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喚醒“沉睡”的停車場
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近年來,我市有關部門和區市大力推進停車設施建設,通過擴容增量、挖潛存量,千方百計為市民增加泊位供給。然而,本報也接到市民反映,在泊位資源緊張的城市中心地段,一些停車場、停車設施建而不用,或長期停用。一邊是城市停車難題待解,一邊是停車資源在浪費,到底是什么原因?近日,記者展開探訪調查。
西海岸香江路智能停車庫長期停用
建設立體停車庫可以利用有限的地面空間拓展更多的停車資源,是緩解停車難的一種有效方法。位于西海岸新區香江路和北江支路路口的香江路智能停車庫,是青島市投用較早的全自動智能化立體停車場,也是該區智能停車項目試點工程。但近日,有不少市民向黨報熱線反映,這個智能停車庫已經停用快一年了。
市民劉先生介紹,香江路智能停車庫2018年4月啟用,2022年就曾停用過,2023年基本沒有開放。2023年9月,他曾向運營單位咨詢智能停車庫的開放時間,得到的答復是:該停車場前不久剛升級過,目前處于試運行狀態,暫不對外開放,正式啟用時間未定。
市民薛女士也向記者反映,她2023年10月曾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香江路智能停車庫長時間停運的問題,得到的答復是:香江路智能停車庫剛完成設施改造,維保工作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024年1月恢復正常使用。
記者近日來到現場一探究竟。香江路智能停車庫共有7層,1層南側為商業網點,北側有駐車室、消防控制室、辦公室和人員休息室,2至7層為停車樓層。門口的銘牌顯示,該智能停車庫分為A、B兩庫,其中,A庫存放轎車,B庫存放SUV,每個庫有75個車位。記者注意到,兩個車庫入口的卷簾門緊閉,顯示屏滾動播放著“車庫檢修,禁止使用”的字樣。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智能停車庫正在調試,目前還不能使用,但車輛可以停在車庫外的通道上。”
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兩位在此停車的車主,他們均表示該智能停車庫已經停用很長時間了。
“智能停車庫的操作很簡單。停車時,司機按照指引把車開進駐車室,然后下車取走二維碼憑條即可。取車時,把憑條交給工作人員,隨后車輛便由設備從樓上送到樓下。”現場一名車主告訴記者,智能停車庫長時間停用讓他感到十分可惜。
“香江路商圈是西海岸的老牌商圈,大型商場和地下商業街云集,商業氛圍濃厚,但這些商場和商街大都沒有配建地下停車場,一些商場的地上車位不對外開放。”另一名受訪車主表示,香江路智能停車庫開放時緩解了商圈的停車矛盾,停用后就僅有十余個地面車位可用,所以在這一帶停車特別難。
記者注意到,香江路為禁停路段,但依然有不少車輛在路邊違停,北江支路、太行山二支路等周邊道路上的停車位也沒有空位。
記者致電運營香江路智能停車庫的西海岸泊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接線人員答復:因維修、調試故障設備,智能停車庫一度停用。近期,公司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該地塊將進行項目調整,因此徹底停用該停車庫,只開放地面車位。
對這一說法,多名市民表示,智能停車庫從2018年4月啟用至今不到6年,期間還長時間故障、調試,現在如果徹底停用,十分可惜。
浮山南麓公園停車場7年未投用
市民李先生近日向黨報熱線反映,在浮山南麓有一處空中足球場已開放7年,但足球場下方的4層停車場建筑卻一直沒有投用。
李先生所說的停車場位于嶗山區梅嶺西路和海寧路路口北側、浮山森林公園東三門內,是一棟5層的框架式建筑。記者看到,建筑頂層建有標準足球場和跑道,有不少市民在此運動。足球場下方的4層建筑沒有啟用,從外觀看是一處停車場,但出入口處設置了圍擋,建筑物內存放著閑置物料,周圍還散落很多垃圾。
“這處空中足球場地處‘天然氧吧’中,視野開闊,近能看山,遠能眺海,唯一不足的就是停車難。”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足球場下方的停車場不能用,公園內的地面車位不對外開放,而周邊小區密集,路邊停車位十分稀缺,不少球友都因在球場外違法停車被處罰過。
