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新春走基層 | 青島“新農人”玩轉直播“新農活”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 | 青島“新農人”玩轉直播“新農活”

    1月13日下午3點,平度“郝回鄉公社”直播間主播郝寶寶已經開始為晚上7點的直播做起準備。在他身后,占地約1萬平方米的倉庫內,叉車不停穿梭,將一箱箱貨品碼放在指定位置;員工有的忙著核對貨品信息,有的在流水線上緊張作業,將果蔬、海鮮和日用品進行塑封、歸類。

    這些僅是“郝回鄉公社”當日工作的開始。在直播結束后,工作人員還要第一時間完成分揀、打包工作,所有發貨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在次日凌晨四點半前完成。

    作業區的一側,120余輛印有“郝回鄉公社”標識的物流三輪車整裝待發。這是“郝回鄉公社”自建的物流團隊。“我們主要通過直播銷售生鮮和日用品,顧客在直播間當日下單次日收貨,最早在次日早五點鐘左右就能收到包裹。”郝寶寶說。

    在回家鄉平度創立“郝回鄉公社”前, 郝寶寶曾在義烏從事電商行業13年。“郝回鄉公社”對36歲的郝寶寶來說并非首次創業,但可以說是他“理想業務模式”的首次落地。從2024年6月開設首場直播以來,半年的時間,“郝回鄉公社”銷售的產品種類已經從40余種增至上百余種,月銷售額突破200萬元。“郝回鄉公社”直播銷售的果蔬生鮮因物美價廉頗受消費者歡迎。“我們直接去田間地頭采購,同時將自己的毛利率也壓到最低,所以到消費者手里價格比較便宜。”郝寶寶跟記者說。

    臨近春節,“郝回鄉公社”的生意愈發紅火。“近期我們新增了海鮮品類,每場直播僅海鮮銷售額就超過7萬元。”郝寶寶向記者介紹,趁著消費者籌備年貨,他們計劃在1月14日上線“年貨節”,“我們準備了130多個品類,包括海鮮、果蔬、干果等各種禮盒。”

    盡管每周只安排三場直播,但郝寶寶的嗓子一直是沙啞的,不僅因為在直播間賣力地吆喝,還因為他在短視頻中的“不遺余力”。郝寶寶直言,“郝回鄉公社”快速成長的秘密之一是借力短視頻實現內容引流。短視頻中,郝寶寶不是在倉庫預告直播的蔬菜水果品相,就是在養殖戶家中選購牛羊,或在藍莓地里采摘藍莓,通過供應鏈的可視化讓消費者相信“郝回鄉公社”、選擇“郝回鄉公社”。

    從平度“郝回鄉公社”往東約50公里的萊西市夏格莊鎮,“花生狀元”葛群修同樣忙得分身乏術。元旦以來,葛群修運營的電商品牌“壹斗糧”的日銷量已達到3萬單,“工廠的生產線24小時滿負荷工作,日產能大約在30噸左右,我們春節期間也不打烊。”葛群修介紹,近段時間他幾乎每天工作都超過16個小時,“我們只有四五款花生產品,但在不同平臺、不同網店銷售,銷售鏈接超過400個,要負責這些鏈接的后臺運營和活動報備,一個人當兩個人用。”

    1990年出生的葛群修在大學畢業之后選擇回鄉賣花生。葛群修入行時恰逢電商快速發展,經過充分市場調研后,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他毅然決定開網店賣花生,做自有品牌“壹斗糧”。“一方面入局早,另一方面自己另辟蹊徑,做口感甜、有嚼頭的干癟花生,很快‘壹斗糧’就打開了銷路。”葛群修跟記者說。

    從2017年“觸網”至今,葛群修已經把“土豆豆”變成“金豆豆”, “壹斗糧”成為淘天同品類銷量排名前三的品牌,2024年公司銷售額近8000萬元,同比實現翻番。

    如何能在農品“卷價格”的當下把“壹斗糧”賣得更多更好?入行近8年的葛群修有自己的“網感”——電商銷售主要靠靜態展示,沒有推銷的環節,需要有更多細節和場景的支撐,比如一張好的圖片可能勝過千言萬語,“但好視覺意味著營銷成本增加,因農產品毛利率低,這點普遍被同行忽視。因此舍得投入的‘壹斗糧’更容易脫穎而出。”葛群修說。

    致富的同時,兩位返鄉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一人富帶動眾人富”,通過電商幫助村民解決特色農產品銷售途徑窄、賣不上價的問題。

    葛群修向記者介紹,把花生產業做大后,他成立了夏格莊鎮電商“共富云倉”,重點統籌當地農產品的初加工、銷售、運輸、貯藏等環節,依托銷售渠道優勢,為農產品銷售插上電商“翅膀”。

    “讓農民種了不愁賣,養了多賣錢”是郝寶寶的目標,在“郝回鄉公社”的直播間中,平度的蔬菜、牛羊肉總是優先推薦,“我們在平度的蔬菜基地已超過50個,在收購的過程中,盡可能地為村民讓利。”郝寶寶說道。

    手握手機新農具、干起直播新農活。隨著“新農人”的涌現,農村電商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23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5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近13倍。就青島而言,據第三方統計顯示,2024年前11個月,青島市農村網絡零售額414.5億元,在青島市網絡零售額中占比達到15%。與此同時,萊西花生、花餑餑,平度水果蘿卜、嶗山茶葉、王哥莊大饅頭等眾多特色農品,在電商的助力下走出青島,走向全國。

    “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是兩位受訪“新農人”的新年規劃。加班加點連軸轉讓葛群修下定決心新年投資新的生產線。他表示,如果產能問題解決,公司銷售額還能實現翻番。“直播線上超市”的模式在平度站穩腳跟后,2025年“郝回鄉公社”的業務版圖將拓展至萊陽和高密,預計農副產品的年銷售額將達到3億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丁倩倩)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王榮]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1/14 13:58
    · 來源 ·
    觀海新聞
    · 責編 ·
    王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