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管理“打擂臺”,加力攻堅“頑瘴痼疾”
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三分建,七分管。
作為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綜合體,城市要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需要在細微處下功夫,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期待。
9月27日下午,市委舉行“城市管理擂臺”,聽取有關部門和區工作情況匯報,亮績賽績、查找問題,部署下步重點工作。會上,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6個部門,以及西海岸新區、嶗山區、城陽區、市南區、李滄區、市北區6個區的負責同志依次上臺打擂。
這是繼今年8月1日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再次頂格調度與高位推進,彰顯了青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決心和力度。
向“頑瘴痼疾”宣戰
提升市民可知可感的幸福體驗
“見縫插針”的鮮花綠地,堆放整齊的物料場地,隨處可見的噴淋降塵系統……如今分布在青島大街小巷的不少建筑工地,已經打破了人們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印象。“以前說起建筑工地,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臟亂差’,但如今青島的工地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揚塵越來越少,圍擋也越來越靚,成了展現青島特色、傳播文明風尚的城市靚麗‘風景線’。”現在談起建筑工地,市民孫慶林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些變化,得益于我市啟動的全市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行動聚焦市民普遍關注的交通擁堵、違法建設、環境臟亂差等13項重點問題,下足“繡花功夫”,向“頑瘴痼疾”宣戰,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作為特大城市,青島既面臨著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大城市管理通病,也有市民群眾反映強烈且亟待解決的城市管理問題。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成果,也需要精細化的管理來鞏固好、維護好,讓其成為千萬市民的永久財富。
這次擂臺賽,就是對各部門、各區攻堅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進行亮績賽績,形成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勢頭——
交通堵點是群眾出行的“痛點”,事關城市治理水平。為提升市民出行體驗,市公安局梳理推進238處堵點治理,系統實施萊陽路一線等9處景區交通組織優化,增設大客車泊位300個、停車誘導設施47處,前海一線通行效率提升39%;實施113所學校綜合治理,增設臨停泊位1235個,14所學校建立地下停車場;推動齊魯醫院等7所醫院新建泊位3154個;實施172處小區微循環調流,優化地鐵公交銜接線路36條。交通運行健康指數居全國10個同類城市首位。同時,深化停車秩序整治,推動新建停車場泊位7544個,增設道路泊位2900個,錯時共享泊位20.87萬個,城區道路泊位周轉率提升53%。“全市一個停車場”接入泊位61.9萬個,注冊用戶201萬。
空中線纜整治既關系城市清爽亮麗天際線,更關系群眾安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已完成496公里道路、545個小區纜線入地,占計劃任務的83%、97%;啟動30個重點片區整治,已完成臺東步行街等4個片區的纜線入地。
市容環境秩序關系城市宜居宜業宜游程度。市城市管理局將專項整治與片區改造、景觀提升等協同推進,696條背街小巷意趣盎然,瑞昌路立交橋周邊等75處“灰色空間”煥然一新,完成違建拆除723萬平方米,8月份物業管理投訴同比下降18%。
只有做優交通服務,才能更好便捷市民出行。市交通運輸局加快打通堵點、斷點,膠州灣大橋紅島南收費站、李村河互通立交G匝道重要節點通道完成拓寬改建,優化香港中路等重點區域公交線路53條,前三季度綜合交通客運量創歷年新高。
旅游景點是城市的窗口。市文旅局高標準建成游客中心7處、旅游驛站22處,9大海水浴場完成設施更新,40余公里的濱海木棧道全線貫通,新規劃旅游碼頭4處,新開通旅游航線3條,推動10家海上客運企業開展聯合運營。
農貿市場一頭連著市民菜籃子,一頭牽著城市煙火氣。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國率先推行農貿市場服務認證,新建和升級改造農貿市場10處,優秀規范化農貿市場45處,全市農貿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作為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攻堅行動的“主戰場”,各區也都拿出了“實打實”的硬招——
西海岸新區在全市率先完成“840片區”違建治理,打通12條斷頭路,創建省級深度保潔示范路66條。
嶗山區纜線整治“十大模式”獲全市推廣;拆除違建140萬平方米,半年考核全市第一;旅游秩序類投訴下降70%。
城陽區打造精品道路30條,12處高速公路進出口、43.34公里鐵路沿線、6.9萬平方米橋下空間完成整治,扮靚進出青島核心主城的窗口形象。
市南區完成萊陽路等9處渠化微改,通行效率提升30%。中山商城等16個停車場2400個泊位投用,共享車位9218個,有效緩解了停車難題。
