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促消費優投資暢循環 青島出臺擴大內需三年行動方案

    原標題:《青島市擴大內需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推動城市經濟增長鍛造新引擎、挖掘新動力、釋放新動能

    未來三年青島將加速釋放內需潛力

    主要目標

    內需潛力加速釋放,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7000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50%以上;制造業投資加快增長,高技術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比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居全國領先水平

    聚焦三個方面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青島將全面提振傳統消費,打造國際海洋美食之都。提檔升級服務消費,打造濱海旅游目的地。支持建設大型文旅項目、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國際國內知名IP文旅項目。高水平舉辦青島影視博覽會、鳳凰音樂節,支持舉辦大型演出、音樂節會。推動海上體育運動產業發展,加強品牌賽事引進舉辦。積極拓展新型消費,倡導綠色低碳消費,豐富5G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加快“感知青島”建設。培育壯大新消費熱點。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商品消費提質擴容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圍繞24條產業鏈開展精準化招商,每條產業鏈每年新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或行業引領性項目不少于2個。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

    到2025年,重點低效片區更新面積達到3.5萬畝,力爭實現21個TOD項目落地。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到2025年,累計建成5G基站4萬個,建設“雙千兆”城市。全市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7.3萬臺,換電站保有量達到100座。構建“一環六放射”高快速鐵路網,到2025年,高鐵通車里程249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900公里

    著力暢通經濟循環

    青島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提升門戶樞紐功能。推動“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到2025年,港口集裝箱直達航線達到200條以上。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國內、國際通達城市分別達到130個、30個,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33萬噸。爭創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到2025年,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突破220萬標準箱,中歐班列(齊魯號)開行量力爭超過900列。高水平建設青島都市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服務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加快提升國際循環質量

    加碼擴內需,青島在行動。

    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青島市擴大內需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全力擴大有效投資、著力暢通經濟循環三個方面,提出44條舉措,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行動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

    內需潛力加速釋放,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7000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50%以上;制造業投資加快增長,高技術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比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居全國領先水平。

    在全球產業格局加速演進和區域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關鍵時刻,加力擴內需無疑是“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關鍵,將有效推動城市經濟增長鍛造新引擎、挖掘新動力、釋放新動能。

    聚焦三個方面發力

    《行動方案》聚焦“深度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擴容提質”“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以及“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暢通經濟循環”三個方面,對未來三年青島加速釋放內需潛力作出謀劃和部署。

    深度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擴容提質。青島將全面提振傳統消費,打造國際海洋美食之都。提檔升級服務消費,打造濱海旅游目的地。支持建設大型文旅項目、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國際國內知名IP文旅項目。高水平舉辦青島影視博覽會、鳳凰音樂節,支持舉辦大型演出、音樂節會。推動海上體育運動產業發展,加強品牌賽事引進舉辦。積極拓展新型消費,倡導綠色低碳消費,豐富5G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加快“感知青島”建設。培育壯大新消費熱點。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商品消費提質擴容。

    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是重要支撐。

    在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方面,青島提出擴大產業項目投資,圍繞24條產業鏈開展精準化招商,每條產業鏈每年新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或行業引領性項目不少于兩個。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

    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青島提出推進重點低效片區改造。到2025年,重點低效片區更新面積達到3.5萬畝,力爭實現21個TOD項目落地。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到2025年,累計建成5G基站4萬個,建設“雙千兆”城市。全市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7.3萬臺,換電站保有量達到100座。構建“一環六放射”高快速鐵路網,到2025年,高鐵通車里程249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900公里。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暢通經濟循環,青島有著門戶樞紐的天然優勢、高水平開放平臺的建設使命,也陸續承接了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商貿服務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等關鍵節點的建設任務。

    面向未來,青島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提升門戶樞紐功能。推動“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到2025年,港口集裝箱直達航線達到200條以上。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國內、國際通達城市分別達到130個、30個,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33萬噸。爭創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到2025年,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突破220萬標準箱,中歐班列(齊魯號)開行量力爭超過900列。高水平建設青島都市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服務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加快提升國際循環質量。

    擴大內需再加碼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背景下,加力擴內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3%,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3.2%,有效對沖了外需收縮的壓力,對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發揮了“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經濟大省勇挑大梁。今年8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擴大內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拓展提升消費需求、擴大有效投資、暢通經濟循環三個方面,作出謀劃和部署,并明確提出,到2025年,完整內需體系初步建立,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山東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節點作用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青島也持續加強政策集成化供給,先后出臺4批“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308項具體政策舉措,把擴內需作為強化政策供給的關鍵領域,更好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12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作為定調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內需的定位由“基本動力”提升為“主動力”,并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了更重點的位置進行部署,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專家表示,相較于2022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的表述,“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強化了對投資作用的認識,明確了投資和消費間互相促進的關系。投資和消費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消費可為有效投資和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基礎和方向;投資則為有效需求提供供給,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支撐收入和消費。

