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城鎮新增就業4.26萬人 市北區2023年完成這些民生實事

    原標題:城鎮新增就業4.26萬人、新增學位5300余個……市北區今年完成這些民生實事

    10件40項區辦實事已完成33項,累計投入民生支出53億元,230個城市更新領域重點項目已有161個竣工啟用……看市北區如何夯實民生之本,提升宜居品質,持續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27日,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感受身邊變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市北區專場。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新學,市北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東,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黨組書記、局長于志鵬,市北區衛生健康黨組書記、局長牟薈如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市北區總面積65.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10萬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區、民生大區。今年以來,市北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補短板、提品質”作為民生工作的主線,通過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建設,推動社會民生事業實現了新發展。今年10件40項區辦實事已完成33項,累計投入民生支出53億元,占總支出比重80%,230個城市更新領域重點項目已有161個竣工啟用,城區環境、社會服務呈現出積極變化,民生幸福更有“質感”。

    一是堅持用心用情筑牢堅實底板,民生保障更加精準有力

    分層分類完善社會救助。建立響應迅速、程序簡化、服務暖心的救助模式,累計救助低保、特困等弱勢群體13.6萬人、發放資金補貼1.4億元,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780余人次,重度困難殘疾人托養服務實現全覆蓋,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享盡享。

    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開展“社區微業”“樂業市北”等活動,組建1314名就業人才服務專員隊伍,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60余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26萬人,扶持創業約6000人,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8000個。今年8月份,首屆創業節成功舉辦,策劃開展金融賦能、鏈接沙龍、推介服務等專場活動40余場,扶持創業1200余人。

    關懷照護“一老一小”。對300余戶特需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完成59處養老服務中心、站點改造升級,助餐場所達到68家,新增助醫、托養等多元服務,累計開展老年人免費查體10萬余人次,基本建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加快提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幼兒園開辦托班37家,成立全市首家“醫育結合型”托育機構。

    著力改善居住條件。高質高效完成5.2萬戶老舊街區改造,在其中2.7萬戶試點“片區物管”模式,推動開放式老舊小區軟硬件服務同步提升,常態化鞏固改造成效?;I建政策性住房1350套,980余戶居民回遷新居,新增公租房、保障房租賃補貼家庭達1萬余戶。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服務供給,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優質

    精心辦好優質教育。市北區中小學、公辦園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均占市內三區一半以上,入學入園壓力較為突出,今年以來新開辦育新小學、同德小學等6所學校及幼兒園,新增學位5300余個,啟元教育集團大沙路學校、勁松三路小學等5所開工在建的學校將于2025年前陸續交付使用,有效滿足適齡兒童入學需求。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采取“一長兩校”、緊密型集團等成熟經驗,確保新校“開辦即優質”,目前初中學校全部參與集團化辦學,綜合教學質量穩居全市第一方陣。

    完善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完成區人民醫院改造升級,與齊魯醫院共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齊魯醫院二期將于年內建成啟用,建筑面積28.38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600張,更好地滿足群眾醫療健康需求。區婦幼保健中心將于年內完成主體建設,在3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國醫館,累計提供中醫藥服務30萬人次。

    大力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完成區圖書館改擴建,聯合中央音樂學院,將廣興里打造成為藝術里院文化體驗中心,打造城市書房、庭院演藝等文化藝術載體35處,臺東記憶館、大鮑島里院記憶博物館建成開放;加快弘誠體育場、濱海文化體育中心等一批文體設施建設。今年以來,累計安裝、更新體育健身器材1300件,舉辦“樂藝市北”嘉年華、時尚體育節等各類文體活動5000余場次,文體生活亮點紛呈。

    三是堅持系統思維抓好城市更新,城區品質更加宜居秀美

    重點片區煥發活力。歷史城區累計完成18.5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建成啟用全市首個集交通、公園、景觀為一體的浮島公園,大鮑島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成功獲評第三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臺東步行街全面完成臺東三路主街和登州路啤酒街改造,天幕城轉型打造青島文化市場,成功入圍第三批“全國示范步行街”。郵輪港區啟動區全面開工,世界之眼等9個在建項目高效推進,山港航運金融中心主體封頂,中港灣周邊區域完成環境提升,新打造餐飲集市和海灣廣場,郵輪旅游正式拔錨復航。老四方工業區統籌推進雁山科技生態城、生命健康科技智造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高標準打造“后海”一線風貌,展現產城融合、環境靚麗的濱海新形象。

