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異軍突起 咖啡消費已成青島文旅經濟的新增長點

    原標題:從海景咖啡館到咖啡工廠店,青島成為咖啡廳商家數量全國前十榜單上唯一一座北方城市,咖啡消費已成文旅經濟的新增長點——

    得閑飲“咖”,街巷飄出“文旅+”新味道

    開欄的話

    為什么去旅游?或許是因為一杯咖啡,或許是因為一部影視劇、舞臺劇,抑或是因為一次特別的海上啤酒節……今年,在暑期這一傳統文旅消費旺季里,青島又添幾多新潮流、新玩法、新場景,旅游新形態也層出不窮。

    本報今起推出“文旅新現象觀察”系列報道,聚焦我市文旅融合產業的積極探索,關注城市創新力、產品力、共情力等因素的共通共融,講述我市在文化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城市旅游要素重整與文化附加值提升等方面的生動實踐。

    天氣晴好的日子,青島海邊的咖啡館總是門庭若市,高峰時段,顧客們甚至需要排隊等待座位??Х榷寡心C的響聲與咖啡機的蒸汽噴涌聲此起彼伏——這是游客“打卡”熱潮帶來大量訂單的見證。

    《2023—2024中國咖啡行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現制咖啡市場規模達到1623.5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現制咖啡市場規模將突破2200億元。在這波咖啡浪潮中,線下的“打卡”消費場景愈發火熱。

    《2023年咖啡賽道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以2023年4月抖音上有動銷的咖啡廳商家數量來計算,青島是入圍全國前十榜單的唯一一座北方城市,咖啡消費已經悄然成為青島文旅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南強北弱”的咖啡行業格局中,青島能夠做到異軍突起,不僅是因為山海城一體的海濱城市風光,更在于青島咖啡產業起步較早,同時積累了一批咖啡行業的杰出人才,他們長期致力于營造和培育濃厚的咖啡文化氛圍,在“后消費時代”結出累累碩果:在青島,一杯咖啡飄出了“文旅+”新活力和“產業的醇香”。

    時尚美學,打造一流環境

    早上10點,位于太平角的sof咖啡開始了一天的營業。店員推開折疊式玻璃門,天光海色一時間涌入屋內,與滿室的咖啡馥郁香氣來了一場“親密接觸”。得天獨厚的一線海景是毫無爭議的主角,到了旅游旺季,這里上午11點就會客滿,后續前來的客人則需要取號,排隊等位。

    “現在的超高熱度完全是超出預期的。”sof咖啡的主理人崔贍文坦言,想要開好一家咖啡館并不輕松。“在客流最高峰時,單日銷量可達300-400杯。為了保證出品速度,店內長期聘請6位專職咖啡師,這意味著在淡季也需要花費高昂的人工成本。在開業初期,團隊的磨合與設備的調試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如此方能保持住良好口碑與出品質量。”崔贍文說。

    在八大關、太平角一帶,海邊咖啡館鱗次櫛比,作為咖啡領域的后來者,sof咖啡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光有精致的裝修風格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三個要素,即好停車、好風景和相對獨立的社區環境。此外,還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崔贍文認為,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消費者打造一個足夠成熟的社交場景,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是開好一家咖啡館的關鍵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館有一個常常被忽視的特質——它能夠讓彼此不同的特質得以共存。它既是一處可以獨處的空間,又是一方社交的聚集地,無論是讀書寫作還是拍照“打卡”,顧客都能在此找到“歸宿”。“咖啡文化是需要時尚態度來碰撞的。”一位咖啡達人道出了咖啡館常常以其特有的時尚美學俘獲無數游人心的營銷規律。

    活化利用,開辟全新方式

    倘若給你一個東西通透的橋洞,你能利用它做些什么?

