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價雪糕少了,“充電寶刺客”來了
充電效果不明顯、交還網點少導致交還難、費用較以前明顯上漲……去年夏天,“雪糕刺客”被大眾熱議,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年夏天被不少人在手機沒電時視為“救命稻草”的共享充電寶正變成新的“價格刺客”。連日來,記者不斷接到市民反映充電寶充電難、退還難等問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收費情況如何?記者走訪了多個共享充電寶使用場景。
近半小時充了10%的電
近日,記者來到李村商圈銀座和諧廣場。在商場負一層一處共享充電寶處,記者掃碼后顯示充電每小時3元,而在四樓餐飲區掃碼則顯示每小時4元。記者用自己的手機計算充10%的電,用了23分鐘,花費4元,充滿電折合需要3.8小時,花費16元,使用成本頗高。
記者調查多個充電寶品牌發現,這些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租借費用,基本都要從4元起步,每24小時封頂價格從20元到50元不等。共享充電寶身價的突飛猛漲,也是近兩年的事。記者翻閱歷年來的共享充電寶使用記錄,可以明顯看到從2021年的1元、1.5元每小時,到如今4元起步,共享充電寶價格翻了三四倍之多。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部分充電寶商家在標注起步價時,不寫1小時的價格,而是標注0.5小時或者30分鐘,往往會給用戶一個“刺人不深”的假象。在香港東路海爾路交界處附近一個共享充電寶租賃網點,正巧在布設設施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的共享充電寶,一小時收費4元,一天最多收費35元,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退還,則需交納99元費用。
“手機耗電較快,租一個充電寶用著吧。”吉林來青的游客吳女士告訴記者,考慮到乘坐飛機時攜帶充電寶較為麻煩,因此只帶了充電插頭。當天,她在五四廣場和奧帆中心等地游玩,手機電量即將耗盡??吹绞先撕K龉蚕沓潆妼氉赓U點后,她毫不猶豫掃碼租了一個。“價格確實比較高,要不是為了應急,我平時一般都不用共享充電寶。”吳女士認為,這些共享充電寶跟自己買的不一樣,總是感覺充電速度很慢,充了半天只充進去一點點。
能應急有收益商家樂意設
李先生(化名)在和諧廣場負一層超市旁邊開了一家面館,收銀臺旁擺了三臺共享充電設備,“主要是考慮到給顧客提供方便,萬一哪位客人手機沒電了,這也算是不時之需。”李先生告訴記者,共享充電設備沒有進場費,至于帶來的收益,則真是無所謂,推廣人員告訴說收益分成是五五開,少的時候每月能分到二三十元,多的時候百八十元。
從商家的角度看,共享充電寶是為顧客的“不時之需”而備的“剛需”。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5G時代、短視頻霸屏、社交在線強迫癥,人們對手機充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出門在外的手機黨們而言,一旦電格掉到10%,共享充電就是剛需,明知共享充電寶價格過高而不得不用。
“充電效能太慢了,抵不上手機的消耗量。”自從上一次有了不好體驗后,王先生就再也不用共享充電寶了。王先生是一名商業人士,上一次因為著急和客戶商談,他租了一個共享充電寶,可充電速度趕不上其與對方電話溝通時手機的消耗速度,導致最后話還沒說完手機就自動關機了。自從以后,王先生就再也不用共享充電寶了。
記者作為一個消費者基本印證了網友在使用體驗中的“痛感”。充電速度慢,若是一邊充電一邊使用手機,甚至電格都不會動。每小時價格貴,共享充電設備沒有標明充電收費標準,需掃碼使用才可見。共享設備提供商給出的定價規則是,根據地段、場景、使用頻率等因素定價,因此個別景區出現10元每小時的價格也就不足為奇了。還有不少網友在使用過程遇到扣費套路、找不到歸還點、歸還不成功等情況更是直接將用戶體驗打成“懲罰式消費”。
競爭激烈如今加盟門檻低
江西來青游玩的徐先生,上周日在前海一線游玩時,租用了一個充電寶,晚上急匆匆和老鄉見面。到達位于市北區的酒店后,徐先生發現手機充電量并不明顯,于是想要讓同行人員幫忙退還??稍谥苓呎伊税胩?,也沒有找到這個充電寶品牌的退還點。徐先生用手機搜索發現,最近的退還點還有四五公里,考慮到所住酒店在李滄區,徐先生最終決定交上99元,無奈把這個充電寶買了下來。
記者在探訪中發現,一家餐廳收銀臺普遍有好幾臺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設備,市場明顯飽和,商家直營鋪貨已經到了瓶頸,“賣加盟”便是開拓市場的“第二賽道”。“現在加盟,10萬元,給100臺機器,總部負責鋪貨和指導運營,躺賺。最低加盟費為2.2萬元,我們提供50臺設備,不負責鋪貨。”業內人士王先生(化名)告訴記者,首先,現在大家對共享充電寶詬病最深的是高價格,有分析稱前期鋪貨有進場費和給店鋪的高比例分成,導致平臺不得不提價,其實就目前的加盟來講,平臺抽成10%,給店鋪分成最多20%—30%,至少60%是要留給加盟商。加盟商本身就有定價權,而且加盟的門檻很低。提價直接受益的就是加盟商。再者,平臺派專人鋪貨,不僅僅是鋪貨,而是力爭取代現有的其他品牌,降低競爭,提高自家設備使用率。
記者問到某景區共享充電寶出現10元每小時的高價時,王先生告訴記者:“別看單價,景區共享充電寶的收益不一定有普通餐飲店高,這就牽扯到進場費和收益分成。”另有專業人士認為,共享充電寶“賣加盟”不靠譜。目前市場飽和度已經非常高,鋪貨推廣成本非常高。如果買賣還那么好賺,平臺就會一直做直營,沒必要“賣加盟”,新手入局難,極易被“割韭菜”。
記者手記
如何才是更好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的大開大合,我們見證了共享單車、共享打車、共享民宿等地起起落落。資本追捧時,平臺補貼大眾,我們“割韭菜”不亦樂乎;資本退潮后,實惠不再,提價、用戶體驗降級等,讓大眾直呼“被割韭菜”。共享充電寶刺客登上熱搜,可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同時,也倒逼我們思考,健康的商業模式應該有的樣子。資本入局、平臺燒錢補貼,做到頭部企業再倒回頭來“割韭菜”,不應頻現。企業正常經營取得合理利潤,老百姓付出金錢獲得與之相稱的產品服務,或許才是我們更好的選擇。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陳小川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