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宜今興的糕點、劈柴院的壇子肉…青島人童年的味道找到了

    原標題:宜今興的糕點、劈柴院的壇子肉……青島人童年的味道找到了

    街市中人聲鼎沸,商家忙得抬不起頭,游客樂得合不攏嘴……春節期間,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市南區中山路老城區再合適不過。是什么原因讓這里變得如此火爆?2月17日,記者現場采訪了項目運營單位、業主和游客,聽他們講述老城區的蝶變。

    老城區 春節歡樂逛街里

    2月17日上午10時,地鐵1號線中山路D出入口處,乘客們剛剛走出站門,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2024青島·市南“第二屆新春逛街里節”在這里舉行,商鋪林立,到處張燈結彩,充滿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

    吃的、玩的、用的,每個攤位前都圍著大批游客。改造一新的老里院也已入駐了業態各異的商家,游客們進進出出,流連忘返。

    “這跟以前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變化太大了,都認不出來了!”不少島城市民一邊逛,一邊尋找著老城區的舊日痕跡。

    在老字號“茍不理”包子鋪門口,游客們排起了長隊。“我已經很長時間沒來這里吃包子了,今天特意帶著朋友過來嘗嘗。”單位在安徽路上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老城區改造前,他和同事是這里的??停?ldquo;之前這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子年久失修,大茅房那里長年有股難聞的味兒?,F在改造了,雖然看著還是‘舊’,但舊得讓人舒服,修舊如舊,賞心悅目。”

    在四方路和易州路交界處的三角地,一場“街里游園”活動正在舉行。投壺、打鼓等游戲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在街心的舞臺前,許多市民游客圍成一圈,欣賞樂隊的演出,歌手們輪流獻唱,一首首老歌收獲了一陣陣喝彩。

    青島味 中式點心惹人愛

    開在“茍不理”旁邊的“宜今興”,是一家專營中式點心的店鋪,顧客絡繹不絕,店員一刻也不得閑。

    “1911年宜今興在濰縣路81號成立,經營南式糕點,采取前店后廠的方式,因為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效益。”宜今興的店長于琦告訴記者,宜今興也是家百年老店,生產的糕點過去曾被青島人當作“青島特產”饋贈親朋好友。

    春節期間,宜今興一直營業,這讓許多來尋找“青島味”的市民格外開心。“價格不貴,孩子老人都愛吃。”在附近玩了一上午的王女士打算回家,特意帶著孫女到店里來購買無糖點心。

    面對顧客盈門的火爆場面,于琦和同事們在產品質量上愈加精益求精。“青島老城區的復興不僅是建筑方面的修葺,作為經營業主,我們一定要保證產品質量,把價格控制住,讓市民和游客真正感受到物美價廉,在老城區玩得開心。”于琦告訴記者,她不擔心春節過后店鋪的生意會回落,因為她發現,市民在這里找回了老青島的味道,“熱鬧勁兒又回來了!”

    劈柴院 建章立制解決問題

    對于劈柴院,青島人再熟悉不過,這里的小吃承載了很多青島人的回憶。不僅如此,因為緊靠中山路,這里還曾是游客來青必逛的景點。但有一段時間,因無序競爭、業態重復等原因,再加上一些業戶“掙快錢”的心理,讓劈柴院的經營陷入低谷。

    2月17日中午,記者在劈柴院中山路入口看到,如今的劈柴院又恢復了青春活力,游客們紛紛涌入,歡聲笑語不斷。

    “我們將劈柴院定位為‘中國領先美食文旅聚集地’‘青島美食文化輸出者’。”劈柴院運營方海源里商業運營管理公司策劃總監王朝偉告訴記者,劈柴院目前儲備商戶120家,計劃今年“五一”正式開街,春節期間開業的共有35家店鋪和39個市集。

    王朝偉介紹,為了從本質上解決劈柴院之前存在的問題,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運營方第一步就是請老字號回歸。目前,讓青島人心心念念的豆腐腦、壇子肉、鍋貼、餃子樓等老字號都已經入駐劈柴院。第二步,運營方對所有有意向入駐的商家進行嚴格篩選,考察業態需求和經營管理理念是否符合要求,最后還要由包括市民在內的“劈柴院試吃委員會”現場打分,分高的留下,分低的淘汰。第三步是搭建品控機制,在產品特色、盈利能力、場景展示、品質控制、分配機制上都有完善的制度,所有商戶必須明廚明檔、現場加工制作,讓顧客吃得放心;所有的原材料統一供應,只發放一日使用量,原材料溯源,食材不過夜;對于產品價格,商戶必須與運營公司協商定價,不欺客宰客。

