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泳”往直前:今天你“游”了嗎
3月初,在青島國信體育中心,2024年首個國家A類游泳賽事——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開賽,2000余名觀眾來到現場觀賽,上座率達70%。本次比賽賽期4天,“青島國信體育中心”官方抖音號全程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20余萬人次,“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2900萬。
“最近游泳賽事頻繁,繼2月的多哈世界泳聯錦標賽之后,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花落青島,大眾傳播平臺呈現‘破圈’之勢。氣溫升高,市民的游泳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國信體育中心游泳館館長王鵬給出該館2023年的入館人數,“全年客流量近60萬人次,高峰出現在七八月的暑期檔,客流量為10余萬人次,其中,培訓客流約5000人次。”
作為游泳產業發展的前端,游泳場館的普及與運營是游泳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游泳場館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擁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市場份額水漲船高。
“洗海澡”起步,“游”入“鄰里生活圈”
青島掀起游泳熱潮,不僅得益于社交媒體和賽事的推廣,更得益于科學合理的政策規劃與社會各界的長期合力。
青島人習慣將去海水浴場游泳稱作“洗海澡”,不少人的游泳技術就是在大海中練就的。投入大海懷抱,暢游山海之間——“洗海澡”儼然已是青島的一張特有標簽。青島也有著“游泳之鄉”的美譽。
《2020年度青島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青島市居民游泳運動的參與率在10%以上。2014年,市體育局、教育局、財政局印發《關于實施2014年中小學生普及游泳運動試點工作的通知》,以試點方式在全市小學三年級以上適宜游泳的學生中普遍開展游泳健身活動。2015年,正式實施中小學生游泳普及工作。2024年1月1日起,《青島市全民健身條例》實施,這是青島市首部地方體育法規,其中規定:“優化資源布局,規范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居民住宅區配套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游泳場館的建設也在全民健身設施的規劃范疇之內。
“這些年,基于場館設施和技術培訓的跟進、季節冷暖和游泳安全的考慮,‘場館游泳’的選擇率正在不斷提升。”一位“游泳達人”告訴記者,預計青島的游泳愛好者中半數以上常年活躍在游泳場館。記者通過手機軟件查詢,市區目前能夠檢索到的游泳場館有136家,其中部分是酒店附屬游泳館和嬰幼兒游泳館,而適合全年齡段且長期開放的游泳館有85家,主要集中在市區人口密集區域,初步形成一定的游泳健身服務網絡。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國信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華流泳道游泳館、全時健身游泳館和青島市第二體育場游泳館等多家游泳場館發現,以國信體育中心為主的大型公共游泳館規格最高,擁有較大的輻射半徑,基本可以覆蓋主城區范圍,其國際比賽標準型泳池滿足了要求較高的游泳愛好者需求。分布于居民區、酒店等建設規格稍小的健身館及游泳俱樂部,如全時健身高雄路店的游泳館,雖然輻射半徑較小,但憑借貼近社區的優勢,可以滿足那些熱衷“附近生活”的初、中級游泳愛好者的需求。
在采訪中,游泳場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游泳館的高峰時段主要出現在周末、節假日,工作日的人流量相對穩定,游泳者以中老年群體為主——他們的時間充裕且相對自由,無論淡季旺季都是游泳場館的???。到了周末,上班族和學生群體就會加入其中。
顯然,游泳這一健身方式已經走入市民的“鄰里生活圈”。如何在“供”與“需”之間尋找到最優的平衡,相關部門正在多方努力。
業內人士介紹,通常情況下,維持一般泳池的每日開銷可達數千元,這也是游泳場館建設難以加速推進的原因之一。
“游泳場館的建設成本高、運營管理難是業內的難題,但有難題也不能‘繞’著走。”市體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集合各方資源,不斷探索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的新路徑,力爭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游泳健身需求。
