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建設 千余項目搶抓施工黃金期

    原標題:千余項目“搶工期”,城市更新“再升級”

    青島城市更新建設“加速跑”

    2023年,全市計劃建設城市更新各類項目1342個,截至目前,開工建設項目1284個、年度開工率達95.7%,已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428個項目已竣工

    10月26日,地鐵13號線二期工程(北段)嘉陵江西路站、香江路站開通。至此,13號線23座車站全部投入運營,青島地鐵線網運營車站達到150座、運營里程達318公里

    目前,青島地鐵三期7條線路正在有序推進,建設捷報頻傳:已有4座車站主體封頂,90座車站進入主體施工

    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十大重點低效片區共簽約落地項目146個、總投資2900億元,其中,過百億元大項目10個、過30億元大項目20個

    截至今年10月份,共整治建設山頭公園60個,建設完成城市綠道226公里、林蔭廊道70條、立體綠化213處、口袋公園115個

    截至目前,“全市一個停車場”平臺已累計接入62萬個停車泊位,到今年年底,接入停車泊位數將達到70萬個;“青島停車”App在多個應用市場上線,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00萬人

    從穿海而過的海底隧道,到蟄伏地下的軌道交通,再到拔地而起的高架路,眼下,漫步城鄉街頭,塔吊高聳、機器轟鳴、鋼筋林立的火熱場景隨處可見,傳遞出青島這座城市不斷向上拔節“生長”的發展強音。

    又到一年沖刺的關鍵時期。日前,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三季度工作總結暨四季度工作部署會召開,這是一次對今年前三季度城市更新建設工作的全面梳理和總結,也是一次面向四季度工作開展的再動員、再部署。

    去年青島啟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聚焦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等十大領域集中突破。2023年,全市計劃建設城市更新各類項目1342個,截至目前,開工建設項目1284個、年度開工率達95.7%,已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428個項目已竣工,為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開辟新境界。

    千余個項目拉開宏大“作業面”,持續重塑著城市樣貌,提升了城市品質和發展能級: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遼陽路快速路地道工程南半幅實現通車,地鐵6號線一期全線實現軌通,重慶路快速路工程、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加速推進,張村河兩岸區域、白沙河北岸區域等低效片區加速“騰籠換鳥”。

    城市更新各類項目落地的背后,是一處處市民“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幸福:人居環境改善了、道路交通順暢了、山頭公園煥新了……生活在青島,市民處處見新意,真切感受到了家門口“觸手可及”的美景和“近在咫尺”的幸福。

    通過奮力攻堅,今年的城市更新建設再上一個臺階,有效推動了城市進階,各大攻堅領域逐漸摸索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青島經驗”。

    搶抓施工黃金期,持續刷新任務“進度條”

    近兩年來,青島啟動實施了一批事關當下市民福祉和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遼陽路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地鐵4號線、濰青高速等項目先后建成通車,地上地下協同一體的立體綜合交通網加速構建。

    眼下正值秋季施工的“黃金期”,來到重慶路快速路工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大量工人在橋面上緊張作業,安全員不停巡視現場,混凝土泵車、鋼筋切割機、吊車等機械在轟鳴聲中持續運轉。主線樁基、承臺、墩柱、蓋梁已全部完成,預制箱梁架設完成70%,橋面系及附屬工程施工全面鋪開。“各參建單位堅持飽和式投入、飽和式施工,高峰期全線4500余人同時施工,歷時4個月就轉入橋梁上部結構施工,為主線如期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青島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與此同時,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施工現場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工地上巨臂揮舞、機聲隆隆,12個施工面同步推進,場面十分壯觀。其中黃島陸域段正在實施明挖基坑支護和隧道暗挖施工;黃島海域段兩條主線隧道和一條服務隧道繼續向深海開挖掘進,單洞計劃每天掘進約3米;青島盾構段正在有序開展盾構機始發井主體結構工程建設,為即將展開的服務隧道小盾構機始發作業做積極準備。

    地鐵是一座城市發展活力、實力和競爭力的直觀體現。

    10月26日,地鐵13號線二期工程(北段)嘉陵江西路站、香江路站開通。至此,13號線23座車站全部投入運營,青島地鐵線網運營車站達到150座、運營里程達318公里。更通達的線網將進一步提升地鐵的公共交通分擔率,讓更多市民“暢達幸福”。

    近日發布的《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推進青島城市軌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設。目前,青島地鐵三期7條線路正在有序推進,建設捷報頻傳:已有4座車站主體封頂,90座車站進入主體施工。沖刺四季度,“軌道上的青島”正在“加速跑”,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地鐵三期7條線路將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進展順利——截至今年9月底,振華原油庫工程、原油商業儲備庫工程、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工程3個項目已完工;青蘭高速(河套至黃島段)改擴建工程、G204煙滬線萊西段(G517至前馮北村)改線工程、G228丹東線嘉陵江路西延段改線工程等4個項目新開工。四季度正值施工黃金期,青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將保持“滿格”狀態,全速推進。