    午飯時間,王朝偉從河北路上的招商中心來到劈柴院,每經過一家店鋪,他都要和商戶打招呼:“今天營業情況怎么樣?”“很好,顧客盈門,忙不過來啦。”大部分商戶如此回答。

    老字號 “青島味道”回來了

    “壇子肉”是運營方請回來的老字號之一,店里的大師傅都漢林告訴記者,他做壇子肉已經30多年了,很多青島人對這種美食情有獨鐘,隔三差五就要來吃一頓??粗裨簝葥頂D的客流,他欣喜地說,作為名聲在外的美食集中地,劈柴院又回來了。

    “店面有點小,顧客坐不下,所以接待量不大。”都漢林告訴記者,好在有很多顧客都是老主顧,打包帶回家吃。“下一步我們打算幫都師傅擴充下店面,讓更多人能坐下來品嘗老青島的味道。”王朝偉說。

    市民于先生進店買了一份壇子肉,“我今年53歲,吃了幾十年的壇子肉了,從上世紀80年代5分錢一塊肉的時候吃起,這個老味道一直忘不了。”

    58歲的曹秀娟專做油炸糕,她的炸糕店前,顧客排起了長隊。她和店員汪梅忙著和面、包餡,再下鍋炸制。“因為生產工藝所限,產能就這么大。”曹秀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質量,她不會為了趕速度而省掉工序,就是要踏踏實實地把油炸糕做好。

    在附近上班的小孫一下子買了10個油炸糕,說是要帶回去給同事嘗嘗。在排隊等候的時候她告訴記者,單位離劈柴院近,她和同事們經常過來吃“好吃的”??吹竭@里的好東西越來越多,他們都很高興。

    “越是火爆,越要沉住氣,把產品做好,把價格穩住。”曹秀娟說,能夠為劈柴院的復興出一把力,她感覺很自豪。(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 姜丹寧)

    【新聞延伸】

    劈柴院 喚回青島人的記憶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這是縈繞在許多青島人心頭的童年歌謠。上世紀末,青島五金、交電、化工、糖酒、百貨等二級批發站和市屬百貨、食品、蔬菜、釀造、飲食等公司均設在中山路一帶,四方路、海泊路、即墨路市場和劈柴院等馬路市場隨處可見,國貨商廈、華聯商廈、東方貿易大廈、發達商廈、百盛商廈等大型商場相繼在中山路建成,市民消費休閑的首選之地莫過于此處。歷史老城里院的一磚一瓦,承載著一代代青島人的城市記憶。青島著重保護修繕老里院等歷史建筑的同時,引入豐富多元的新業態,為“老里院”注入“蓬勃氣”。

    “三江里”人氣持續走高

    龍年春節期間,“三江里”人氣持續走高,成了一處掩藏在人間煙火氣之中的“寶藏街區”。“三江里”位于市南區濟寧路24號,是濟寧支路、濟寧路、四方路的交會區域。“三江里”的前身是青島三大會館之一的三江會館。三江會館建成于1907年,和相鄰的廣東會館一度成為商界名流的聚集地和各類社會組織的駐地。所謂“三江”,指的是江蘇、江西、浙江三省。三省同鄉會初建時,因名稱中均含“江”字,故稱為“三江會館”。三江會館建成后,施醫所、書店、報館等商鋪也隨之而來,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戲樓,有“琴港第一戲樓”之稱。當年的演出照片上人頭攢動的場景,足見其人氣之旺。上世紀30年代,這里成為“三江里”,是當年租金最高的上等里院,被譽稱“人生更有戲,就來三江里”。

    如今的“三江里”煥新升級,集手作、書坊、咖啡、烘焙于一體,引入失物招領照相館、悠然商店、里院茶館等各具特色的商鋪,令傳統與時尚碰撞出耀眼火花。

    在老街里品味悠悠書香

    走進“三江里”的里院書房,可以看到一面充滿回憶的照片墻——里院住戶門前掛著的晾衣繩、夕陽余暉中的石板路、小巷市集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奔跑追逐的孩子們……里院書房主理人介紹,這些照片均是里院翻修前保留下來的,有關部門按照修舊如初的理念,盡力保留原有的里院特色風貌。如今的里院書房、里院茶館正是依托翻新后的里院設計規劃而建的,同時沿用庭院理念布置內景,讓前來讀書品茶的游客也能夠感受到百年里院那份煙火氣。

