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齊“短板”,城市綜合承載力提檔升級
市政設施是城市發展能級的一面“鏡子”,也是事關百姓生活的民生大事。作為城市更新建設重要的攻堅任務之一,去年,青島在市政道路、公用設施、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發起市政設施建設攻堅,一批重大關鍵項目和熱點民生項目建設持續提速、落地。
“青島的道路越來越通暢、便捷”,自去年以來,骨干路網體系的不斷完善,成為大多數市民談及城市變化時最為直觀的感受。李長鵬是一名常年跑在路上的出租車司機,也是青島城市路網建設的見證者和受益者。“當前的路網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可選擇的路線更多了,而且用時更短,跑在路上也成了一種享受。”李長鵬說。
變化還不止于此。隨著市政設施建設攻堅的開展,青島不斷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讓市民出行更便捷;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清潔取暖工程,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減排降碳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系統謀劃城市發展需求,加強供熱、燃氣、環衛和水務設施建設,提升生活服務保障水平,進而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切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通“主動脈”“微循環”,市政道路不斷“成環成網”
道路是城市運行的“血管”,不僅事關市民的出行體驗,也直接決定城市的空間布局。路通,城市經濟才能通;路順,城市發展才能順。三年攻堅中,一批重點市政道路工程破解的正是因各種歷史遺留問題而造成的交通堵點,讓出行更便捷、空間更合理。
自去年以來,青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的關鍵短板。據統計,自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已實施膠州灣第二隧道等29條城市骨干道路工程,唐河路-安順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遼陽路快速路等市級重點項目已順利通車,近50條未貫通道路已打通,重慶路快速路、唐山路快速路等城市路網項目正加速建設,全力打通城市交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
在眾多期盼的眼光中,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于6月25日提前兩個月實現全線通車,這段快速路暢通后為市民和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大橋通車后我從家到單位只需要19分鐘,而且全程沒有紅綠燈,一路暢行。”余先生告訴記者??绾4髽蚋呒苈范谂c遼陽路、青銀高速等形成“成環成網”的高快速體系,有效緩解海爾路、深圳路等交通要道擁堵狀況。據統計,跨海大橋高架路(黑龍江路至海爾路段西向東方向)交通擁堵顯著改善,通行效率提升約24.8%,海爾路立交西向南轉向匝道、株洲路下橋匝道排隊擁堵至大橋主線的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炎炎夏日里,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仍在不斷“生長”——西北象限匝道橋全面建設完成,并于近日正式通車,這是繼今年4月東北象限匝道橋通車和5月東南象限匝道橋通車后,又一個實現匝道通車的施工象限。去年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主橋通車后,四個象限匝道和地下空間工程仍加速推進建設,眼下正向著全面完工這一目標加速沖刺。
其實,路網快速“生長”的背后,需要克服土地、建設、管理等諸多難題。當下不少正在建設中的工程技術難度就很大,比如,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隧道全長14.73公里,面臨穿越22條斷裂帶、超高水壓下超大直徑盾構施工等世界級難題;唐山路面臨“大跨度、小凈距”等施工難題,最大開挖跨度達31.56米,開挖面積達472平方米,相當于1.5個標準籃球場面積,為目前亞洲開挖跨度最大的交通隧道。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怎樣打造高質量精品工程,提升市政施工整體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是必須思考和直面的重要課題。我們按照‘工作標準化、標準程序化、程序公開化’的工作要求,逐步確立了‘全方位安全管控、全過程質量管理、全鏈條智能建造’的工作方向,進而形成具有特色的青島打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市政道路工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公用監督站副站長茍國強說。
著眼當下,放眼未來。青島正加快推進“快速成網、節點立體、主干改善、次支貫通”為核心的“15515+N”工程,全力打通城市交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讓城市路網更完善、市民出行更順暢,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一批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公用設施項目“上新”
“以前到了供暖季,熱電站的煙囪里不停冒白煙,現在很多大煙囪都不見了,冬天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清潔取暖讓我們更安心。”回憶起今年年初的供熱季,市民趙仁強印象深刻。而目前青島開展的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工作,就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去年青島實施一熱泰能熱源等7個“煤改氣”項目,關停19臺燃煤鍋爐,建設燃氣鍋爐21臺。目前利用下一個供熱季來臨之前的時間,這項工作仍在抓緊實施——計劃全年再新建燃氣鍋爐7臺,基本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截至目前,東岸城區清潔取暖“煤改氣”4個項目、7臺新建燃氣鍋爐已于上半年全部啟動建設。
據了解,“煤改氣”完成以后,最直觀的就是減少煤炭消耗、減少碳排放,并將實現顆粒物(PM)和二氧化硫零排放,同時每年將減少大量進入市區的重型運煤貨車車次,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車尾氣污染、交通擁堵、道路碾壓破壞、沿途撒漏、揚塵等問題,空氣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僅東岸城區每年就可減少煤炭消耗1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6萬噸、粉塵87噸、二氧化硫492噸、氮氧化物561噸、煤渣18.5萬噸;減少約7.3萬輛次重型貨車煤、渣運輸以及煤場揚塵造成的污染排放。
市政設施建設,事關民生福祉。其中有百姓生活中能看到的,也有看不到但卻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除了“煤改氣”,今年青島還實施涵蓋環衛、水務、綜合管廊等方面,可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公用設施項目。
在官路水庫2萬余畝的廣袤庫區,700多名施工人員、400余臺(套)施工機械往返穿梭,在庫區清表、河道改造、圍壩填筑、交通橋和排澇涵閘施工現場,建設場面一派繁忙。據了解,官路水庫規劃總庫容2.11億立方米,建成后年調蓄水量可達6億立方米,屆時將成為青島第二戰略客水調蓄水庫,進一步構筑起青島“多渠輸送、多庫調蓄”客水調引體系,大力提升青島乃至膠東半島的水資源統籌調配、供水保障和戰略儲備能力。
打造步行友好、綠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空間環境
在去年開工13個項目的基礎上,今年,青島繼續著力推進解決一批市民關注度高的出行堵點、難點和痛點,通過推進10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設,實現重要路段和交叉口人車分離,重點解決學校、商圈、快速路等擁堵節點問題,實現人車分流,完善提升綠色出行基礎設施,打造步行友好、綠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空間環境,讓市民出行更安全、便捷。
每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今年年初正式投用的西海岸新區江山路靜江路人行天橋便會變身“網紅打卡地”,項目創造性地將LED光電玻璃、全息互動投影、音效反饋等相互融合,運用科技和藝術化手段使其成為“聲光電”一體的高科技景觀天橋。“這座天橋不僅方便了我們出行,還很賞心悅目呢。”住在附近的居民對此贊不絕口。
此前,東海東路極地海洋公園、東海路麥島路路口兩個人行過街地道工程的規劃方案也相繼公示,青島又將新增兩個人行過街地道。據了解,如今浮島公園天橋、婦幼醫院天橋、大珠山中路汽車總站地道、即墨一中地道等8個項目已提前完工,其余3個項目正有序推進,目前已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步入下半年,市政設施建設攻堅行動仍全力推進在建項目提速增效:加快推進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力保年內重慶路快速路主線通車、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全面完工;官路水庫引水河道具備通水條件;完成東岸城區“煤改氣”工作……通過合力攻堅,不斷讓城市功能更完善、顏值更靚麗、生活更美好。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