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主要統籌利用城市中的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綠地,巧妙打造成面向公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綠色開放空間。相比傳統的大型公園,口袋公園具有選址靈活、面積小、離散性分布的特點,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能夠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解決高密度城市中心區人們對公園的需求。為提高市民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市園林和林業局圍繞推窗見綠,“營造家門口的公園”建設目標,大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
見縫插綠,合理布局“小而美”
以“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為目標,按照精心規劃、精美設計、精細建設、精準管理的要求,結合各區市實際,深入調查摸底,按照青島市公園城市建設規劃方案及綠地相關專項規劃,充分挖潛城區內的邊角地、空閑地、拆違騰退土地、中小學和幼兒園周邊及其他可利用空間等規劃建設口袋公園,增補配置建設具有生態宜游、休憩交往功能的居民身邊口袋公園140個。提高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推進既有公共空間改造提升,構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園體系,在綠化美化的同時,打造優美的生態空間和休憩場所,滿足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等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注重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公園品質。例如,在市北區大連支路7號院,利用樓院空間打造了宇航員登月樓體彩繪、宇宙科普知識彩繪墻,化身航天和宇宙為主題的科普教育基地。市南區寧國路口袋公園、市北區無棣路口袋公園、李滄區九水路口袋公園、嶗山區遼陽東路等口袋公園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建設好去處。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在學校附近建設口袋公園時設置家長等候區,滿足家長接送孩子的休憩需求。
便民利民,科學設計“美而全”
在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瞄準解決群眾的痛點和難點,多方征求意見建議。為方便老年人就近鍛煉休閑,實施了口袋公園適老化建設和改造行動,注重多措并舉、加強適老化工作推進落實。建設符合適老化標準的口袋公園80個,改造32個,建設公廁12個。建設綠地面積28.5萬平方米、優化無障礙出入口和園路面積3.6萬平方米、鋪設防滑園路和小廣場面積5.5萬平方米,打造適老化活動空間2.8萬平方米,設置適老化健身設施283組,建設適老化小品和輔助設施76處。在建設中提高生態綠色空間的安全性和可達性。園路(步道)系統設置環形步道,減少分岔路口,實現無障礙通行,增加老年人游園的便利性。堅持適地適樹,合理配置植物,以老年人身心健康為導向,選擇觀賞價值與療愈價值兼備的植物,選用無漿果或無分泌物墜地、無尖刺、無刺激性氣味、無飛絮、少蟲害和不易引起過敏的植物。如桂花、薰衣草等。在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斜坡、河道、夾角等因地布景,以最小成本實現城市品質提升。各區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了各具風格的口袋公園。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按照可進入、可觀賞、可享用的原則,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根據老年人視覺需求,標識系統選擇色彩明亮的暖色調,標識盡量放大;適當提高照明設備亮度,提高安全系數,滿足老年人游園休閑需求。
規范命名,完善體系“全而準”
實施“青小園”行動,完善全市口袋公園體系,打造“青小園”品牌名片。發動社會參與、激發全民參與熱情,公開征集青島市口袋公園品牌——青小園形象標識設計方案,經專家評審、網絡投票綜合評定確定,讓青島市口袋公園建設品牌化、名片化。為滿足市民更好游園體驗,為全市482處口袋公園精心命名,設計推出“青島市口袋公園地圖手冊”,并將公園名稱、現狀照片、定位上傳至高德地圖,實現全市口袋公園信息全覆蓋。市民朋友只需打開高德地圖,在線實時搜索“青小園”,即可獲得導航指引,輕松規劃前往路線,享受一段寧靜舒適的戶外休閑時光。文/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