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3年前青島一線導游不少于2000人 目前僅有500人

    原標題:3年前島城一線導游不少于2000人,目前僅有500人 日薪翻倍,導游咋依舊缺人手

    “回歸”導游行業5個月,每天都在接團,一天未休;五六點鐘起床是常態,有時凌晨三點就要去接團……

    進入旅游旺季的島城,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旅行團,而疫情之后“一導難求”的狀況依然存在,日薪翻倍,導游依舊難招。近日,記者深入采訪,探尋這背后的原因及導游的生存狀態。

    00后導游初上陣

    累到無心看風景

    記者在五四廣場遇到了從淄博來青的00后導游曉青。曉青告訴記者,她是淄博人,目前就讀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臨近暑假就開始著手聯系家鄉的旅行社實習,一放假就開始了導游的實習生活。曉青說,因為疫情,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帶團。

    曉青跟記者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帶團的經歷。她說,第一次帶的是個老年團,她既興奮又緊張,接到團后把老師的詳細講解在頭腦里過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了車,緊張的情緒才有所緩解。

    “玩個四五天在青島算是深度游了。八大關、棧橋、五四廣場等都是必去的景點,有些美食也可以品嘗一下。”曉青笑稱,第一次帶團特別害怕自己迷路,尤其是看到游客們散開的那一刻,她自己先慌了,緊緊握著手中的導游旗囑咐著游客們一定記得到點到約定的地方集合。沒想到第一次帶團就遇到了“意外情況”,那天海上出現大霧,只能臨時更換景點,引來有的游客不滿;有的人自己玩嗨了,時間到了也不回來集合;到了酒店辦理入住慢了,個別游客不耐煩開始嚷嚷……因為是第一次帶團,帶的還是夕陽團,讓曉青有些不知所措,她竭力活躍著氣氛,不斷安撫游客們的情緒。

    曉青告訴記者,本以為當導游可以免費游遍天下美景,沒想到累得根本無心看風景,“導游坐在大巴第一排,風景真好,視野無限開闊,但我并沒有心情看,分身乏術。”第一天回到酒店,安排好游客后,曉青沒有洗漱、吃飯后就徑直向床撲去,骨頭像散了架一樣,累癱在床上。

    曉青坦言有委屈,可能是自己還缺少經驗,控場能力有待加強,講解也是照本宣科,不夠生動。但也有感動的事,因為在旅行的過程中幫一些游客拍照拍得很好,得到了游客們的認可和夸贊,走的時候還互留了聯系方式,算是累并快樂著。

    曉青自帶團以來接手的老年團比較多,目前她已經漸漸找到了感覺,會帶領游客們在車上做一些小游戲活躍氣氛,導游詞也講得沒有那么生硬了。

    中年導游“回歸”

    5個月一天沒休

    46歲的徐丹是業內資深導游,自3月份回歸旅游行業,每天都在接團,起早貪黑,一天也沒休息,每天微信運動步數超過15000步。當然收入也頗可觀。“一個月下來月薪過萬是沒有問題的。”徐丹說。

    1977年出生的徐丹,畢業之后幾乎一直從事旅游行業,到現在為止已經干了23年。徐丹就讀的是旅游管理專業,開設了導游相關的課程,徐丹很感興趣,在導游的職業道路上堅持了下來,直到疫情期間被迫到一家學校就職。

    疫情3年對旅游業來說是一個重創,很多像徐丹這樣從事旅游行業的人,不得已去找了其他工作,后來發現在其他行業干著也挺好就沒有再回來,還有的覺得干導游太累,出于對健康的考慮想穩定下來,也就不愿意回歸了。

    “干導游很累。”徐丹說,如果客人的飛機7點到達,她5點鐘就要就出發,還要再預留一部分時間起床收拾一下,然后打個車過去接上客人。

    五六點鐘起床去接客人是常有的事,有時候凌晨3點就要起床,晚上送走客人后,也不能馬上休息,要報賬,要把一路上產生的費用、旅游團的情況寫清楚,報給旅行社進行清算。

    “導游的工作很繁瑣。”徐丹說。接了團,把客人安排好坐上車,然后就要開始講解,從最基本的景區講解開始。到了景區要買門票,大景點都需要預約,老人票、孩子票、成人票……還要分類預約,要把這些搞明白,提前預約,有些地方現約根本約不上。景區要點人數,到點上車要點人數、要跟司機配合好。到指定的餐廳用餐,要提前跟餐廳溝通好幾點去吃,你要是沒跟餐廳溝通好,一下子去了,可能就沒有位置。晚上分房,要協助客人辦理入住手續,安排好房,還要去查一下房……

