是以販毒為主,還是以吸毒為主,或是以中間介紹為主,這些都有助于讓嫌疑人‘開口’。”李通說道。
正常人的作息規律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而毒販往往是晚上活動。成為禁毒警察的這十幾年,李通從來沒有早睡過,即使是在休息日,也很難睡個安穩覺。“我們得適應他們的節奏,要不然沒有精力和他們對抗。在蹲點的時候,也一定要‘摳細節’偽裝好自己,車子是萬萬不能不熄火的,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熱,也不能開空調。車里不能點火,到了晚上的時候,手機也不能用,避免發出任何亮光,不能打草驚蛇。”李通介紹道。
引導吸毒人員走上正軌
“2016年,我們抓獲了一名年紀很小的未成年吸毒者,他是被所謂的‘社會朋友’帶壞的,其實他自己也不想染上毒癮。孩子的父母都是素質很高的人,每天愁得以淚洗面,我們看著很感慨,如果這個孩子不能脫離毒海,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完了。在戒毒的過程中,孩子及其家長非常配合,最后的結果也是好的。這個孩子現在十分積極向上,還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體質很棒,整個人都很陽光。”李通說起這段往事,面露欣慰之色。“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名禁毒警察,不光要以專業素質嚴厲打擊毒販和吸毒人員,更要有一顆愛心,教化吸毒人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面對并不想墮落到底的吸毒者,我們要在依法打擊后引導他們走上正軌。擔任禁毒警察的這些年里,我發現許多吸毒人員在戒毒后都萬分渴望回歸主流社會,我們作為最直接的引路人,應該做他們新生活中的一束光,或許這份溫暖能拯救千萬個家庭。”李通告訴記者,他在辦案過程中接觸的許多吸毒人員,會在戒毒結束后與他保持聯系,交流近況和對生活的感悟。“也有很多人向我求助。戒毒后3個月至半年的這段時間里,因為戒斷反應,吸毒人員的復吸率是很高的。許多人就會給我發微信說:李警官,我實在太難受了,我該怎么辦?我經常會到他們家中,把他們帶到禁毒大隊門口。當他們看到‘禁毒大隊’四個字,想到被打擊時的恐懼,往往會清醒過來,毒癮也就沒那么強烈了。對大多數向往美好生活的戒毒者來說,引導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李通說,“挺住”“再挺挺”是他對戒毒人員最常說的話,戒毒不能功虧一簣,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