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橋梁越來越多,記者調查立交橋命名幕后故事——即將竣工的這座立交橋有“大名”
城市橋梁就像一座城市的筋骨,疏導排解城市交通擁堵,在發揮交通功能的同時,也成為一道道城市風景線。近日,正在全力沖刺下個月項目整體竣工的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橋,有了正式官方命名——金家嶺立交橋。伴隨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不斷推進,我市橋梁也越來越多。全市橋梁如何命名?有什么規律可以遵循?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下個月整體竣工有了官方名字
“雙節”期間,在海爾路和銀川路交界處的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堅守一線搶抓施工黃金期,火力全開追趕進度,為11月工程項目整體竣工提供堅實保障。目前,銀川路主橋及東北象限(近大榮中心)、東南象限(近恩馬文景園)、西北象限(近國信體育場)三個區域均已完成全部施工內容;地下空間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順利實現主橋及上方匝道橋通車;近青大附院嶗山院區的西南象限正在緊鑼密鼓加速施工、全力沖刺,截至目前該區域主體結構完成75%,上方匝道橋建設同步推進,通車在即。節前,我市正式公布了該項目的官方命名——金家嶺立交橋。一同攬下官方命名的,還有已經通車的遼陽快速路(東起埠東立交橋,西止福遼立交橋)和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重慶高架路(西南起海倫路,向東北折北止仙山高架路)。梳理官方命名可以發現,無論是立交橋還是快速路、高架路,大多以起始點或道路原本名字命名。這一原則,適用于此前已經命名的膠寧高架路、杭鞍高架路和新冠高架路等。
不少橋梁被企業冠名
“我們企業想要命名,能否麻煩幫忙咨詢下該如何辦理?”得知金家嶺立交橋即將竣工的消息,有企業負責人找到記者,表示看中了該立交橋的巨大廣告效應,想要以冠名方式來命名橋梁。
對此,記者展開深入調查發現,其實島城不少立交橋都有冠名情況。像海信立交橋、海爾立交橋等。據了解,這些被企業冠名的立交橋大多是在建成之初拿下了30年的冠名權。有專家認為,通過有償冠名,不但回收了部分建設資金,對新建路橋起到了宣傳作用,還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知名度,可謂多贏。這些本土企業深刻影響著青島品牌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青島特色的發展道路。此前,因重慶高架路建設需要而被拆除的雁山立交橋,就是2003年被企業命名,從重慶路立交橋改為了雁山立交橋。
位于福州北路與黑龍江路交叉口的立交橋也有一段冠名故事。據了解,萊鋼立交橋命名大概在2004年前后,當時萊鋼建設入駐青島,冠名了這座立交橋。2014年,萊鋼與濟鋼合并成為山鋼,決定放棄冠名。華仁世紀集團取得了這一島城重要交通樞紐20年的冠名權,更名為華仁立交橋。只不過冠名易主快十年了,不少青島人還是習慣叫它萊鋼立交橋。
梳理歷史可以發現,青島第一家以企業冠名的交通要道是海信立交橋。1995年寧夏路延安三路立交橋建成通車,海信集團取得了這座立交橋的冠名權。1999年,一座北連萬年泉路、南通海爾路、縱跨黑龍江中路的立交橋建成,被命名為海爾立交橋,是青島貫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線。同樣在1999年,澳柯瑪集團取得山寧立交橋的冠名權,命名為“澳柯瑪立交橋”。
可回收資金也能提高知名度
立交橋為暢通城市交通、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在無形之中成為一種全新的城市美學。近年來,國內多個城市的立交橋及路名,都開始嘗試對企業進行有償冠名。有專家認為,通過有償冠名,不但回收了部分建設資金,對新建路橋起到了宣傳作用,還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知名度,可謂多贏。而且,企業進行冠名的這筆資金還將用于今后道路的維修,一旦其出現翻漿等道路問題,維修資金可第一時間啟動,這樣的效率遠比其他街路來得快。不過,開展新建路橋有償冠名,前期的準備和策劃非常重要,必須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宣傳。
立交橋拓展了高度,將垂直空間延伸、“折疊”,提高了不同方向車流通行效率,節省大量的土地資源,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首選,代表交通文明的發展程度。
青島歷史最久的立交橋,目前是建成于1985年的杭州路立交橋,該橋橋梁全長130.86米,分左右兩幅橋面,橋面寬度達31米,橋面面積約4057平方米,是我市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橋。該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結構為柱式橋墩,重力式墩臺,基礎為擴大基礎和樁基礎。
除了這些被企業命名的立交橋,島城還有很多未被冠名的大橋,如膠州灣大橋、珊瑚貝橋等,這些大橋或以地名為名,或以造型為名,同樣成為青島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見證和符號。
相關鏈接
智慧賦能高架橋養護
立交橋的長久使用,離不開日常養護體檢。我市建成了青島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平臺,它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監測和橋梁專業技術,為橋梁開展全壽命周期服務而研發的一套智能化管養系統,主要面向城市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全壽命周期管理,提高養護工作效率,有效監測結構病害發展趨勢,為制定預防性養護的標準及技術準則提供數據支撐,指導養護工作更加信息化、合理化、科學化。平臺的應用,提高了橋梁病害發現的及時率和處置率。此外,該公司還在橋梁關鍵部位安裝了感知設備,以監測橋梁應力、位移等橋梁運行技術指標,為青島市城市橋梁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