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在前開新局 打頭陣當先鋒——寫在青島兩會召開之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薛華飛
歲回律轉,萬象更新。地平線上曙光躍動,當發展的宏偉藍圖與百姓的幸福愿景交匯,青島再次進入“兩會時間”。
時間不舍晝夜。剛剛過去的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青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負重致遠、堅韌前行,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年來,我們在真學真信、常學常新中把穩思想之舵——
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形成了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完善了一批制度機制,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年來,我們在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中夯實發展之基——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11769.11億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37.8億元,增長5.1%;423個省、市重點實施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3000億元。
一年來,我們在海納百川、互利共贏中揚起開放之帆——
全年進出口875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上合示范區到發中歐班列863列,同比增長11.4%,進出口貨值71.24億元;國際友城“朋友圈”拓展至51個國家89個城市。
一年來,我們在銳意進取、勇于突破中激發創新之源——
嶗山實驗室高質量入軌;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704家,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9家,居計劃單列市首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一年來,我們在全面保障、精準有力中織密民生之網——
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扶持創業4.5萬人,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5萬余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0所,建成社區(村)養老服務站600處。
……
回望來時,我們的步伐堅實有力;放眼前路,我們豪情滿懷。
時間標注新的啟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開好市兩會,將充分調動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力“十個提質增效”,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不斷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局面。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過去一年,青島持續用力推進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根基更加堅實。
2023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加力提速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對抓緊抓實工業經濟發展、塑造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進行全面部署。9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青島市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工賦青島·智造強市”,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
目標引領方向,思路決定出路。一年來,青島聚焦聚力重點產業發展,做強做大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24條重點產業鏈投資增長9.3%;制造業投資增長10.2%,對全市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53.7%。
——優勢產業擴能升級,開辟新局。海爾集團在國內最大的投資項目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項目投產運營,海信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大關。中車四方研制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代表中國高鐵首次“出海”。奇瑞汽車生產基地兩款最新車型順利下線。
——新興產業加快集聚,蓬勃發展。8個新興產業園區掛牌運營。2023年,全市虛擬現實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總投資100億元的歌爾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全面交付。京東方移動顯示模組制造工廠產能加快釋放,海信全球首款8K激光電視正式上市。前11個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2%和26.5%。
——現代服務業擴量提質,活力十足。2023年,全市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3萬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活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5家。山東港口青島港2023年貨物吞吐量突破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準箱。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496.76億元,增長6.5%。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過去一年,青島突出科技創新引領,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在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青島位列全球第23位、全國第8位。
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規范化運行,“深海三大國家平臺”加速落地,“十四五”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總控與數據中心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涌現。24個項目獲得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80個項目(入選)獲得省科學技術獎;國家高端智能家電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突破12項行業共性關鍵技術。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全市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超9000家;實施“強鏈計劃”和“新興產業培育計劃”,支持重點產業鏈的科技領軍、骨干企業開展1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數字化已經成為新的時代特征。青島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實體經濟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數實融合,發揮“工賦青島”模式引領作用,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企業90萬家,服務企業超15.8萬家,檸檬豆入選新一批全國“雙跨”平臺;建成開通5G基站超3.7萬個,實現全市城鎮5G網絡全覆蓋。
海洋是青島最突出的特色優勢。過去一年,青島進一步鍛造“長板”,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首位度、影響力、示范性持續提升,前三季度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730億元,同比增長8.1%,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和全市生產總值30%,位居全國第三。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胸懷夢想的遠征,尤需逢山開路的闖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青島堅持以更深層次改革激發新活力,以更高水平開放增創新優勢,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青島持續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一項重大改革任務、一名領導領銜、一個單位牽頭抓總、一批單位支持配合,引領帶動全市改革形成多點突破、全面發力的良好態勢。
上合示范區新形成上合經貿綜服平臺2.0等26項制度創新成果;青島自貿片區新形成87項創新成果,32項獲國務院、國家部委、省政府推廣;深化用能權交易改革,完成企業間用能權交易近100萬噸,拉動投資400多億元;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累計打造102個“無證明”應用場景,全市1.3萬項服務可使用電子證照辦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放,是青島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源頭活水”。過去一年,青島持續放大開放優勢,建好用好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開放平臺,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外貿是城市經濟開放和活力程度的“晴雨表”。2023年青島進出口8759.7億元,同比增長4.6%,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已超過2.5萬家。
作為青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上合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空港綜合保稅區開關運行,開行中歐班列863列、增長11.4%。外資招引方面,2023年1至10月,青島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8個,制造業利用外資首次突破10億元,阿斯利康吸入氣霧劑生產基地、尼得科全球電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簽約落地。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青島深入開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聚焦政策、服務、要素、市場、法治、人文,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實現營商環境、作風能力、發展質量“三個大提升”。
2023年11月,全市服務企業統一平臺正式建成運行,打造惠企政策發布兌現、企業融資服務、企業訴求辦理3個平臺,聯通起政府部門、企業、金融機構等各個方面,實現惠企政策“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融資服務和企業訴求反映、辦理、反饋、評價全周期精準高效服務。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二四年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一年來,青島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建設,持續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讓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2023年前11個月,全市民生支出1139億元,占比73.4%。
孩子的撫養教育,我們傾注全力——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45所,續建完工66所,提供學位10.61萬個,17萬名小學一年級新生順利入學。
年輕人的就業成才,我們竭盡所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5萬余個,扶持創業4.5萬人,交出高質量“就業答卷”。
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我們用心呵護——45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00處村(社區)養老服務站、10處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全部完工;全市“三高一慢”健康管理服務全覆蓋,重點人群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優化。
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建設,城市綜合功能日趨完善。隨著重慶高架路、遼陽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等重點市政道路工程建成投用,主城區“四縱五橫”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歷史城區11萬平方米老建筑完成保護修繕,中山路周邊10個街區開街運營。全市改造473個老舊小區,14個城中村項目啟動簽約,66個續建項目順利推進。
扎實做好“三農”工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723.17萬畝,總產318.65萬噸,糧食生產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蔬菜、肉蛋奶和果品總產量分別達到650萬噸、100萬噸、100萬噸以上,“糧袋子”充盈、“菜籃子”豐富。4個省級、10個市級、36個區(市)級示范片區梯次推進、全面起勢,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穩扎穩打踏踏實實,不斷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征途回望千山遠,前路放眼萬木春。
新的奮斗征程已然開啟。剛剛閉幕的省兩會,確定了全省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省政府工作報告直接或間接提到青島20余處,為青島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奮進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奮進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來,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強化“打頭陣、當先鋒”的責任擔當,聚力在產業發展、擴大需求、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城市品質、鄉村振興、綠色轉型、民生保障、安全發展上提質增效,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
打頭陣、當先鋒,扛牢經濟大市的責任擔當責無旁貸。青島是山東發展的“龍頭”,在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力以赴做好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外資等各項工作,著力穩定經濟增長,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打頭陣、當先鋒,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刻不容緩。我們要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揮嶗山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驅動作用,強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強做大智能家電、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加快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不斷邁出新步伐。
打頭陣、當先鋒,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勢在必行。我們要圍繞國資國企、民營經濟、財稅金融、營商環境等領域,持續推出一批引領性強的改革舉措,統籌推進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開放平臺協同聯動,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打頭陣、當先鋒,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等問題,守好守牢安全發展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
在隆冬時節向希望的春天眺望,我們只爭朝夕、信心滿懷。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不斷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青島新篇章”!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