    盡管用餐、住房都是旅行社提前安排好的,但經常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比如說吃飯,餐廳人多,菜上不了,或者說本來10個菜就上了9個菜,那個菜一直沒上,就需要導游去協調。

    “雖然干導游很累很瑣碎,但做導游1年賺10萬元是比較容易的。”徐丹說,導游的工作集中在一年中的100天到150天。旅游淡季從事別的工作也不沖突。徐丹說自己選擇回歸,一是因為喜歡導游這個行業,做了這么多年了,有感情,二是當導游比較自由,不接團的時候有大量時間做自己的事。所以雖然在學校工作也不錯,但考慮再三她還是做回了導游。她所在的旅行社回歸的導游能占六成,年齡整體偏大,大都是30歲或35歲以上的,這個年齡去找其他滿意的工作不占優勢了。

    徐丹告訴記者,當天凌晨1點她送了一個團,凌晨3點再接下一個,努力的導游會“套團”,剛送完一個就又大包小包接來另一個。但是再能干,一個導游一天也只能帶一個團。

    徐丹經常向親朋好友分享旅途中看到的風景,看到美美的日落,她立刻把美景分享給朋友,她說,“白天的熱又曬值了!”

    轉行導游回歸少

    日薪翻倍難招人

    夏日的島城,再迎游客高峰。記者了解到,7月份以來嶗山景區日均接待游客達2萬余人次、極地海洋公園半年接待游客135萬人次,青島啤酒博物館僅7月份接待游客人數超30萬人次……與此同時,旅行社的新增數量也在不斷更新,今年1月份以來,全市新增旅行社近百家,截至目前總數達741家,比2019年增長四成多。

    記者在中山公園對面的停車場內看到,很多濰坊、濱州等地的省內地市旅游大巴在此停放,也有來自河南、浙江、江蘇等地的省外旅游巴士。

    “雖然目前自駕游客很多,但是到了一些人文景點,還是需要導游講解才能知道它的歷史。所謂‘江山美,美在導游一張嘴’是有道理的。”來自浙江的游客張先生告訴記者。同行的趙女士表示,她選擇跟團,是因為報團可以節省時間,安全也有保障,可以提高游玩的效率。

    隨著今年旅游快速升溫,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現了“一導難求”的情況,青島也不例外。據青島同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地接負責人介紹,青島導游的日薪已經從原來的一天二三百元,漲到了現在的平均一天500元,依舊不好招人,一些緊急的臨時接團任務,高的能到800元一天。

    該負責人表示,招一個好的導游很難,導游不是單純講解,有很多突發事件需要導游去處理。老導游有經驗,遇到事情能夠很好地處理好,而目前招到的導游年齡都偏小,缺乏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比如說,堵車了或者排隊時間長了,會有人抱怨,有經驗的導游就能妥善處理好。青島這邊,沿海一帶是不讓大巴行駛的,但是很多美景是在沿海,就需要導游頻繁地集合人。但有人不管你怎么強調,還是有人不按時集合。車不讓停,人找不到,車沒法在那等,這種情況就會出現一些矛盾。經常會有導游受了委屈回來哭。畢竟是服務行業,客人是第一位的,這對導游的要求比較高。”

    導游費翻了一倍,為何導游依舊缺人手?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疫情3年,很多一線導游轉進入了其他行業,回歸導游畢竟是少數。疫情之前,青島市的一線導游應該不少于2000人,而目前青島的一線導游估計只有500人,優秀導游流失量特別大。原有人才流失了,但是新的人才并沒有及時補充上,這就造成了缺導游的現象。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曉青、徐丹為化名)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春燕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8/08 08:25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