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出手的身影真美
近日,在西海岸新區唐島灣海域發生驚險一幕——兩名少年在岸邊玩耍時不慎跌落海中,正巧在附近游泳的西海岸新區市民薛建亭聽到求救聲,奮不顧身將兩名少年救上岸。昨天,青島早報記者聯系到薛建亭,聽他講述這起救人事件的始末。
聽到求救聲挺身而出
今年46歲的薛建亭從事土建工程行業,從小熱愛游泳的他,每天下午都會到海邊游泳,有時也會帶上自己的小兒子一起去。
薛建亭常去游泳的地方位于青島嘉年華廣場南側海上牧歌周邊海域的一處碼頭。據他回憶,8月7日下午5時許,自己正帶著兒子在岸邊淺水區游玩,突然聽到一旁有人大喊救命,循聲看去,有兩名十五六歲的少年在海里掙扎。
“當時我沒想那么多,立馬就朝兩名少年游過去,一邊游一邊讓我兒子把岸邊的浮袖扔給我。”薛建亭告訴記者,當時一名溺水少年距離岸邊比較近,他便讓孩子抱緊浮袖,把他往岸邊用力拽了一把,進入到淺水區后,便讓他自己慢慢回到岸邊。
當薛建亭回頭尋找另一名溺水少年時,卻發現海面上已經看不到他的人影。薛建亭連續潛入水中尋找,直到第三次浮出水面換氣時,才發現漂浮在不遠處、僅頭頂浮出水面的少年。他迅速朝著溺水少年游過去,最終將他成功救回到岸邊。
昨天下午,記者跟隨薛建亭來到事發的碼頭附近?,F場,記者看到有一處寬約8米的斜坡,從北面的岸邊一直延伸到海里。據薛建亭介紹,“那兩名少年估計不熟悉這邊的情況,他們原本在斜坡上玩,不小心跌進西側的海里了。”
第一名被救上來的少年只是受了些驚嚇,沒有大礙,但第二名少年卻嗆水比較嚴重。“當時孩子處于昏迷狀態,幸好岸邊有懂急救的熱心市民給他做了急救措施,120趕到現場后,大家幫忙把孩子抬上急救車。”薛建亭表示,因為當時擔心溺水少年的情況,他全程陪同這名少年前往醫院,途中聯系到了少年的父親。確認這名少年已無大礙后,薛建亭便從醫院悄然離開了。
“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當時不論是誰,只要有能力,肯定都會去幫一把的。”談及當時救人的情況,薛建亭表現得云淡風輕。
婉拒孩子家長的“謝禮”
昨天,記者聯系到溺水少年的家長秦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小凱(化名)今年16歲,9月份開學后上高一,這個暑期在唐島灣附近打零工。8月7日下午2時許,結束了當天打工任務的小凱和另一名同學前往海邊游玩。下午5時許,在岸邊玩耍的兩人不慎跌落海中,幸虧被薛建亭救起。
在醫院里,她見到了陪同孩子一起來到醫院的薛建亭。在交談中,秦女士得知救自己孩子的正是薛建亭,便握住他的手連連道謝。分別時,秦女士想留下恩人的電話號碼以便日后答謝,被薛建亭婉言謝絕。
“事情發生兩天以后,我曾經帶著孩子到事發地找過薛大哥,卻撲了個空,直到8月14日秦女士的丈夫突然接到了薛建亭打來的電話,詢問孩子的康復情況,這才有了對方的聯系方式。當天下午,秦女士帶著小凱再次見到了救命恩人薛建亭,并向他表示感謝。秦女士給薛建亭送上一些禮品以示感謝,被薛建亭婉拒,之后她又通過微信轉了一筆感謝費,同樣也被薛建亭退回。
/ 延伸 /
他和早報新聞人物 卞秀芹是“會友”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海中勇救兩名溺水少年的薛建亭,與青島早報此前報道過的營救七旬溺水老人的新聞人物卞秀芹,同樣都是西海岸新區冬泳協會的會員。
今年6月15日,青島早報以《“晨泳大姨”營救溺水老人——西海岸新區55歲市民卞秀芹只身涉海將七旬老人救上岸》為題,整版報道了西海岸新區冬泳協會會員、“晨泳大姨”卞秀芹下海救人的感人故事。此后,卞秀芹被授予“青島西海岸新區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并上榜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二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
時隔兩個月,同樣作為該協會會員的薛建亭再度上演了一幕奮不顧身下海救人的感人故事。薛建亭告訴記者,自己從協會建立之初便加入了,平日里會員們之間在交流時,經常會提及一些下海救生的常識,協會的會長劉增濤本身也是一位專業的游泳教練兼救生員,時常分享一些實用的救生技能。