    基礎配套建設加力提速。全力護航保障市級重大市政工程,按期完成山東路-鞍山路立交、重慶路快速路沿線等房屋搬遷,遼陽路快速路地道段南半幅提前兩個月通車。加快推進道路建設,新建四機南路等7條道路,同德路等3條道路實現貫通??茖W利用棚改征收、邊角地、橋下空間等用地,新建聊城路、李村路等停車場30處、增加泊位3000余個,著力緩解主城區停車難問題。

    城區形象明顯提升。完成河西、鹽灘片區居民住宅簽約拆除,實現城中村清零。持續加大違建治理力度,累計拆除各類違建40余萬平方米,因地制宜建成微更新項目140余個,進一步便利居民生活。全面完成11處山頭公園整治提升,浮山公園、太平山公園、齊魯康體公園一期建成開放,啟動李村河張村河綜合治理工程,沿膠州灣東岸岸線建成4.8公里濱海步道,為廣大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休閑健身空間。

    四是堅持標本兼治守住安全底線,社會大局更加和諧安定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一網治理”強基工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累計解決“北尚訴辦”平臺群眾訴求18.6萬件,辦結政務熱線問題40萬件。積極拓展非訴矛盾糾紛調解新渠道,累計化解矛盾糾紛5600余起。

    從嚴夯實安全基礎。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累計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5萬余家,整改隱患9000余項,全區一般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6.2%,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著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加大消費市場專項整治,在營口路市場及周邊、登州路啤酒街等重點位置增設“曝光臺”,營造了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全力捍衛社會安寧。深化嚴打整治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盜搶騙”和新型網絡電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今年以來,共破獲刑事案件1641起,110接報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1.3%。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全面提高街面及一線見警率、管事率,累計處置警情15萬起,幫扶救助群眾2.4萬人次,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市北區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全面抓細抓實社會民生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還有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看。

    Q1

    中國民生新聞網記者:市北區作為典型的人口大區、民生大區,在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教育服務供給,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主要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羅東:市北區作為主城核心區,人口密度大,每年凈流入學生穩定增長。目前,全區義務教育中小學共計92所,在校生10萬人,肩負著“有學上”和“上好學”的雙重壓力。近年來,市北區涌現了一大批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名校,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家門口好學校”,全區教育呈現出全域優質均衡發展新態勢。

    一是加快初中強校提質。圍繞提升初中教育質量目標,加速振興老城區教育,確定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青島42中、青島21中、青島市北中學、青島濱海學校、青島弘毅中學、青島第四實驗初級中學7所強校提質試點校,逐校開展組團式包干服務,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7所試點校獲評齊魯名校長、省優秀校本課程等4項省級、10項市級榮譽,提質增效成果顯著。同時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全力拓寬優質教育群眾惠及面,與青島大學、青島九中、超銀等教育集團深入合作,打造全學段貫通育人新樣態,助力市北教育再提升。

    二是堅持新校高位發展。2022年-2023年共計18所學校、幼兒園交付、開工,增加學位14400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為歷年之最。市北區統籌“六個高位”創優提質,指導新校制定“一校一案”特色辦學方案,帶動啟元學校、濱海學校、弘毅中學、四實驗初級中學、市北中學等一批新校走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2023年,高位開辦中央商務區實驗學校、育新小學、同德小學3所學校,為新建校提前確定優質教育集團。正在建設中的萬科未來城配套學校、中車四方智匯港配套學校已納入二實驗教育集團,大沙路學校納入啟元學校教育集團,青島科技大學實驗學校引入優質高校資源,力爭“辦一所新校、成一所名校”,打造新校高位發展的“市北模式”。