    這也對青島這樣的區域龍頭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探索如何進一步加強以投資和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張,從而更好地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消費與投資“齊頭并進”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3年,青島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一系列促消費、穩投資政策舉措持續發力顯效,內需潛力加快釋放,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日均客流量達30萬人次,最高達50多萬人次,1至10月街區營業收入近百億元……在臺東步行街,熱鬧的場景從年初到年尾。年初,全國首場迎春消費活動在臺東步行街舉行,3天吸引客流110多萬人次,實現營銷超過1.1億元。11月,臺東步行街入選全國示范步行街,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示范步行街。

    這是這座城市消費活力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青島出臺“青島消費14條”、優化消費營商環境等政策,創造和豐富消費場景,千方百計促消費。

    在今年的青島,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的促銷活動開展了千余場,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青島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69處,布局商業網點8000余個,服務社區居民80多萬人;新引進22家國際知名品牌首店;發放汽車、家電、零售、餐飲等領域消費券1.4億元,拉動消費超38億元;舉辦國際車展、新能源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促銷活動150多場,新能源汽車零售額達107億元,增長40.2%;直播電商數字經濟產業園獲評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全市網絡零售額1990.2億元、增長26.4%,占全省31.7%。

    反映在消費數據上,今年1至10月份,在青島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32.2%,家具類商品增長14.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增長12.5%。1至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有力舉措,為青島擴大有效投資提供支撐。截至10月底,423個省、市重點實施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2600億元,提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105個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4%。

    這帶來了城市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1至10月,全市高技術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5.1%和26.5%,占全部投資比重分別同比提高3個和8.2個百分點。

    全力保障項目建設,今年青島成功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499億元,總額居計劃單列市第2位、創歷史新高;爭取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建設等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15.6億元,較去年增長25.8%;出臺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23個項目納入省碳金融重點項目庫,為項目爭取政策性貨幣工具支持15.1億元;支持華夏華潤商業REIT(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批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

    開局之年,促消費穩投資形成合力,對經濟貢獻度穩步提升。展望新程,以《行動方案》為支點,青島將進一步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激發更大潛能,打造新增長點。

    記者點評

    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部署擴大內需,提出要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如何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如何進一步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這顯然是擺在青島面前的“必答題”。

    2024年,我們將依然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任務。外部挑戰可能有增無減,內部增長模式的轉變刻不容緩。

    “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面我國經濟形勢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在強調“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要求時,用了新的表述——“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對內需的定位由“基本動力”提升為“主動力”,這一新提法進一步鮮明強調了擴大內需對于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作用。有專家表示,擴大內需對當下中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擴大內需政策是當前應對經濟低迷的重要“反周期”手段,結合著“跨周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是當下中國延續“引領新常態”調控政策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求實現“新的兩步走”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客觀需要。

    消費和投資是驅動內需的兩個“輪子”。但消費和投資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會議提出“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是擴大內需政策的新亮點,也是針對當前消費和投資領域出現的堵點、難點問題展開的新部署。

    推動消費和投資形成良性循環,要把二者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打通二者之間的堵點,進而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動態的新的平衡,積聚經濟進階發展新動能。

    從頂層設計來看,青島此次出臺的擴大內需三年行動方案中,從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全力擴大有效投資、著力暢通經濟循環三方面著手,在充分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和投資關鍵性作用的同時,強調了“暢通循環”的作用,既有助于發揮青島的門戶樞紐城市功能,也將進一步打通循環的關鍵環節,整體推進消費和投資發展。

    推動消費和投資形成良性循環,要讓消費和投資真正相輔相成。具體到一座城市來說,要著力優化投資結構、補齊產業短板,改善消費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繼而帶動消費需求的釋放,更加高效地擴大內需。

    年底沖刺階段傳來的一些振奮人心的重大項目進展,為青島下一步擴大內需釋放了“積極信號”。

    產業領域,兩大百億級項目相繼投產。總投資103億元的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投產,可實現年產各類高端大型挖掘設備2.3萬臺;總投資130億元的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的首個工廠首臺高端冰箱下線。兩大項目不僅將在各自的消費端提升供給能力、帶動產品結構的優化,還將在青島形成以龍頭項目為引領集聚產業集群的“鏈”動效應。

    民生領域,青大附院嶗山院區6.6萬平方米醫療綜合樓竣工啟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二期)將啟用、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有望投入使用,濟鄭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濰坊至宿遷高速鐵路施工圖獲國鐵集團批復,給城市帶來了更豐富的民生載體和更強勁的連接通道。

    下一步,青島要擴大內需,更需處理好消費和投資在經濟循環全鏈條中環環相扣的關系,將投資項目更好地與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發展需求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加關鍵領域和行業的投資強度,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2/14 13:46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