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業“新”觀察系列評論③|以新型工業化壘厚制造強省新優勢
“進一步深化部省合作,支持山東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繼續發揮工業大省‘挑大梁’作用,合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10月21日,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輔導報告會,圍繞山東推進新型工業化集思廣益、謀篇布局,為山東打好新型工業化這場“硬仗”,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勁,明確了路徑。
打好這場“硬仗”,山東有實力、有方法。這實力來自于拼出來的“成績單”,2023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今年1-9月增長8.2%,高于全國和我省去年同期2.4、1.1個百分點,穩居十個工業大省前茅。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40個實現增長,增長面達97.6%,為近年來最好水平。“方法對路,事半功倍”。最好水平源于“最優解”,山東堅持扭住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扎實推進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接續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自覺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富有成果的組合拳。定政策、抓統籌、強服務,既盤活存量,又挖掘增量,既升級傳統產業,又培育新興產業,既攻關核心技術,又引進優秀人才,智改數轉,讓山東制造有了“最強大腦”,固鏈強鏈,讓制造強省行穩致遠。
打好這場硬仗,山東有機遇、有干勁。機遇是成功的外在條件,干勁是成功的主觀因素。推進新型工業化既是黨中央賦予山東的使命和任務,要求山東“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也是山東的“頭號工程”。山東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這些都為山東新型工業化帶來了政策紅利和資源傾斜,有利于山東加快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綠色發展,提升工業的整體競爭力。把機遇轉化成“勝勢”,全省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胸懷“國之大者”,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深入推進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突出系統謀劃,明晰方向路徑,狠抓項目建設,夯實支撐載體,加強政策供給,釋放支持效能,優化管理服務,形成工作合力,把新型工業化的“大寫意”轉化為走深走實的“工筆畫”,讓山東工業在宏觀經濟大盤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突出。
打好這場硬仗,山東有目標、有前途。展望未來,山東有著清晰而宏偉的工作計劃,這為山東工業的持續發展描繪了一幅令人期待的藍圖。山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創新,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筑牢“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推動技改提級及新興產業發展;優化產業鏈群生態,實施突破工程、開展融鏈固鏈行動;拓展實數融合優勢,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創優市場主體發展軟環境,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開展專項行動與紓困幫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不斷探索新路徑新模式,產業結構層次持續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堅實基礎,為山東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底氣”。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發展強。相信在未來,山東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必將譜寫制造強省建設的嶄新篇章。(文/李瑞強)
[來源:閃電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