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在青島 全市1.3萬余項服務可通過電子證照證明辦理

    原標題:青島1.3萬余項服務事項可通過電子證照證明辦理

    12月1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無證明城市”建設情況。市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艷,市大數據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萬波,市司法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文建,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瑞金,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任煥盛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減證便民,提升市民和企業辦事數字化和便利化水平,去年以來,我市組織開展了“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

    “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是優化營商環境、便利群眾辦事的重要舉措,今年,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被列入全市“市辦實事”,圍繞交通出行、社會保障、金融服務等領域,創新打造“無證明”應用場景,實現“民有所呼、數有所應”。截至目前,累計打造了102個“無證明”應用場景,全市1.3萬項服務可使用電子證照辦理,為市民辦事減免提交紙質材料2500余萬份。

    一、統一標準、應歸盡歸,規范開展“歸數制證”

    我市按照“標準統一、應歸盡歸”原則,全面開展電子證照數據歸集和規范制發工作。

    今年組織編制《青島市電子證照發證清單(第四版)》,明確證照類型、歸集時間、地域范圍等要素,已完成112類電子證照與實體證照同步歸集、同步制發、同步更新。組織各級各單位整改問題數據、補齊缺失要素,持續提升電子證照的數據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歸集證照數據880萬條,數據質檢合格率達99.98%。

    二、創新舉措、打造典型,重點推動“亮證辦事”

    今年以來,以需求為牽引,以場景應用為導向,逐步拓展多領域“亮電子證照辦事”。

    政務服務領域,審批、公安、交通、城管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電子證照證明數據歸集和共享應用等要求,打造“審批部門發證-企業群眾亮證-監管部門查證”的“無證明”辦理閉環,累計提供“掃碼亮證”服務10萬余次。

    通信服務領域,在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395家青島線下自有營業廳,市民可使用電子身份證辦理套餐變更、補換卡、名下號碼查詢等業務。

    社會保障領域,市民可使用電子證照在線辦理工傷認定、社保參保、失業申報、退休申請等服務事項。今年,社保領域通過調用營業執照、居民身份證等電子證照,實現市民免提交實體材料2萬余次。

    義務教育領域,將幼兒園、中小學入學所需的戶籍、常住人口、不動產等9部門14項數據全部共享到義務教育招生服務平臺,家長無需上傳證明材料,即可在平臺上給孩子報名,實現入學報名“零跑腿”“零證明”。

    金融服務領域,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實現了企業無紙化開戶,免除企業開戶申請書、授權書等5份資料,開戶時長縮短20%以上。

    便民生活領域,市民在青島市中心血站和市內四區獻血時,可以亮電子身份證,實現個人信息免填寫和身份驗證。國信體育中心、健身中心、羽毛球館等相關場所,全面應用電子證照辦理補卡、凍卡、轉卡等業務。

    三、精簡材料、優化流程,全面推行“減證辦事”

    聚焦企業、群眾高頻辦理事項,組織優化業務流程,推動環節壓縮和材料精簡。

    全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市級可承諾證明事項擴容至643項,較2021年增長86.4%,全市通過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理政務服務37.88萬件,有效降低了辦事成本。

    全國首創“退役軍人一件事”集成服務,退役軍人報到由跑7個部門減少至跑1個部門,跑腿次數減少71%;提交材料由35份減少至9份,材料縮減74%。

    創新實施“退休一件事”,整合民政、公安、醫療、交通等部門數據,實現200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資格認證“零打擾”,認證率達99.6%。

    公積金部門作為重要的民生服務窗口和“用證大戶”,線下全市11個營業大廳的全部業務柜臺都支持“愛山東”APP亮碼辦事。線上采用客戶授權、共享數據查驗的方式,將電子證照廣泛運用于公積金貸款、購房提取、商貸提取等業務。通過數據共享,減少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不動產權證書等材料提交,惠及8.6萬繳存單位、208萬繳存職工,年均網辦業務量達360多萬筆,基本實現“能夠通過電子證照和數據共享方式進行查驗核實的證明,不再要求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實體證照或復印件”的目標。

    市行政審批局打造了41個全流程數字化審批“一件事”,涉及14個行業領域,通過關聯定制,實現電子證照由“手動選用”變為“自動調用”,累計調用國家、省、市各項數據資源28萬余次,為企業群眾減填寫34.8萬項、減材料9.7萬份。另外,在審批服務工作中,還探索應用了AI智能預審、智能輔審等方式,企業群眾在線一次申報通過率提高25%以上,審批效率明顯提升。

    四、率先示范、碼上發力,全面推進“碼上辦事”

