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心聯動”擎起濟青發展軸帶
濟青發展軸帶范圍
由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五市組成,總面積約5.77萬平方公里
濟青發展軸帶發展布局
以濟青為中心,協同淄博、煙臺、濰坊3市相向發展,構建“雙心引領、一帶串聯、圈層互動”的區域發展格局
八項重點任務
●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
●共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完善現代基礎設施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強化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共筑全方位高水平開放高地
●共塑海岱齊魯文化
●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
山東發展的“中心”進一步明確——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加快雙心聯動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濟青發展軸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聯動,協同淄博、煙臺、濰坊3市,相向發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補、資源共享,合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樣板,建設全國最具創新力、競爭力的發展軸帶。
《實施方案》提出了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共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完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強化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共筑全方位高水平開放高地、共塑海岱齊魯文化、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多次點名青島。青島承載了更大的使命,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隨著濟青發展軸帶的隆起,作為“雙心”之一,青島的發展能級、輻射引領力以及在全國城市體系中的位勢將進一步提高。
形成帶動全省的“中脊主動脈”
“十四五”時期,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在雙中心城市群中,以成渝、杭甬、廣深為代表的“雙城聯動”正在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身為經濟大省,山東要想進一步乘勢而上,需要更強勁的動力引擎。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雙中心”,濟南和青島分別承擔著“強省會”和“強龍頭”的使命。面向未來,如何更好地發生聯動、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打造濟青發展軸帶是山東的解題思路。
濟青發展軸帶由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五市組成,總面積約5.77萬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4094萬人,占全省的40.3%;經濟總量4.82萬億元,占全省的55.1%。該區域串聯省會、膠東經濟圈,連接濟南、青島都市圈,是山東省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
濟青發展軸帶的規劃早有跡可循。山東在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事關全省發展的關鍵文件中多次提出,促進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聯動發展,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軸帶。2023年陸續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函復的青島、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也都明確強化濟青協同互動。
國務院2023年9月批復的《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指出了山東“加強沿膠濟線地區協同協作”的路徑——“充分發揮膠濟沿線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城鎮發育水平高的突出優勢,強化居中引領、陸海統籌的關鍵作用,聯動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共建東西雙向開放新高地、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帶,形成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中脊主動脈”。
省發展改革委解讀,濟青發展軸帶將以濟青為中心,協同淄博、煙臺、濰坊3市相向發展,構建“雙心引領、一帶串聯、圈層互動”的區域發展格局——
“雙心引領”即實施濟南“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實施青島“強龍頭”戰略,支持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一帶串聯”即依托濟青煙高鐵、高速通道,深化五市產業分工協作、創新協同合作、人才共育共享、一體化市場共筑共建、設施互聯互通、生態共保共治、文化相交相融等交流合作,夯實濟青聯動發展主軸。
“圈層互動”即以濟青為核心,以濟淄、青濰同城化為突破口,聯動周邊城市,強化濟南、青島都市圈互動,深化省會和膠東經濟圈協作,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14項目標勾勒2025年軸帶藍圖
“濟青發展軸帶”將實現怎樣的建設目標?
《實施方案》給出了明確答案——強化濟青引領帶動作用、發揮淄煙濰比較優勢,強化濟青都市圈對接、深化省會和膠東經濟圈合作,以山東半島城市群濟青軸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建設為契機,統籌優化各類要素資源,促進陸海聯動、藍黃融合,共同打造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軸帶,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建設。
到2025年,濟青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引領力顯著增強,濟青科創智造廊帶初步形成,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塑成優勢,陸海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特色優勢彰顯、融合發展緊密、區域競合共贏的濟青發展軸帶基本建成。
這樣的藍圖是有具象的指標作為支撐的?!秾嵤┓桨浮窂木C合實力、經濟質量、民生福祉、對外開放、綠色生態五個方面出發,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4個指標,提出了2025年發展目標,包括濟青發展軸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萬億元、常住人口達到4300萬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還分別為濟南和青島提出了明確的貢獻度指標——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從2022年的13.76%提高到2025年的14.5%,青島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從2022年的17.07%提高到2025年的18%,“中心城市”的責任與擔當進一步凸顯。
加快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
強大的產業體系是引領區域發展能級躍升的基礎。
《實施方案》提出的八項重點任務中,“加快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和“攜手共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位列前兩位,體現了以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區域發展的關鍵作用。青島也將立足資源稟賦,帶動區域形成新的產業比較優勢。
作為軸帶核心,《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增強濟青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積極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支持青島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嶗山實驗室,做強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等重大平臺,實施“透明海洋”等大科學計劃,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支持五市圍繞量子信息、工業互聯網、海工裝備、MEMS、現代種業等領域形成多層次網絡化創新體系,高水平共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強齊魯科創大走廊和膠東濱??苿摯笞呃嚷搫影l展。
攜手共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實施方案》明確打造世界級先進智造集聚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群規?;l展。加快建設青島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信息產業基地,集中布局濟南、青島新能源汽車兩個基地,加快發展青島、煙臺海上風電,建設山東半島“氫動走廊”。全面深化數字賦能,壯大國家級雙跨平臺,布局一批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聯合培育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網絡安全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實施方案》還從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優勢品牌、打造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引領區等方面勾勒了濟青發展軸帶的產業發展之路。
優化要素資源配置
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濟青發展軸帶所承載的重要使命。
山東在打造濟青發展軸帶的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以山東半島城市群濟青軸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建設為契機,統籌優化各類要素資源”,并在14項目標中將“完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列為其中一項,足見山東對未來發展中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迫切。
《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多條舉措都指向更加科學高效的要素資源配置體系。
現代基礎設施是要素加速流動的樞紐和通道?!秾嵤┓桨浮芬环矫嫣岢黾涌焱晟片F代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加快推進濟南、青島1小時通勤圈建設,支持濟南、青島培育和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同時要求高標準布局新基建,積極發揮濟南、青島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集聚輻射效應,依托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聯合建設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等。
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是對發展動力機制的重塑,也是對資源配置方式的重塑?!秾嵤┓桨浮芬鬂喟l展軸帶示范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組織實施工業、能源、交通等碳達峰十大工程,建設濟南、青島、淄博三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協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碳匯等。
共筑全方位高水平開放高地,《實施方案》提出建設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聚力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濟南、青島、煙臺片區聯動發展、特色化發展,推動上合示范區建設加速起勢。發揮青島市黃河流域港口門戶優勢,構建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等。
此外,《實施方案》還在強化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共塑海岱齊魯文化、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等領域為五市“布置”了“作業”。
可以想見,未來,濟青發展軸帶上將貫通更多區域活躍增長極,打開山東半島城市群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