    自然、古樸卻又不失精致,是這里給人的第一印象。里院書房里,復古音響流淌出婉轉的音樂,一本本精心挑選的書籍陳列于書架之上,還特地開辟了“青島專欄”區域,將與青島風土人情有關的書籍集中在一起,便于游客翻閱,于字里行間走近青島、愛上青島。除此之外,還設有蓋章打卡區域,游客可以根據喜好挑選青島元素的印章打卡。為了契合春節主題,書房還增設了更多種類的印章,如文人墨客關于青島的佳作名句,將青島情懷深深印在人們的心中。里院茶館則古香古色,庭院里擺上了竹桌椅,輕紗帷幔隨風輕揚,與兩三好友一起圍爐煮茶,氛圍感瞬間拉滿。

    “里院書房在2023年初入駐營業,里院茶館則是2023年7月正式營業的,今年春節期間能明顯感覺到客流量更大了,和去年過年相比大概上漲了50%,我們心里非常欣慰,也特別感謝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推介。”提及政府給予的支持與鼓勵,里院書房主理人感受頗多。自從入駐以來,有關部門便不遺余力地為商戶們解決各種問題,經常實地走訪,挨家挨戶地上門了解經營情況,面對面收集建議或需要協助解決的問題,不僅貼心、用心,辦事效率也很高。特別是今年的“上街里·新春逛街里節”,以精致的年節布景、豐富的活動項目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涌入歷史老城區,也為“三江里”等老里院街區帶來了新的機遇。

    里院書房主理人向記者展示了“上街里·新春逛街里節”的宣傳手冊,喜慶的圖冊裝點著龍年元素,游玩地圖、優惠活動、打卡攻略等信息一目了然,滿含著老城張開懷抱的誠意。“一直以來各個部門都在幫我們大力宣傳,不僅在街區布景上下功夫,還經常組織各種研學參觀活動,宣傳老街歷史。有這樣堅實的后盾,我們各家商戶也更加有底氣、有干勁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大家擰成一股繩,‘三江里’未來也會越來越紅火。”

    留住難以割舍的老城情懷

    對于“三江里”悠然商店主理人張斌來說,這片老街區不僅是夢想啟航之地,也是兒時記憶的寄托。張斌生長在這片歷史老城區中,中學時期他幾乎每天都會穿過濟寧支路上學、回家。時光荏苒,借著城市更新的契機,他再次回到這條老街,開起了“悠然商店”。

    “在這里生活了這么多年,確實對這里有感情,正趕上里院更新招商,便‘故地重游’了,希望能讓‘三江里’熱鬧起來?,F在大家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我想讓大家在店里時能放松一下,感受到悠然的氛圍,再加上我的女兒也叫悠然,就這樣給店取名叫‘悠然商店’。”帶著這樣的情懷與熱情,張斌致力于將悠然商店打造成一家融合復古與潮流的綜合性藝術店鋪,店內既有懷舊的老相機、老電視、擺鐘等老物件,也可以看到藝術家最新畫作及襯衫、掛件等周邊產品。“店里很多作品都出自于青島藝術家、設計師之手,他們的作品中帶有青島的文化基因、城市情懷,支持他們創作,也能更好地讓青島老街區煥發活力。”張斌說。

    在“三江里”經營店鋪的一年里,張斌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街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店鋪人氣也持續升高,而今年春節期間,客流量更是明顯增加,他表示:“在創業前期,我們享受到了政府的減租補貼政策,能切實感受到近年來政府部門對老城區復興的重視。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更多人了解‘三江里’,來這里體驗青島的老城魅力。”

    【新聞內存】

    劈柴院的前世今生

    ●1902年,因居住在這里的居民為大窯溝提供木柴,劈柴院由此得名。1904年隨著膠濟鐵路開通,劈柴院成為青島當地名氣最大的市井市場,是大眾文化娛樂、美食休閑的聚集地,誕生了一批青島人耳熟能詳的名小吃與老字號。

    ●1924年,劈柴院建筑得以改良,多數由板房改建為磚房。

    ●2007年,市南區對劈柴院開展全面整修及重新招商,劈柴院再次出現繁榮景象,成為外地游客來青島旅游的必到之處。

    ●2023年青島實行“三年攻堅行動喚醒百年老城”計劃,劈柴院的更新列入重點工作,對劈柴院進行統一的招商運營,改變過去散亂的經營局面,喚回青島人的記憶。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陸云琦]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2/18 10:51
    · 來源 ·
    觀海新聞
    · 責編 ·
    陸云琦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