    2023年,我市建成全省首個“一碼通城”綜合服務平臺。市民可通過“愛山東”APP亮“魯通碼”,享受一碼通行、一碼辦事、一碼入園、一碼就醫等數字化便利服務。目前,我市已實現公交碼、地鐵碼與魯通碼“三碼合一”,全市923條公交線路的1萬余輛公交車,7條地鐵線路的150座車站均實現亮碼乘車。市、區(市)10個政務服務大廳、198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使用“魯通碼”取號、辦事,實現了全市鎮(街)以上政務服務場所“魯通碼”應用全覆蓋。嶗山風景區、湛山寺、即墨古城等景區實現亮“碼”入園。全市42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72家社區醫療機構實現亮“碼”就醫。

    五、數據共享、無感服務,大力推行“主動辦事”

    通過匯聚電子證照證明數據,依托大數據平臺,通過“數據賦能”,為各類業務融合互通提供助力,實現“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讓辦事人享受到“主動服務”“無感服務”。

    社會救助領域,民政部門通過數據共享與比對,就可準確掌握申請人的有關經濟情況,無需申請人申請和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企業辦事領域,市行政審批局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推出涵蓋民政、人社、住建、文旅等10余個業務領域的無感審批事項347項,為全市3萬余家企業提供無感服務,打造了無感審批智享政務模式。

    企業托管領域,市企業托管中心打通了4部門19項數據,實現社會保障等9項業務“一站式”服務,惠及企業職工近2萬人。

    公積金領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依托青島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與民政、公安、不動產等18個政務部門建立數據共享關系,實時獲取婚姻、社保、房產等30余項常用信息。加大“金銀”數字化合作力度,推動28家金融機構,共享商業住房貸款信息,發揮數據賦能優勢,推出商貸自助提取“無感簽約”等便民服務,實現更深層次減證增效。目前,年均訪問共享數據達到4000多萬次。

    下一步,市大數據局將會同各相關部門,不斷提升服務事項標準化水平,持續推進辦事材料“應減盡減”,抓好“無證明”社會化應用,創新電子證照“全周期、主動型、智慧化”集成服務,推動“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迭代升級,讓市民切實感受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便利。

    還有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看。

    Q1

    中國報道記者:證明事項清理社會公眾廣泛關注,請問我市在圍繞建設“無證明城市”、推進證明事項清理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劉文建:今年以來,青島市司法局全面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把梳理證明事項、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作為“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行動,著力念好“清、簡、控”三字訣。全市通過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理政務服務37.88萬件,有效解決了辦證難、辦事難、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讓企業群眾省心省力又省時。

    一是持續做好證明事項集中清理和動態調整,“清”出“高效率”。自2019年開始,連續五年組織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煩擾群眾和企業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多頭證明已基本清理完畢。今年對證明事項組織開展“拉網式”集中清理,著力實現三個“確保”。一是確保對所有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給付事項證明材料全面梳理,到邊到沿,不留死角,“清單之外無證明”;二是確保所有證明事項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依據,否則一律取消;三是確保國家和省級層面已公布取消的證明事項在我市不需當事人提供。在各單位自查基礎上,市司法局嚴格審核形成了《青島市證明事項實施清單》,涉及28個部門738項,并同步在山東政務服務網、青島市門戶網站進行公示,供廣大市民登陸查詢。同時,對清單實施“動態式”管理,要求各相關單位根據法律法規立改廢、國務院決定和服務事項變更情況,及時落實動態調整、審查報備、統一公布。

    二是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簡”出“加速度”。對照省級清單,結合本市實際,對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進行多輪審核、論證、校對,形成《青島市市級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第二版)》。對使用頻次較高、當事人獲取難度較大、行政機關容易核查,特別是市場主體準營、不動產登記、資格認定等重點民生領域證明事項,原則上全部納入告知承諾制范圍,實現“應納盡納”。新版清單推出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643項,涵蓋公安、司法行政、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等22個領域,較2021年第一版清單新增298項,增長86.4%。企業和群眾在辦理適用承諾制條件的清單內事項時,只需書面承諾即可辦理,極大簡化了辦事流程,變“群眾跑”為“部門跑”,大幅提升了企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三是聚焦風險點、隱患點、薄弱點,“控”出“低風險”。聚焦告知承諾制風險點、隱患點和薄弱點,為“告知承諾”拴上事前事中事后三把“安全鎖”。一是評估預警,做好事前預防。將風險防范貫穿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始終,綜合考慮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社會風險等,制定防控措施。對涉及經濟利益價值較高、事中事后核查難度較大事項,探索引入責任保險制度;二是信息核查,做好事中鑒別。指導各單位綜合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日常監管、信息核查,避免監管真空、監管缺位,有效規避風險;三是責任追究,做好事后管控。在信息核查和事中事后監管中,發現企業和群眾承諾不實的,行政執法單位將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并追究相關責任。