    開足馬力,沖刺四季度!一個個重點項目奏響 “沖鋒號”,一項項工程建設如今正不斷刷新“青島速度”。

    創新路數打法,探尋城市更新“青島經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城市更新也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規劃。

    今年3月份,《青島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成為指導青島未來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綱領性規劃,并為青島城市更新“圈出重點”,將構建“一環一帶兩軸”的更新軸帶、培育“一核五極”的更新引擎。

    城市更新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賽道,針對不同的重點區域,需實施差異化更新策略。對此,《專項規劃》提出實施“八大策略”——城市結構重塑策略、城市文脈傳承策略、公益利益優先策略、產城迭代升級策略、年輕友好城市策略、交通引領發展策略、人居環境提升策略、生態環境修復策略。

    有了這一“路線圖”,青島城市更新將更趨于系統性、整體性。記者梳理發現,多個攻堅領域今年也陸續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舉措,指明更新重點和方向——

    針對歷史城區,青島建立了以名城保護規劃和城市風貌保護規劃為主干,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等保護利用規劃為補充的“2+N”特色保護規劃體系,實現了保護規劃全覆蓋。

    針對低效片區,青島編制《青島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2021—2025年)》并獲市政府批復,重點從規劃統籌、收儲支撐、政策激勵、基礎保障4個方面探索創新政策舉措,逐步建立健全要素聯動的低效用地再開發機制。

    針對公園城市,目前《青島市公園城市建設規劃(2021—2035年)》已編制完成并印發實施,進一步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方向指引,切實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生動實踐。

    針對老舊小區,青島建立并推行“社區規劃師”機制,目前全市有252位專業人才組成的39個團隊加入社區規劃師隊伍,下沉社區,問需于民,助力更新走深走實,落到實處。

    ……

    再細化來看,聚焦重點區域的更新規劃設計,青島也十分重視——為規劃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百年工程,5月31日,《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公告》發布,面向全球征集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方案;8月31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在內的專家學者“把脈”下,擇優選出3個最具創意和可行性的設計方案,并啟動深化整合,為張村河片區“量體裁衣”。

    有了頂層設計的加持,青島的城市更新建設更加注重整體開發建設。從低效片區開發建設方面來看,青島探索形成“1+1+5”的“青島打法”助力全市低效用地開發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青島成為省內唯一入選全國首批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的城市。

    來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青島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攻堅行動持續發力,加速推動片區土地征遷、配套建設和產業落地,重點區域征遷工作基本清零,道路、學校、醫院等129個配套項目加速建設,濰柴重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開工。

    “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十大重點低效片區共簽約落地項目146個、總投資2900億元,其中,過百億元大項目10個、過30億元大項目20個,歌爾聲學、京東方等重大項目為片區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以點帶面,步步深入,繼續探索推廣以“片區”發展引領低效用地再開發的“青島打法”,有力推動城市建設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進,為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蹚出新路徑。

    樹立“全生命周期”理念,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城市發展是動態連續的歷史過程。要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活力、魅力,就必須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理念,讓城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在依靠城市更新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競爭力的同時,青島也逐漸把“精細化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

    公園城市建設是生態項目,更是民生項目。去年以來,青島著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工作,截至今年10月份,共整治建設山頭公園60個,建設完成城市綠道226公里、林蔭廊道70條、立體綠化213處、口袋公園115個,特別是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正式對市民開放以來,已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新地標。

    “綠色福利”開放共享的同時,如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關鍵。一方面,青島發動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創新公園管理模式,聘請一批“市民園長”;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賦能,探索開發大數據管理平臺、引入城市“大物管”管理模式等,為市民登山游玩提供更安全、優質的體驗。

    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解決停車難問題,亦是如此。青島在持續推進停車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完成“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全市一個停車場”平臺已累計接入62萬個停車泊位,預計到今年年底,接入停車泊位數將達到70萬個;“青島停車”App在多個應用市場上線,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00萬人。

    隨著近兩年青島舊城舊村改造工作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環境實現了“原地升級”,讓大家實實在在享有觸手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這項攻堅任務還在以更大力度推進——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73個,惠及居民13.77萬戶,與去年相比,項目數、投資額、改造戶數均有較大增加。截至目前,今年所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均已開工,并累計完工268個。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不僅要“改”好,更要“管”好。今年青島印發《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后物業管理工作方案》,在制度上進一步明確了納入改造的老舊小區實行物業管理的服務標準和相關要求。目前各個區市也初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業管理模式,比如膠州市探索“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社會資本”運轉方式,創新推行“大物管”治理模式;市南區有些街道引入專業公司打造“大物管”辦公室,還有些街道則通過黨建引領樓院實行自治,探索行之有效的居民自治新模式……

    今年青島還在全市開展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攻堅行動,聚焦市民普遍關注的交通擁堵、違法建設、環境臟亂差等13項“頑瘴痼疾”,下足“繡花功夫”,全方位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13項重點問題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提升了市民可見、可感、可觸摸的“幸福指數”。

    四季度是搶抓工作的“黃金期”,也是沖刺全年的“窗口期”。時不我待,唯有奮進,方能交出一份城市更新建設的精彩答卷。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0/30 08:24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