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島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市民的關心支持下,全面履行各項職能,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改善民生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努力踐行法治為民宗旨
加強法治領域改革,落實優化法治環境32條措施。推動農村宅基地審批、無證明城市建設等20件法治為民實事全部落地,1件獲評全省法治為民實事。加強法治督察,解決房屋確權頒證、社保辦理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99個。青島市在法治山東建設評估中位列第一。
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服務企業發展、保障改善民生
制定地方性法規5部、政府規章3部。修改物業管理條例,創新建立黨組織領導下多方共同參與的物業管理機制,努力解決民生痛點。制定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著力解決維修資金“睡大覺”的問題。制定海上旅游運動船艇管理辦法,將帆船、水上摩托艇、皮劃艇等海上旅游新業態納入法治化軌道,提升海上旅游品質和青島城市形象。
完善合法性審查機制,推動惠企利民政策加快落地
認真履行合法性審查職責,審查市政府決策事項165件,提出意見建議1123條,涉及資金4700多億元;審查市政府合同、重大法律事務135件,提出意見建議337條,涉及資金近千億元,防止違反公平競爭等政策出臺,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全市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減少14.17%,努力解決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問題。開展行政執法監督與12345熱線聯動部級試點,通過行政執法監督信息匯集系統,分析數據14萬余條,推動整改問題400余個,著力整治“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等問題,群眾滿意度提升2.37%。
深化行政復議改革,有力維護企業、市民合法權益
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復議聽證制度,重大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聽證率100%,讓市民“告官能見官”。全市復議機關收案5800余件,同比增長53%,行政復議成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開展行政復議“入園區進企業”專項行動,提高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質效,有關經驗做法入選全省法治建設典型案例。
提高惠企法律服務水平,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等專項行動,提供惠企法律服務6.7萬余次,為萬余家企業解決勞動用工、知識產權等方面法律問題,為168家重點外貿企業提供“一對一”合規服務。制定合規服務指引,開展合規培訓400余場次、法治體檢1000余場次,提升企業合規管理水平和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能力。
優化公共法律服務,讓市民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一網同城”,為市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12348熱線提供法律咨詢20萬余人次,滿意度99.8%。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8萬余件,為困難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500余萬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3萬余次,直接服務群眾5萬余人次。啟動“法育未來”律師志愿服務工程,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開展普法活動2000余場,惠及群眾100萬余人次。
防風險、護穩定,不斷增強市民安全感
加強監獄管理,全市兩所監獄連續24年實現監管安全,連續19年實現生產安全。加大戒毒人員收治力度,鞏固禁毒人民戰爭成果。加強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技能培訓,幫助其更好融入社會。發揮人民調解基礎作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5萬余件,努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打造涉外法律服務高地,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推進青島中央法務區建設,加強與上合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構建全要素涉外法律服務生態圈。辦理涉外法律服務事項3.7萬余件,3個案例入選“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典型案例,居全國前列。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市司法局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忠誠履職盡責,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關切,努力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