    咖啡品牌Berry Beans的主理人韋寒夜對此給出自己的答案:“給我一個橋洞,我可以還給你一家咖啡館。”

    位于青島電視觀光塔腳下的這家Berry Beans已是韋寒夜在青島的第二家店。說起太平山路1號,即使老青島人也不見得知曉它的具體所在,原因在于這個位置相當隱蔽——位于太平山頂,店鋪就開在通往電視塔橋梁的橋洞中。

    幾年前,常年以紳裝和小胡子形象示人的韋寒夜以在北京胡同里教大爺大媽們咖啡拉花的事跡而走紅網絡。對于咖啡館的經營理念,他有著一套成熟而獨到的看法。韋寒夜認為:“無論是獨立咖啡館,還是精品咖啡店,都應該有一個特點,即需要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與調性,在線下與咖啡師面對面的交流體驗是難以替代的。”

    在青島這家獨樹一幟的“橋洞咖啡館”里,設計師采用了“共生”的設計理念,運用照明亮化等手段巧妙地消除了橋下空間的壓抑感。與此同時,橋下原本單調的空間也被精心設計為咖啡吧臺,戶外的外擺則提供了能在樹林中露營的想象空間。店員介紹,今年“五一”假期以后,店內的外地客人數量持續上升,目前占比可達四成。

    一杯咖啡,在城市里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從全國看,2023年的夏天,北京、福州、昆明、武漢、長沙、上海、重慶、青島等地的城市咖啡節此起彼伏,似乎比當下的天氣更火熱。“‘以節促旅’具象到咖啡與城市的互動,可以說,‘咖啡+’在不斷地催生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正如這位業內人士所言,2023年以來,在國家政策鼓勵扶持、線上線下消費提振的背景下,咖啡全產業鏈升級提速,國內咖啡產業迎來全新發展期,經濟領域也多了個專業詞匯——咖啡指數。在某種程度上,其間隱含著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硬核指標的比拼,折射著城市當下的繁華程度,也預示著城市未來的發展活力。

    在韋寒夜看來,咖啡節與青島的旅游市場是一種相輔相成的良性關系,咖啡節能夠加速一批來自外地的精品咖啡館在青島落地,進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自然流量。

    氛圍十足,咖啡工廠標新

    尚未走進李想珈的咖啡工廠店,幾百米開外即可聞到咖啡烘焙的焦糖香氣。在這家工業風十足的咖啡工廠店內,一樓的前半部分是面向客戶的吧臺與桌椅,后半部分則是掛耳咖啡和成品咖啡豆的包裝車間,登上二樓,還能看到三臺大型咖啡烘焙機在玻璃幕墻圍成的封閉車間內持續運轉。“從種子到杯子,在這家咖啡工廠店,客人可以看到咖啡烘焙與飲品制作的完整流程。”李想珈主理人高振貴介紹。

    2010年,高振貴在大學路上開了第一家店。“我一直認為咖啡店的‘氛圍感’很重要。”高振貴表示,從大學路的一家小店到現在兩層樓的咖啡工廠,前來“打卡”的游客也經歷了多次變化。“最開始有不少來自國外的客人,后來一線城市的客流占據主流,再后來是來自中部省份和三四線城市的客流。目前來‘打卡’的客戶群體,以年輕人居多。”高振貴介紹。

    在“Z世代”的旅游群體中,相當一部分在旅游時會探訪當地不錯的咖啡館。今年年初,“旅游紅利”四個大字首次出現在了高振貴辦公室的創意白板上。“不想放過這波文旅消費熱潮。”高振貴說。

    “從這個角度出發,加入工業旅游元素的咖啡加工企業不失為一個可以著力發展的‘咖啡+文旅’新賽道。目前,青島已經有了青島啤酒博物館珠玉在前,憑借港口優勢和較大的咖啡加工產業規模,完全可以成為打造北方‘咖啡之都’的關鍵一招。”高振貴表示。

    青島市咖啡協會會長姜文博認為,“原子化”的新一批游客已不再滿足于去傳統景點“打卡”,他們更傾向于在網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店鋪,形成自己的一套旅行邏輯,進而前去“打卡式”游覽。“近年來,在青島市商務、文旅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嶗山區、市北區和市南區先后舉辦的咖啡節慶活動,也為青島的咖啡生態圈建設帶來相當多的助益。”姜文博說。

    選豆、烘焙、制作、實驗、開店……一杯芬芳馥郁的咖啡,演繹的已經不再只是一種追求功能性的提神飲料,而是承載起了人們更多的訴求與向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雷 文/圖 實習生 王若昕)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7/23 07:51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