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遠親不如近鄰 近鄰不如物業
去年7月,市城市管理局積極開展物業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聯合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等9部門印發《關于支持物業企業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有關意見》,充分發揮物業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快速響應”的優勢,探索實施“物業+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行、助醫、照料看護等養老服務項目,不斷增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時間過去一年,物業企業養老情況如何?記者到相關試點進行了探訪。目前,全市共25家物業企業參與試點工作,服務老人6000余名。各試點企業以“助老食堂”、代買代賣、上門探望等形式為切入口,逐步拓展養老助老服務內容。特別是在助老食堂和餐廳建設方面,市級區級政府掏錢補貼,解決了老年居民最迫切的“吃飯”問題。
物業養老
小區管家把服務送上門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城陽區青特城小區居民崔老先生體會最深的卻是“遠親不如物業”,因為物業工作人員的快速反應,讓摔倒在家的他得到了及時救助,“如果沒有物業的細心服務,我現在還不知道是什么樣子呢。”物業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快速響應”的優勢,在青島市多個小區得以發揮,像崔老先生這樣享受物業養老,感受“遠親不如物業”的老年居民,正變得越來越多。
物業打造助老品牌
物業企業常駐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抬頭不見低頭見,從這個角度來說,物業養老助老具有先天優勢。“很多居民的孩子一早上班,中午不回家,晚上可能回家較晚,而我們的工作人員崗位就在社區,全天24小時都有人在崗。”6月23日,匯豪物業中部片區負責人王超在青特城小區向記者介紹了物業養老的相關做法。“我們是一家人”的理念,讓青特城小區物業成為全市養老助老的“標桿”。
去年7月,城陽區住房和城市建設管理局開始構筑以市場為主體,以社區為依托,以物業企業為紐帶,面向全區老人的區、街、社區、物業四位一體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在青島匯豪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全程、全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實際上從2021年開始,匯豪物業就開始打造‘長青藤’助老品牌,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去做一些工作。去年,我們開始建設助老服務中心和助老餐廳。”王超介紹,青特城助老服務中心通過依托“長青藤”敬老服務,打造“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助老幸福社區,全面提升社區助老、養老服務水平,讓更多社區老人享有安全、便捷、子女放心的現代養老服務。
一本檔案一個微信群
“讓子女放心”這句承諾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這需要一年365天,天天把工作做到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物業辦公室里有一個檔案櫥,里面裝著的都是社區老人的資料。對社區老人情況的準確掌握,讓助老工作變得順利起來。
“這是我們社區老人的檔案,年齡、住址、身體和家人情況,平時有什么困難……都記在里面。”王超笑著告訴記者,有了檔案,他們的工作就有了針對性,和兒女不在一起住的老人,他們會特別留意;獨居老人更是重點關注對象,物業工作人員上門頻次多,有時沒事也要去看看,幫老人剪剪指甲理理發,時間充裕的話,還會陪老人聊聊天。
除了不定時地前去探望,每月9日是社區集中上門日,物業工作人員會在這一天統一上門,看看老人家里的水電設備有沒有安全隱患,其他方面有沒有需求等。遇到老人過生日,物業會送蛋糕上門,如果對方是獨居老人,王超還會和同事們一起陪著老人過生日。
在王超的諸多微信群中,“青特城助老服務群“是置頂群之一。這個群里有79人,除了王超和幾位管理人員,還有5位管家,其他全都是社區里需要特殊關心的老人。
微信群的建立,讓老人和物業工作人員的聯系更加快捷。社區有什么通知,老人們可以第一時間在微信群里收到;老人有什么需求或者問題,物業工作人員也可以在微信群里馬上了解到,并及時給予答復和解決。
1838戶居民和五位管家
青特城共有居民1838戶,為了方便服務,物業把小區劃成5個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管家負責,5名管家多的負責四五百戶居民,少的也有200多戶。
“管家都是女性,她們工作起來細致到位,很適合和居民打交道。”王超介紹,管家們事無大小都要“管”,自己解決不了的,就由公司各個部門幫忙。
別看管家們是女性,能力可不小,居民遇到的一般問題都能解決。“換個水龍頭、修個門鎖、投個下水道,她們都會,而且干得很好。”王超說。
一遇到惡劣天氣,比如下大雨刮大風,物業的工作人員都會在崗。5位管家更是時刻關注微信群的信息,留意電話,或者主動打電話詢問老人情況。管家們有時會“化身”業主,從業主的角度來看小區工作,發現哪里有不足,比如樓道不清潔,就通知物業相關部門趕緊處理。
采訪中,記者在物業辦公室看到,38歲的管家小譚正在值守熱線。小譚負責的片區里有50多位老人,大都和子女一起生活,只有一位80歲的獨居老人。老人行動不便,很多事情都由小譚來幫辦,包括定期提醒老人交電話費、水電費等。老人要出門時,小譚會通知保安上門,用輪椅推老人下樓;有時社區發放物品,小譚會主動幫忙領取并送上門。
73歲的馬衛國曾是青特城小區黨支部書記,作為青特城的老住戶,他對物業工作非常了解。“這些女孩子不容易,她們靠細心周到的服務贏得了業戶的認可。因為她們的付出,一些原先對物業工作有抵觸的居民轉變了態度,和她們成了好朋友。”馬衛國告訴記者,有一位居民不肯交物業費,說是家中的墻壁有裂縫。小譚上門查看后,自己動手將裂縫處理好。小譚不爭不辯、主動攬責的做法讓這位居民深受觸動,對方最終痛痛快快地交了物業費,還和小譚成了好朋友。
快速反應助老人脫險
今年5月,管家雷燕成為物業推薦的“服務明星”。正是因為她的快速反應,讓獨居的崔老先生得到了及時救助,避免了嚴重后果。
崔老先生的家在雷燕管區范圍內,老人身體不好,一直吃中藥,平日里出門辦事或者采購都會找雷燕幫忙。5月16日,雷燕正在物業前臺值班,一位居民打來電話說,聽到10樓鄰居崔老先生家一直有人喊“救命”,聲音很微弱。雷燕聽后立即趕到崔老先生家,看到房門拉開了一道縫。她進門后發現老人躺在地上。雷燕將老人攙扶到沙發上,并聯系同事過來幫忙。原來崔老先生打算去衛生間,但是腿上忽然間沒了力氣,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站不起來。他只得爬到門口,勉強打開房門,從門縫里喊救命。
雷燕和同事幫老人換上干凈衣服,直到老人恢復正常,確認無需就醫后,便幫他清洗剛才弄臟的衣服。“多虧你們及時趕來,要不我不知道要在地上躺多久。”崔老先生感慨道,雷燕對他的照顧比自己的孩子還及時。
在匯豪物業辦公室,記者看到走廊里掛滿了居民送來的錦旗,有的是感謝物業工作人員幫忙照顧家中老人,有的是感謝物業工作人員拾金不昧,有的則是感謝物業工作人員的某次幫助……“這些都是近期收到的,還只是一部分。”王超自豪地告訴記者,居民的認可讓他們工作起來更有勁頭。[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