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2024年,市南區堅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導向,情系群眾冷暖,知解百姓憂慮。通過在辦好群眾關心的“頭等大事”和“關鍵小事”上精準發力,不斷推進民生領域改革,民生實事落地開花,群眾生活幸福加碼,繪就民生幸福新圖景。在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市南區民生實事年內全部完成,切實兜牢民生底線,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錨定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最優教育品牌持續擦亮。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市南區全面起勢、奮力突破,屢創佳績。連云港路小學、青島第七中學北樓完成主體驗收,8所校(園)舍、場地改造維修完成,公辦中小學全部配備人工智能實驗室。全市率先試點更新午休式課桌椅,免費學生校服實現全覆蓋,全市首創課后服務平臺,服務惠及學生5萬余人。升級立體交互式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模式,實現區域集團化辦學、優質教育資源100%全覆蓋,青島二十六中學教育集團入選山東省唯一OECD“學校+”網絡項目成員校、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推進“護航身心健康”行動,中小學生體質抽測優秀率及優良率、藝術學科初中學業水平均居全市第一。此外,市南區還獲評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省首批科學保教引領區、省智慧教育示范區、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驗區、省勞動教育實驗區、省中小學睡眠保障實驗區、青島市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3 個教育集團獲評青島市首批集團化辦學典型。
市南區加快構建區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供給加速優化,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沉下去”、“動起來”。市南區建成全省首個實體化運行的緊密型城市醫療健康集團,建立全市首個社區5G遠程超聲診斷分中心,與青大附院共建4個共管病房,打通區域限制、暢通層級之間溝通渠道,牽頭醫院專家下沉基層,實現遠程會診、跨區域彩超診斷、遠程示教、雙向轉診等系列創新舉措,“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互動型醫療新模式為民生幸福加碼,不斷推動健康市南建設。設立9個一站式轉診中心,相關做法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作為基層醫改典型案例推廣。在全市率先提出“健康小區”概念,建設試點“健康小區”,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一體化整合式健康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讓社區群眾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市南對困難群體供養標準提高6.7%,發放救助金6100余萬元,成立31支社區慈善基金,入選全省“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項目數量居全市首位,獲評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加快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提速17處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全區在營老年助餐機構50余處,實現老年助餐服務社區全覆蓋。
就業創業渠道加速拓寬。新增就業4萬余人,博士人才、留學人才引進數量保持全市首位。推進全域“街區創業生態圈”試點建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8億元,扶持創業3200余人次,獲評青島市創業型特色街區8家,市南區青年人才創業服務基地獲評青島市高能級創業孵化園區,青島里院創業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山東省創業街區建設試點。做優市南區“零工之家”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8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6萬余個,組織各類培訓超4000人次。
文體惠民形式不斷豐富。舉辦“幸福市南文體惠民”主題活動,開展藝術培訓、公益演出、全民時尚秀賽事、文博研學等特色活動2000余場次,舉辦青島(市南)庭院藝術季,開展庭院演藝活動700余場,43家藝術庭院入選“三好庭院”榜單。新增“城市書房”3處,新增“啡閱青島”服務點1處。新增對外開放博物館2家,3家博物館升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新增省級非遺項目1項,1位傳承人被評為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原創文化藝術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4項。
平安市南建設持續深化。通過深化“警格+網格”融合治理機制,扎實推進社會穩定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社會治安治理。加強“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深化“和解萬家”品牌建設,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揮好調解服務高質量發展,維護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作用。文/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