李滄區持續開展市容秩序“十亂”整治,完成興文路、興義路等117條道路整治,累計清理“十亂”現象21.3萬處。
市北區在2.7萬戶開放式小區鋪開“大物管”服務,全市現存最大最集中的老工人宿舍區——四機宿舍的31棟住宅及周邊空間整體實現物業入駐。
……
一項項聚焦聚力解決城市管理領域“頑瘴痼疾”的攻堅舉措,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提升了市民可感可知的幸福體驗。
直面問題補短板
久久為功推進精細化管理
擂臺賽上,除了亮賽亮績,各部門各區對于精細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深入剖析。
比如,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規劃、建設、管理”系統推進不夠有力,機動車保有量增勢與停車泊位供給不平衡問題突出,部分區域違法停車問題突出。
又如,在發動市民參與方面,齊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社區、物業、網格員等基層治理力量未能有機整合,對群眾訴求的辦理效率不高,發動群眾的辦法和平臺不多,群眾參與感、獲得感不強。
再如,全市101家A級景區中,4A級以上的僅26家,不足26%,相較于杭州、成都等先進城市有較大差距。
各部門各區在剖析問題時不回避不遮掩,直面城市管理中的弱項和短板。而針對存在的問題以及13項“頑瘴痼疾”攻堅任務,也都拿出了實打實的招數,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在系統治堵方面,青島將實施膠寧高架東部下橋口等5處重點工程改造,推動43所學校建立接送系統,建設海底世界、極地海洋世界、小麥島等11處立體過街設施,研究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設青醫東院等8所醫院停車設施。
在空中纜線整治方面,將結合道路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兩河治理等工作一體開展,確保完成全年建設600公里道路、改造560個老舊小區、30個重點片區纜線入地任務。
在市容環境和秩序方面,將錨定違建治理“清零”目標不動搖,物業管理年底前實現群眾投訴下降30%,完成819條背街小巷治理。
在旅游景區景點整治方面,實施“一景區一方案”,推進實施百家景區煥新和智慧景區升級工程,打造“最美景區”不少于10家,開設更多景區接駁專線。
在精細抓好農貿市場規范提升方面,今年將創建優秀規范化農貿市場40處以上,文明示范市場20處,市區在營農貿市場全部實現達標。
在發動群眾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各部門各區也有了落地落細的具體舉措。比如,深入開展“人人動手 潔凈家園”“文明青島隨手拍”“小手拉大手”等活動,落實好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增強市民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好網格作用,通過網格員定期巡查,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用好創新手段
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
在青島,解決擁堵已經不僅僅靠打通堵點、建好停車場這些“傳統招式”,機制創新也正在讓青島的道路越來越順暢。
從今年10月1日起,青島交警將正式實行輕微道路交通事故遠程“視頻快處”模式,通過視頻方式快速處理輕微道路交通事故,使雙方當事人能夠更加便捷地解決糾紛,不再需要等待交警到場處理。整個處理過程,最快5分鐘完成信息采集,8分鐘拿到事故認定書,實現定損、理賠一鍵流轉銜接,全方位服務。“完成信息采集后,當事人可立即撤離,快速恢復事故現場秩序,有效避免因撤除不及時導致交通擁堵和二次事故。”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增大,城市管理事項不斷增多,僅靠增加人力已經不能滿足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需求。這就需要創新工作路數打法,統籌用好人力、機械、技術等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的精準性、實效性以及智能化水平。
城市精細化管理,離不開科技賦能。目前,我市已建成一體化城市云腦指揮中心,匯聚各級各部門業務系統267個,應用場景476個,視頻監控23萬余路,數據資源約1萬項。
但城市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想讓城市管理運行更有序,必須加快打通市級部門之間、市和區市之間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共用、一網通管。與此同時,青島將依托城市云腦系統、“青訴即辦”、12345熱線、“文明青島隨手拍”等現有平臺,形成問題受理、辦理、處置、反饋閉環管理機制,精準高效處置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問題。
記者了解到,到2024年底,青島將推動實現城市管理數據共享率達到100%;通過進一步開放場景,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算法在環境衛生、文明交通等多場景的應用;進一步完善視頻監控布局,對一些簡單、易判斷的違法行為,更多通過非現場執法實施處罰,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要將“人民城市”理念貫穿城市管理始終,堅持精細“繡花”,久久為功,常態長效,我們的城市定將更美麗、生活定將更美好。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