“這里曾是一片林地,遭到破壞成為一處石坑,并傾倒了建筑垃圾,周圍還有幾片菜地。”附近居民吳先生告訴記者,2015年前后,嶗山區有關部門啟動了浮山生態公園(嶗山區域)的建設,利用浮山整治后遺留的菜地、拆違空地、垃圾回填場、廢棄采石坑等建設體育場地,共規劃建設了16處體育場地,這處空中足球場規模最大。因地面落差較大,空中足球場下面建設了4層框架建筑用于停車和相關配套使用。2016年夏季,空中足球場投用,但下方的停車場卻因為手續問題沒有啟用。
2022年,我市啟動了浮山森林公園建設,有關部門計劃完善該停車場的手續,盤活閑置停車資源。同期啟動建設的勁松三路停車場、山東頭路停車場、青大一路停車場等浮山森林公園配套停車場目前均已投入使用,但這處幾乎現成的停車場依然閑置。
嶗山區浮山保護管理分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浮山南麓的空中足球場名為浮山生態足球場,下方4層建筑是足球場主體的支護框架,最初的設計確實是用作停車場和相關配套設施,但因為涉及浮山及林地保護等問題,原有手續不完備。近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推進完善相關手續。但這名工作人員說,該停車場何時啟用還不能確定。目前,開車來此的市民可以將車停在附近道路泊位或已落成的浮山配套停車場內。
周口路聯城花園地下停車場閑置15載
小區地面車位捉襟見肘,地下車庫卻閑置不用。近日,市民張先生向黨報熱線反映,市北區周口路聯城花園小區2009年竣工,配建的地下車庫15年來一直沒有投入使用,小區地上車位嚴重不足,車輛擠占消防通道、損壞公共綠地的情況不勝枚舉。
記者近日來到聯城花園實地了解情況,小區共有12棟樓,900多戶居民。小區的主路寬約6米,印有“消防通道嚴禁停車”的字樣,道路一側施劃了停車線,還有不少車輛停進了綠化帶。
“到了晚上,車輛停得更沒有規矩。消防通道內會停兩排車,樓前小路被違停車輛堵住,消防車、救護車根本進不來。”張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內有停放需求的車約有500輛,但小區規劃的地面車位只有270個,加上小區路邊的近100個臨時車位,依然無法滿足需求。而小區地下車庫大約有150個車位,一旦啟用就可化解這一困擾居民多年的難題。
記者看到,地下車庫出入口的頂棚已千瘡百孔,坡道一側施劃了幾個停車位,而坡道底部的卷簾門緊閉。
“2009年小區竣工后,開發商就一直沒有移交車庫,也沒有制定車位的租售方案。”聯城花園小區物業主任介紹,車庫的產權歸開發商所有,處置決定權在開發商。
連日來,記者多次撥打物業提供的開發商電話,但始終提示“無法接通”。
“聯城花園小區的地下車庫確實沒有移交。按照開發商的說法,小區交付后車庫內的電纜被盜割,而當時地面車位充足,所以開發商就將車庫封閉了。近年來,地面車位無法滿足需求,但車庫內的設施已經嚴重老化,啟用車庫需要投入很大一筆資金。”洛陽路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街道前些年曾出面協調,但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地面固定車位費60元/月,臨時停車費最高6元/天,居民購買車位的意愿不強。開發商則認為投入資金較大,回收成本周期太長。
洛陽路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坦言,僅憑街道的力量,很難推動此事解決。
建議
盤活停車資源 車位物盡其用
“停車難是城市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一邊是車位緊張、缺口大,一邊卻是部分停車場不投用、不能用、不好用,浪費了稀缺的停車資源。”青島市城市管理社會公眾委員姜東認為,盤活“沉睡”的停車資源,讓車位物盡其用,需要多部門共同發力。
他建議,全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摸排閑置、停用停車場情況,按照“病灶”分類處置,確定具體推進部門,有針對性地盤活各類“沉睡”的停車資源。例如,對手續不健全的停車場項目,應當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加快辦理手續,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對已落成小區里尚未移交的停車庫,應當敦促產權單位完善配套設施,滿足交付使用條件,并積極促成產權單位、物業、業主達成地下車庫使用的可行方案;對停用的停車場,應當調查了解停用的真實原因,推動停車場重新開放或研究其他可行方案。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邱 正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