劉增濤告訴記者,薛建亭是協會里資歷最老的會員之一,自2015年協會成立起便加入了這個集體,平日里為人熱情善良,熱心公益慈善,對協會組織的各類活動也都積極參與。據劉增濤介紹,西海岸新區冬泳協會成立于2015年12月,目前擁有會員269名。多年來,全體會員積極向上向善,熱衷公益,樂于助人,無保留地免費教授各種技巧和知識給有需求的游泳愛好者。
“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無論是誰遇到這種事,肯定都會幫忙的。”談及以后的打算,薛建亭表示,自己想多學習一些水下救生知識,便于日后幫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記者手記
從“青島大姨”到“巧克力大爺”再到如今的“青島大哥”
不同的社會群體 相同的大愛精神
青島不僅以其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目光,更以其獨特的英勇、熱情溫暖著每一位過客的心田。近日,幾則關于熱心市民見義勇為的事跡,如同海風中的一股股暖流,讓人深刻感受到青島這座城市背后蘊藏的人性光輝與城市溫度。從“青島大姨”到“巧克力大爺”,再到如今的“青島大哥”,不同的社會群體,相同的大愛精神,構成這座城市最真摯暖心的風景線。
8月7日,在西海岸新區唐島灣海域發生驚險一幕,46歲市民薛建亭的英勇一躍,不僅挽救了兩名少年的生命,更展現了青島人面對危機時的無畏與擔當。這樣的壯舉,不是偶然,而是青島這座城市長期以來倡導“見義勇為”精神的生動體現。在這片海域,薛建亭的英勇行為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青島市民骨子里的善良與勇敢。而就在不到兩個月前,另一名救人英雄、與薛建亭同為西海岸新區冬泳協會會員的55歲“晨泳大姨”卞秀芹,面對危險同樣只身涉險,勇闖怒海營救七旬溺水老人,受到全國各地億萬網友的點贊。
8月9日在嶗山區石老人海水浴場的一起晨泳意外中,來自陜西的3位大學生劉璟輝、白云博和王檉澤陽,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傳統美德,成功將在海中突發腦溢血的市民救上岸。他們的義舉,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讓“好人文化”在青島這片熱土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8月10日晚,一名游客在青島第三海水浴場游泳時不慎溺水。危急時刻,島城市民相起行第一時間沖進海中,將這名游客從海浪中成功營救上岸。事后相起行告訴記者,“這不算什么,救人是出于本能,遇到這種情況我相信其他人也會去救的。”幾句輕描淡寫話語的背后,是青島人對于“見義勇為”的習以為常,更是“好人文化”滲透進整座城市內涵的具體體現。
這兩天,青島還掀起了一場尋找“釣魚青年”的全民行動。8月11日,一名來自湖北的“寶媽”與女兒在八大峽附近遭遇驚魂一幕——女兒被海浪卷入海中,幸得路旁一位釣魚青年舍身相救。雖然最終有驚無險,但她心中那份對施救者的感激之情卻久久難以忘懷。這名“寶媽”通過視頻尋找“釣魚青年”的行為,不僅是對個人恩情的銘記,更是對青島這座城市“好人文化”的一種認同與傳承。它告訴我們,在青島,每一份善意都會被銘記,每一份恩情都值得被感激。
8月13日,淄博侯女士帶著坐輪椅的兒子游青的溫暖經歷,則是青島“好人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體現。從地鐵上的主動讓座,到上坡路上的助力推輪椅,這些來自青島市民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這座城市獨有的溫暖與美好。
青島,一座以愛筑城的溫暖港灣,用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好人文化”。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美好,讓青島的“好人文化”繼續發揚光大,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郭念禮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