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自2023年起 將每年的7月26日設立為“青島工匠日”

    原標題: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決定

    1952年7月26日,新中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徐徐駛出青島四方機廠南大門,順利駛入膠濟鐵路試行軌道。這一臺名為“八一號”的蒸汽機車成功試制,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蒸汽機車的歷史,揭開了中國機車工業史上新的一頁。

    7月26日,也成為青島制造歷史上不能忘卻的一天。

    71年后,這一天被賦予新的含義——6月29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決定。決定自2023年起,將每年的7月26日設立為“青島工匠日”。

    “匠心”傳承

    制造業名城“星”光熠熠

    “我們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遇上了一個好時代、趕上了一個新時代!”聽到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消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職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輝高興地告訴記者。“設立工匠日,是青島對工匠、對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視,也讓我們產業工人更真切地感受到青島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下大力氣,見真功夫的信心與決心,在青島,我們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只要有本領,就能有舞臺、有奔頭。”

    青島是中國實體經濟大市、制造業名城,制造業一直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市之源。青島的工業門類更是涵蓋了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并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孕育了青啤、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以及中車青島四方股份、青特集團等一系列馳名中外的“青島品牌”。這些產業“家底”決定了這座城市發展離不開各條戰線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細作。

    細數青島的建設史、發展史,是200余萬產業工人隊伍聚力奮斗史,更是一批批“勞模工匠”的榮耀史。

    中國高鐵疾馳向前,背后有他在守護安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研磨工寧允展在0.05毫米的空間里追求完美,細琢高鐵“腳踝”,在研磨錘煉中精益求精,屢出絕招神技。

    在“超級工程”崛起處,用汗水和巔峰技術,挺起了民族自信的脊梁。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總技師管延安用一把扳手、60多萬顆螺絲、零失誤,雙手擰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跡。

    在世界吉尼斯挑戰舞臺,駕駛裝載機以60秒內成功開啟30個啤酒瓶瓶蓋的“絕活”技驚四座。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內燃港機裝卸機械特級技師郭凱先后22次打破鐵礦石卸船效率世界紀錄,成為港口裝載機大王。

    還有“金牌工人”許振超,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速度”的郭銳,高鐵“工人教授”周勇,橋吊上的“大工匠”郭磊,“動車醫生”劉波,“中華第一尺”闕衛平……據不完全統計,青島擁有“大國工匠”3人,獲得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獎項——“中華技能大獎”的6位。除此之外,青島還擁有“全國技術能手”138人、“齊魯大工匠”5人、“齊魯工匠”25人、省級技能領軍人才237人。

    在青島,高技能人才達到58.15萬余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4.99%,呈現出繁星滿天、群星璀璨的景象。

    致敬“工匠”

    讓他們有“面子”更有“里子”

    “工匠”是千千萬萬一線工人的佼佼者,他們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是聯接技術創新與生產實踐最核心最基礎的勞動要素。

    助匠心傳承,向工匠致敬,國內早已有多所城市設立城市“工匠日”。

    2019年,杭州將錢塘江大橋建成日——9月26日設立為杭州“工匠日”,這也成為全國首個工匠日。

    2022年,蘇州、柳州、無錫分別將每年的4月28日、4月26日、4月27日定為“蘇州工匠日”“柳州工匠日”“無錫工匠日”。今年,揚州將每年的5月9日定為“揚州工匠日”。

    縱覽這些城市,都以制造業、工業而興,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術工人充滿渴求,并十分尊崇工匠精神。青島同樣如此。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雙試點城市,青島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將“島城工匠”培育計劃列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上升為全市戰略,無不彰顯著青島對工人階級“主力軍”的重視。

    政治地位和榮譽表彰能夠最直接地體現黨和國家以及社會主流的認同,青島著力暢通工人參政議政渠道,逐步提高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工匠人才比例,全市3名黨的二十大代表中,2名為工匠型技能人才,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全市95%以上的工匠、80%以上的勞動模范、60%以上的五一勞動獎章從產業工人隊伍中產生。

    除此之外,青島更注重讓勞模工匠在生活細節中感受到尊重和關愛。開通機場、火車站、長途站等勞模VIP通道,協同區市開通就醫綠色通道、享受景區旅游免費政策;全國首創勞模工匠服務區塊鏈系統,實現全市勞模工匠信息線上管理,妥善解決勞模津貼待遇落實、身份認證等歷史遺留問題1200余件次。同時,發布《青島市關于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從獎勵激勵體系、工作支撐平臺、收入分配改革、頂層制度設計、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意見,尤其是明確要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貢獻大者多得”的分配原則,支持工匠人才憑借技能提高經濟收入。讓各級先模工匠有“面子”更有“里子”。

    持續發力

    讓更多人由“工”向“匠”躍升

    為了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讓更多產業工人實現由“工”向“匠”的躍升,青島先后出臺《關于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等40余項涉及人才培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措施,為打造“工匠之城”提供堅實的政策支撐。

    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建設,全市年均開展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3000余項,帶動崗位練兵160余萬人次,24條產業鏈覆蓋率達90%以上。2022年,1600多家企業參與勞動競賽,推動完成投資總額1642億元,實現提質增效7個多億,產生全國性比賽一等獎20個、省級比賽獎項176個。

    在全省率先開展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試點、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試點,全力推進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試點,創新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深入推行“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八級工制度,大膽將資源、政策、待遇向創新型人才傾斜,設立市級職工創新特等獎50萬元,一、二、三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2萬元獎勵,推動勞模、工匠等先模選樹向創新型技術工人傾斜,省、市創新大賽一等獎以上獎項第一完成人優先參評市級以上工匠。

    工匠的成長源自個人的拼搏奮斗,也離不開組織的關懷培育和廣闊的發展平臺。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國家級技能人才工作平臺19個,其中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3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9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7個,建成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2000余個,帶動全市各級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現應用型職工創新成果5000余項,產改以來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逾30億元。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任曉萌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6/30 07:54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