    三是實施全域集團化辦學戰略。市北區在全市率先實施集團化辦學,全面啟動集團化辦學改革3.0工程,發布“4+3+N+X”初中全域集團化方案,實現初中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100%全覆蓋。堅持“模式多樣化、內涵特色化、管理集約化、效益最大化”原則,培育4個“創優型”教育集團,組建3個“聯盟型”教育集團,打造N種“跨學段合作式”教育集團,開展“X”類多元項目合作研究。各教育集團堅持實施辦學理念、特色課程、名優教師、教研培訓、活動共創、校外資源的“六個共享”,形成集團內資源的良性流動,實現每所學校都有名校帶動,每名學生都有名師引領。

    近年來,市北區義務教育辦學質量持續提升,先后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山東省全環境育人實驗區,山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家庭教育實驗區等。下一步,市北區將進一步擴優提質、服務民生,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推動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書寫新時代市北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Q2

    半島都市報記者:請問市北區在利用棚改騰空房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于志鵬:市北區自2012年起啟動了4.9萬戶、226個棚改項目的征收工作,占全市棚改總量的70%,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于去年實現了歷史項目的清零任務。通過這些棚改項目的實施,既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條件,又騰空出了存量空間,這些資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騰空的可以重新利用的房屋資源,二是拆遷騰空出的土地資源。圍繞這兩方面的寶貴資源,我們結合項目周邊實際情況和未來的規劃情況,經過科學論證,分門別類制定了詳細科學的處置利用方案。

    一是對針位于歷史風貌保護區內的騰空房屋,聘請國內外一流規劃設計和產業策劃公司設計。按照尊重歷史、修舊如舊的原則,通過局部修繕、原狀整修、重點修復等技術手段,著力還原歷史建筑神韻,保持歷史城區肌理和文脈,這部分共有42萬平米,目前已完成大鮑島、劉子山別墅群、館陶路等街區近21萬平方米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同步引進餐飲、辦公、金融、零售、文化展館等業態,現已吸引青島小館、青啤1903、世御酒店等一大批特色產業入駐街區,該區域目前已成我們島城最熱網紅打卡地之一。

    二是針對歷史風貌保護區以外的結構安全、周邊情況又允許長期存在的騰空房屋,由我們的區屬國有平臺公司在對原有房屋進行維修加固、結構優化、完善配套設施以后呢,改建為長租公寓、青年旅社、酒店公寓等業態,以滿足各類群體的住房需求,對廣大市民“住有所居”及外地游客旅游需求,起到了很好補充作用。這部分共計約18萬平米,目前已完成約9萬平方米的房屋修繕加固利用。

    三是針對部分建筑質量較差、沒有保留價值的危舊房屋拆除騰空的零星棚改地塊,我們堅持將城市更新改造與民生改善提升有機結合,統籌考慮居民需求、周邊配套設施、產業布局等要素,按照補短板的原則,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微更新項目。目前,已新建30余處停車場,新增車位3000余個,有效的緩解了市區停車壓力,后期將規劃建設大連路5號、廣東路9號等9處停車場,預計再增加車位約800余個;建成東光路黨建文化廣場、人民路兩側沿街口袋群等20余處休閑廣場和口袋公園,新增綠化和廣場活動面積約3萬平方米,既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新去處,也增添了城市空間的活力和美感,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了身邊的美好。

    四是針對占地面積較大、可以作為片區開發的棚改騰空地塊,我們根據全區情況統籌配套和產業情況,高水平論證片區規劃方案,推進片區整體開發。全區共計121處拆除的地塊,占地約945畝,其中已完成利用的72處、占地約426畝;正在建設的19處、占地約277畝;剩余土地下一步擬進行開發建設,目前已進行場地平整作為臨時停車使用,占地約242畝,其中包含瑞昌路三角地、寧化路一期、櫸林山一二期、開平路20號片區、重慶南路55號等占地面積較大項目。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大港緯四路片區、鞍北浪潮片區、順昌路片區等地塊的開發建設,完成土地利用約250畝,新建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包含商品房及安置房住宅及浪潮大數據中心等重點產業項目。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打造位于全市重點低效片區的鄭州路兩側改造項目,將以挖掘利用青島科技大學四方校區產學研優勢資源為核心,聯動片區內橡膠谷、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產業園區,疊加兩河流域綜合整治提升機遇,全力推動片區整體換新,著力打造集科創、人居、教育、產業于一體的雁山科技生態城。未來新城值得期待。