    下一步,市司法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持續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進一步完善協同配合機制,全面強化監督檢查,推動信息數據共享,實現企業群眾辦事從“一摞證明”向“一紙承諾”轉變,為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Q2

    半島都市報記者:剛才提到下一步要推行電子證照“全周期、主動型、智慧化”服務,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劉瑞金:下一步,我們計劃打造電子證照“全周期、主動型、智慧化”集成服務。

    一是證照領補線上辦。在新辦審批業務紙質證照和電子證照同步發放的基礎上,將電子證照補發申請與全流程數字化審批“一件事”融合應用,對歷史上僅申領紙質證照,無法調用共享電子證照數據的,系統主動提醒申請人補領電子證照。

    二是證照臨期提醒辦。對我局發放的歷史證照,上線臨期提醒功能,證照即將到期時,通過手機短信、在線消息等方式發起主動提醒,并與證照延期業務協同聯動。

    三是證照變更關聯辦。梳理市區兩級關聯業務及證照清單,申請人某一類電子證照發生變更時,系統自動研判是否需要辦理其它業務或變更其它證照信息,主動提醒申請人進行“一件事”關聯辦理。

    總之,作為“無證明城市”建設主要“發證”和“用證”部門,我們將始終堅持“想企業所想、急群眾所急”的“乙方思維”,“不為困難找借口、只為成功想方法”的“有解思維”,強化服務意識,推動電子證照由“能用”向“愿用”“多用”“好用”轉變,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

    Q3

    觀海新聞記者:請問今年住房公積金在“無證明城市”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業務應用亮點?

    任煥盛:住房公積金以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為契機,持續推進“減證便民”改革,著力減免辦事要件,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今年我們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一是打造了高效支付新模式。全國首創建立“住房公積金支付”體系,突破先消費、再提取的傳統資金流轉方式,依托個人不動產信息、婚姻信息等數據,聯網核實職工家庭住房情況,支持實時劃轉住房公積金用于多場景住房消費,提高住房消費能力。目前,“住房公積金支付”已在租賃住房場景落地,將逐步擴展至購房、還貸等領域,租購并舉保障群眾住房需求。

    二是提供了線上服務新體驗。在行業內率先推出商貸自助提取“無感簽約”服務,將借款合同、還款明細等需要人工審核的紙質材料,轉為共享數據核驗,合并商貸提取的簽約開通環節與提取辦理環節,職工在線申請,系統驗證通過即可一鍵提取,實現了“零材料、零跑腿、零等待”辦理。

    三是推行了亮碼辦事新服務。我們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署要求,積極推動住房公積金個人證明事項“亮碼可辦”。依托全國住房公積金小程序和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整合職工繳存、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貸款結清三項證明,以電子碼代替紙質證明,亮碼實時核查證明材料,繳存人異地辦事不需往返兩地,不用擔心證明過期,極大提高了辦理便捷度。

    Q4

    青島廣播電視臺記者:“無證明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請問下一步我市計劃在哪些方面繼續推進?

    張萬波:“無證明城市”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項持續性工作。今年以來,我市圍繞交通出行、社會保障、金融服務等領域,大力推動“亮證辦”“減證辦”“碼上辦”“主動辦”,累計打造了55個典型應用場景。目前,市民朋友“少帶證、不帶證、辦成事”已成為市民便捷生活的新常態。

    2024年,我市將圍繞企業和市民關心關注的相關領域,繼續在拓展場景和加強應用上下功夫,一是持續提升證照證明數據的匯聚、治理和溯源,實現電子證照證明與實體證照證明同步制發、同步更新,為“無證明”應用提供基礎支撐。二是充分挖掘“無證明”應用場景,從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向社會民生、城市治理等領域全面拓展,加快實現電子證照證明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調協同管理和服務,讓辦事人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辦更多的事、更快捷地辦事。三是聚焦基層“急難愁盼”辦事事項,優化基層業務辦理流程,強化數據共享和應用,把該取消的取消、能簡化的簡化、可共享的共享,推動“無證明城市”建設向基層延伸,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四是推動建立健全“無證明城市”建設規范運行工作制度,從制度層面明確和規范證照證明數據共享、部門核驗、告知承諾、信息安全等工作流程,為“無證明城市”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來源:青島發布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2/11 17:08
    · 來源 ·
    青島發布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