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探尋臺東步行街夜市、李村夜市巨大客流量背后的密碼

    地點

    李村夜市

    打造高質量“夜經濟”品牌

    入夏之后,李滄區的李村夜市迎來了“煙火氣”最濃的時節。這里有從攤位上、餐車中飄出的美食香氣,有鹵煮泡面、車輪餅等新潮的網紅小吃,也有每日為夢想奔波忙碌的創業者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李村夜市,感受川流不息的“煙火氣”。

    每天客流量超過6萬人次

    每天下午4點半,李滄區樂客城商場西北側的空地都會大變樣,一輛輛紅色餐車現身,有序地停放在規定的區域,連接電力設備、鋪設隔油地墊后,攤主便開張迎客。“樂客城夜市是青島夜市圈的‘年輕力量’,成立于2020年8月,當時入駐商戶約有100家。得益于李村商圈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夜市很快就紅火起來,如今已有200多家商戶。”樂客城夜市經理高德照告訴記者,入夏以來,夜市每天的客流量都有五六萬人次。炒年糕、青島炸串、老北京爆肚、車輪餅等數不勝數的特色美食在此云集,刺激著市民和游客的味蕾。

    與樂客城夜市相距不遠的向陽路步行街同樣燈火通明,各色美食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和食欲。向陽路步行街夜市與樂客城夜市共同組成了“煙火氣”濃濃的李村夜市。“向陽路步行街夜市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有16年的時間,從最初的200多個攤位發展到目前已有500余個攤位。”向陽路夜市經理叢大林介紹說,夜市的美食小吃有上百種,還經營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飾品、工藝品、電子配件等。最近一段時間,向陽路步行街夜市每天的客流量都超過1萬人次,周末和節假日更多。

    小吃品類更新速度快

    “李村夜市的特點是小吃種類多,這里有很多網紅小吃,而且更新速度快。”“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流行小吃出現,在李村夜市能吃到一些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吃。”不少年輕消費者告訴記者,小吃品類不斷推陳出新是李村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如今的李村夜市已經是李滄商圈的一大特色,吃的喝的一應俱全,許多年輕人都經常來這里,有的是來嘗鮮,有的是回頭客,主要目的都是來吃美食。”高德照坦言,夜市內的小吃品類不斷更新,是管理方努力的結果。“管理團隊經常去各地夜市考察,招募客流量大的小吃攤來我們這里開店。”高德照表示,小吃攤位更新速度快,不僅能給市民和游客提供豐富的嘗鮮體驗,還能促進夜市內攤主的良性競爭,讓夜市擁有長久的吸引力。

    除了小吃品類更新快,李村夜市還經常舉辦各類活動,打造李村夜市的品牌價值。“向陽路步行街夜市今年舉辦了李村商圈元宵會、青島梅花節配套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夜市時尚活動等。”叢大林說,未來夜市還將舉辦與青島國際啤酒節等重大節慶相關的活動,豐富夜市的業態,提升李村夜市在島城的影響力,打造夜間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光顧。

    守護好李村夜市“煙火氣”

    “李村街道辦事處結合區域商業載體實際,協調配合樂客城、向陽路商業街區開展夜市活動,在保證市容秩序的基礎上,大力支持夜市經濟發展,提升李村商圈的‘煙火氣’。”李村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李村街道辦事處著力在“激發夜間經濟活力、強化配套服務發展”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夜經濟”常態長效管理機制,讓“夜生活”火起來、“夜人氣”聚起來、“夜活力”提起來,打造更高質量的“夜經濟”品牌,守護好“煙火氣”。

    李村街道辦事處結合周末、節假日的節慶活動,組織開展符合街區形象的戶外市集及外擺形式的相關活動,推動旅游商品、文創產品與美食、娛樂、購物、休閑相結合,增加李村夜市活力,提升夜市知名度,拉動商圈人氣,豐富市民群眾的夜生活。

    未來,李村街道辦事處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監督和檢查工作,規范夜市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增強經營主體的自治意識、攤位商販的自律意識,確保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被干擾,營造夜市良好的消費氛圍,創建文明、安全、舒適的消費環境。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夜間游樂園、河道夜游、夜間文體活動等新的夜間旅游休閑場景在李滄區快速興起。今年,李滄區將繼續培育夜游、夜娛、夜秀、夜購等夜間業態,依托李村商圈、李村河沿岸,打造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

    / 人物故事 /

    每天銷售鴨貨四五百斤

    走進向陽路步行街夜市,在靠近少山路路口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家名為“九九鴨脖”的鴨貨美食攤,攤主黃瑞艷(上圖)正忙著給顧客稱鴨腸與鴨鎖骨。“我從2009年就開始在這里賣鴨貨,經營這個攤位已經14年了。”黃瑞艷今年47歲,2006年她從老家臨沂來到青島,在一家工廠里打工。“當時每個月掙兩三千塊錢,很難補貼家用,于是我就想做個小生意,到向陽路步行街夜市擺攤。”黃瑞艷告訴記者,她專門到武漢找師傅學做鴨貨,“學成后,我便回來開了這家鴨貨店。”

    “那時候人們逛夜市主要是為了買衣服和生活用品,順帶吃點小吃。而現在,吃美食成了許多人逛李村夜市的主要目的。”黃瑞艷說,隨著李村夜市的發展與壯大,她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如今我已經在青島買了兩套房子,還買了車,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黃瑞艷說。

    黃瑞艷每天早上6點起床,選材、備貨、鹵制,直到下午1點半,當天的鴨貨新鮮出鍋,黃瑞艷便開始準備出攤。“每天下午4點半,我準時出攤。晚上7點是一天中最忙的時候,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到了晚上10點半,夜市打烊,黃瑞艷整理攤位、打掃衛生,回到家時已是深夜12點。“雖然很辛苦,但是每天看著自己的‘成績’,還是很欣慰的。”黃瑞艷說,最近她每天能銷售400單左右,賣出去的鴨貨有四五百斤。作為夜市的一分子,黃瑞艷期待著這條街的“煙火氣”越來越濃,讓她的生意越來越好。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博文 劉文超 通訊員 張鷹 張譯文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7/12 08:47
    · 來源 ·
    青島早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