    下一步,市北區將聚焦“補短板、提品質”,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進一步梳理現有的零星的適合棚改的破舊區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補齊配套短板、改善宜居環境,讓城市既有“顏值”又具“內涵”。

    Q3

    百度青島記者:請問市北區在醫療衛生擴容提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牟薈如:2023年,為推進醫療衛生擴容提質,市北區聚焦保障人民健康中心,堅持“打基礎、謀長遠、惠民生”理念,實施醫療機構擴容、醫療服務提質、健康市北惠民三大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實施醫療資源擴容工程,筑牢基層衛生服務陣地。聚焦基層基礎建設,在建強區級醫院、社區衛生中心等基層醫療配套層面上加大投入、持續發力。完成區人民醫院升級改造項目,改建住院部3100平方米,設立重癥醫學科,重癥救治能力實現質的提升。完成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中心遷建項目,改建1600平方米,配置移動DR、綜合治療機等先進設備,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統籌推進新建區婦幼中心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將于今年年底前主體封頂。深培優質醫療資源,各級醫療機構達到949家,市北區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0.97人、床位14.38張,處于全市領先位次。

    二是實施醫療服務提質工程,優化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突出上下貫通、點面聯動,系統打造“15分鐘優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圈”。自上而下創新建立“黨建引領醫社共同體、片區聯合黨委、北衛先鋒服務隊”動力主軸,通過聯合黨委包片推動、三級醫院技術帶動、機構間專業聯動、智慧醫療共享互動,打破部門與街道、二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壁壘。自下而上打造“北衛先鋒”黨建品牌和醫心“首”護健康服務品牌,開展“百名專家下沉、千場義診服務、萬戶家醫簽約”活動,打通群眾急難愁盼醫療衛生問題反映與解決路徑。今年以來,281支北衛先鋒(家庭醫生)團隊融入全區903個居民網格,加入街道、社區、網格、樓組長四級微信群,深入開展家醫大走訪2.5萬余戶,“線上+線下”提供分級轉診、義診、健康咨詢等1000余場次,發放服務清單、保健知識等健康材料10萬余份,獲得廣泛認可,家庭醫生簽約達64萬余人、覆蓋率提高18%。以點帶面,做強齊魯醫院(青島)為龍頭、市北區人民醫院為樞紐及12所公立社區衛生中心為網底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立了聯合病房、專家門診、人才教育實訓基地,實現中心藥房、號源下放等10余項便民措施。以面帶全,做優市立醫院、中心醫院等6所三級醫院牽頭,以糖尿病、中醫藥、傳染病等??乒步樘厣?,覆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特色??坡撁?,系統性重構全鏈條、個性化、高品質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智慧化支撐,創優推行“互聯網+護理”醫療服務模式,提供手機線上預約、護士“接單上門”便捷服務,實現綜合醫院—基層衛生機構—社區家庭延續性護理服務的順暢銜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到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排隊長”等群眾關注問題。

    三是實施健康市北惠民工程,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突出做實做好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除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婦幼保健“兩篩兩補”等民生實事外,還免費開展了健康教育“六進”活動150余場次,“三高一慢”篩查10萬余人,中小學生健康體檢9.2萬余人,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查體10萬余人,落實基本藥物零差率為患者節省費用1000余萬元,審核發放計生特扶家庭補助、一次性養老補助等惠民資金1.3億元,群眾的衛生健康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2024年,市北區將進一步聚焦保障人民健康中心,全面實施深化醫改、重點項目“兩項攻堅”,完善醫療衛生、基層衛生、公共衛生、愛國衛生、中醫藥發展、重點人群服務、行業發展支撐“七大體系”,在“做強基層、做優服務、普惠民生”方面,持續發力、創新突破,持續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為全面建設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青島發布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1/27 18:21
    · 來源 ·
    青島發布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