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解外賣騎手“速度”與“安全”之困
截至2023年12月中旬,青島有外賣快遞企業23家,從業人員2.3萬余人,日均送單量達450余萬單。其中,大型外賣平臺主要有5家(美團、餓了么、順豐同城、達達、閃送),從業人員1.1萬余人,日均外賣送餐50余萬單。
外賣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有些外賣騎手為了追求速度,漠視交通法規,闖紅燈、分心駕駛、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為完善對外賣騎手的管理,切實提升全行業交通安全意識,2023年7月,青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與外賣平臺企業聯合出臺《外賣網約配送員交通違章企業內部計分管理意見》,通過對交通違法騎手警告提醒、教育學習、限制接單等內部疊加懲戒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外賣網約配送員的安全教育管理。實施計分管理,外賣平臺公司能否將措施落地落實?相關安全教育管理的實效究竟如何?外賣騎手對這一“緊箍咒”持何態度?記者于近日展開調查。
意見出臺,違法行為呈減少趨勢
與快遞相比,外賣的單量規模及時效性要求對騎手形成了較大壓力,使得超速、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交通安全。
青島交警經過調研,聯合外賣平臺企業出臺了《外賣網約配送員交通違章企業內部計分管理意見》,對交通違法騎手實行警告提醒、教育學習、限制接單等內部疊加懲戒機制,用計分的方式加強對外賣網約配送員安全教育管理。
“《管理意見》從企業內部管理層面約束騎手騎行行為,明確規定外賣平臺對違反交通法規的騎手予以計分,達到相應分值后采取內部處罰措施。”青島交警支隊秩序處二級警長邵杰介紹,計分周期為15天,總分為9分,計分分值未達到9分的,該周期內計分分值自動予以消除,不轉入下一個計分周期。騎手一次有兩種以上交通違法行為的,分別計算,累加分值。十類多發的重點交通違法行為,一次計分的分值分為9分、3分、2分、1分四種。
“例如,駕駛無牌電動自行車、二輪摩托車的,一次計9分;不按照交通信號規定通行的,一次計3分;逆向行駛的,一次計2分;接聽撥打電話的,一次計1分。”邵杰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交警路面查處外賣騎手交通違法后,會記錄其姓名、電話、身份信息等內容,并拍照留證,之后上傳到平臺,外賣企業一般會一個周期導出一次數據并核實。“核實騎手的確有交通違法行為后,將相關違法行為通知到騎手本人。”美團山東相關負責人張玲介紹。
外賣平臺企業會結合內部管理制度,對達到相應計分閾值的騎手采取警告、通報批評、強制學習、限制接單四類處罰措施,并記入騎手企業檔案。
于外賣平臺而言,懲戒機制為管理騎手提供了依據。“在此之前,平臺無法管控到騎手送單中的騎行行為,只有造成了交通事故報保險后,我們才能獲知。而有些交通違法行為不一定用到保險,所以平臺無法獲取騎手全部的交通違法行為。”順豐同城公共事務負責人曲振興表示,從數據來看,公司第一期懲戒100余人,第二期50余人,到了第三期只有10余人,懲戒機制的實效逐漸顯現出來。被限制接單對外賣騎手來說代價較大,因此,計分管理對騎手起到約束作用,外賣騎手的交通違法行為逐漸減少。
同時,交警部門成立專門執法小隊,對外賣騎手闖紅燈、逆行、騎行接打電話等重點違法行為采取“教育+處罰”的方式,強化路面管理。自《管理意見》實施至2023年12月中旬,交警部門共查糾闖紅燈、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3.2萬起,并將違法信息推送給外賣平臺企業;平臺企業依據《管理意見》,督促落實警告提醒、教育學習、限制接單等內部懲戒6300余人次。
為防“狂飆”,配齊智能安全頭盔等裝備
計分管理的實施,無疑給那些在路上選擇“狂飆”的外賣騎手們戴上了“緊箍咒”。但對于習慣了遵紀守法的外賣騎手而言,影響較小。
“騎手們都想多接單多賺錢,但還是要在安全前提下,根據時間去平衡自己的接單量,而不應該一味求多,忽視安全。”順豐同城騎手樊吉慶表示,快餐或飲品的出餐時間正常在5—10分鐘,給外賣騎手預留的時間比較充分,但部分騎手想在有限時間內多送幾單,就有超時的可能,不得不加快速度,這就需要平衡好時間和單數。
除了交警部門嚴格路面查處、定期到企業宣講安全外,部分外賣平臺企業也有著較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每天上午9點,美團香江路站30余名專送騎手都會在香江路與香江二路交會處集合開早會,人員清點、送餐箱清洗消毒、送餐情況反饋總結、騎行安全提醒……站長都會事無巨細講述一遍。