游泳“新賽道”,走向產業機遇期
在青島市游泳隊教練柳子謙看來,眾多賽事的舉辦為青島增添了體育氛圍。而且,這些年,青島游泳人才“星光閃爍”,將這座城市對游泳的熱情推向了新高度。
最近,隨著體育重點項目的推進,一些新建的游泳場館陸續“浮出水面”。“游泳場館等硬件設施的不斷提升,將為青島游泳人才的梯隊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市游泳協會秘書長李睿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青島市弘誠體育場游泳館將打造擁有10個泳道的標準游泳池,還修建了專業的跳水設施。據悉,該游泳館落成后將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
“青島的游泳能夠有如今的進步與突破,得益于群眾性游泳運動的蓬勃發展。”李睿認為,熱度攀升的體育生活方式與持續火熱的體育賽事消費“雙向奔赴”,共同組成了游泳場館熱度升溫的“密鑰”。而這一“密鑰”也將為游泳場館打開新的產業窗口。
良好的基礎設施、持續的頂級賽事、豐富的辦賽經驗、廣泛的群眾基礎、優異的競賽成績、獨有的城市特色……可以說,青島從“洗海澡”出發,正在游出不同的產業賽道。
培訓市場是游泳場館自然生長出來的傳統“賽道”。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游泳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顯示,我國的游泳培訓行業總體規模早在2016年就已達26.2億元,其中,青少兒市場是游泳培訓的“富礦”。
“對于游泳館來說,青少兒市場的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暑假是游泳館、游泳俱樂部的主攻‘靶心’,因此,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青少兒培訓課程。”青島市第二體育場游泳館的南海游泳俱樂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通常情況下,3月是青少兒游泳培訓的淡季,到了暑期旺季,游泳館內一天會有上百名前來培訓的青少年。今年,有些家長選擇在3月就將孩子送來培訓。”國信“i動”工作人員對于今年春季的游泳培訓市場有著這樣的感知。
走出場館,記者打開手機上的團購軟件看到,青島市內涉及游泳的培訓課程團購已達上百家,涉及游泳生活方式的推文更是多如牛毛。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有關游泳場館次卡和年卡的帖子數量也在逐漸攀升。“在場館方的直售渠道之外,二手交易平臺迎合了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也變相降低了初學者的體驗成本。”一位游泳初學者有著這樣的體驗。
“目前,‘游泳+教培’是青島各大游泳場館商業運營的主力賽道。其實,一些新穎、時尚且有體驗式場景的新產業類型已經露出‘尖尖角’。”一位業內人士舉例,水中運動康復可以幫助患者在無重的狀態下進行一些康復運動,室內潛水項目則可以讓初學者熟悉和掌握各種潛水技巧和規則,為將來去自然水域深水區潛水做好準備。
記者還走訪了一家青島本地的潛水培訓企業。雅拓國際潛水總部潛水教練孫斌介紹,目前企業有8名全職教練,潛水學員培訓數量已超過3000人。“培訓項目有水肺潛水、自由潛水、美人魚潛水等,前來報名的學員以青島市民居多,也有來自內陸地區的潛水愛好者。學員通過考試拿到潛水證后,可以一路‘打怪升級’,選擇海外潛點,一步步提升潛水體驗。”孫斌說。
室內潛水作為潛水培訓的“第一站”,正在成為游泳場館開辟的“新賽道”。記者以“潛水”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近半年相關話題在小紅書平臺新增17萬篇筆記,新增筆記互動數量達2111.84萬,熱度超過了96.6%的運動健身類高頻搜索詞。不少人在評論區表示,想要體驗這種輕極限運動。
近期,天貓發布的《2024運動戶外行業春夏趨勢白皮書》指出,潛水、溯溪、公路騎行或將成為今年春夏最受關注的戶外運動項目。今年以來,潛水裝備有著較高的消費增速勢頭,天貓潛水裝備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20%,成交筆數同比增長200%以上。
面對如此大的流量紅利,如何接下又怎樣留住?“一些游泳場館已經在探索新的賽道。”李睿認為,只要準備得當,通過挖掘行業潛力來激活發展新動能,游泳場館也可以讓小泳池“游”出大產業。
“高標準的泳池,既是一個培養泳壇名將的‘搖籃’,也是一扇從‘淺藍’走向‘深藍’的大門。在新老賽道的交織中,多樣化的產品形態紛至沓來。立足于海洋文化優勢、場館優勢、人才優勢,青島應該能夠走出一條獨屬于黃海之濱的游泳產業特色發展道路。”在采訪中,一位從業者表達了這樣的市場展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許諾 實習生 王若昕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