此外,為提升騎手交通安全意識,美團外賣嘗試識別騎手在騎行過程中操作App的行為,從而分析判斷騎手是否在配送途中存在分心駕駛行為,并在訂單結束后采取提醒教育、培訓等管理措施。
由于分心駕駛成因多樣,僅靠App檢測仍難準確判斷,美團外賣也在積極推廣智能安全頭盔硬件裝備,多措并舉提升騎手交通安全。目前,青島的整體戴盔率以月為維度達98%以上。
“同時,我們和交警宣傳部門合作,由警方派員展開線下培訓;提供事故案例視頻,在App上開展線上教育,騎手需要完成課時并答題合格后方可上線接單。”張玲介紹,目前,騎手的違法行為和事故數量正在逐步下降。
創新治理,探尋有溫度的治本之策
外賣騎手是一種新的就業形態。這種新業態在促進就業、提升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雇傭關系,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以配送時長和送單數為核心的績效考核方式壓縮了靈活就業者的工作自主性和選擇空間,高額的超時和投訴處罰讓外賣騎手容易忽略安全問題。
青島市政協常委鄧慶堯建議,為實現更高效管理,不能僅靠警力路面執法,還應該研發、完善相應的執法軟件和硬件,自動抓拍、識別、處罰,形成全過程、全市域的管控。此外,平臺在進一步對騎手加強交通安全培訓教育的基礎上,還應根據24小時道路交通擁堵情況,動態調整外賣要求送達時間,擁堵時段路段適當提高送餐補貼和收費等。
強化對外賣騎手管理的同時,保護其勞動權益也同樣重要。平臺對于顧客的不滿、投訴如何處理?是簡單對外賣騎手進行處罰,還是通過其他途徑解決,需要更多思考。
有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以通過不定期巡查形式,督促平臺建立和完善外賣騎手訴求反映渠道和程序,比如,可以簡化程序、縮短流程,外賣騎手的相關訴求交由第一責任人負責,及時給予反饋,反饋時間應盡量控制在24小時之內,以便及時化解矛盾。
據悉,為提升電動自行車治理水平,青島交警還創新搭建電動自行車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對外賣騎手實施“一車一檔一碼式”的編號管理服務。在這個平臺上,外賣平臺企業負責導入騎手基本信息,執勤交警負責導入騎手交通違法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公安交警部門還將會同市場監管部門督導外賣平臺企業進一步完善訂單分派機制,科學確定訂單飽和度,優化外賣騎手往返路線,合理管控在線工作時長,維護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
看來,尋找外賣騎手“速度”與“安全”的平衡點,著實考驗城市的治理和管理智慧,需要政府、企業和從業者從各自角度發力,杜絕一路“狂飆”,實現行業健康發展。在這條有效治理之路上,青島的探尋已經開始。
記者手記
共解“綜合題”
快遞外賣車輛存在的問題,目前已成為各大城市的“痛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道“綜合題”,需要人們都從自身做起,做好分內事,“答”好相關部分,共同讓快遞外賣更快更安全。
2023年,青島開展全市城市管理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攻堅行動,錨定13個領域精準施策,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開展快遞外賣車輛交通秩序整治提升攻堅行動,解決快遞外賣車輛通行中存在的闖紅燈、逆向行駛、不按規定懸掛號牌、非法改裝、違規停放等問題。
計分管理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需要交警部門加大執法力度,需要平臺公司加強內部管理,需要騎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亦需要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從這個角度看,這道“綜合題”涉及每個人,需要人們齊抓共管,藉此審視交通基礎設施、平臺管理、從業者權益、社會支持和社會監督等諸多層面,發現問題,補齊短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從而實現路、人、城和諧相處的目標。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 文/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