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沉寂到火爆,青島輪渡煥新歸來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
“總有一只海鷗為你停留”“與陸地‘失聯’的40分鐘”“一出地鐵就是海”……打開社交媒體平臺,一個個圍繞青島輪渡的熱議話題,正以飽滿的情緒價值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網紅”航線的加持,線上線下市民游客的自發“種草”,讓青島輪渡再度煥發活力。尤其是隨著地鐵2號線西延段的開通,輪渡碼頭與四川路(輪渡)站實現無縫銜接,全國首創的“交旅融合”一票通城新模式進一步深化,提升了全市海洋旅游品質。自去年8月底青島輪渡環游膠州灣航線開航至今,青島輪渡已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成為青島旅游新地標。
從交通樞紐到旅游新亮點
時下的青島,正是海上“追鷗逐浪”景致最為動人的時節。日落時分,在輪渡乘船看“橘子海”,當跨海大橋邂逅夕陽,大橋凌空于“橘子海”之上,一直延伸到落日盡頭,一幅自然與人文的畫卷呈現于眼前。市民游客拿著贈送的鷗食,在喂食中體驗與海鷗的“零距離”互動,灰背鷗與黑尾鷗隨船翱翔。
從一條交通線,到一條旅游線,海與城的溫情就這樣綿長延展。提起輪渡,青島人都不會陌生。作為連接青島市區與黃島的“海上動脈”,應運而生的青島輪渡是兩地間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它見證著青島城市的發展和人生百態,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隨著城市變遷,出行有了更多選擇,然而,人們對于輪渡的記憶從未遠去。2024年,青島旅游集團抓住文旅融合機遇,結合當前市民游客需求,推出環游膠州灣航線,串聯膠州灣大橋、大港、小港等地標性景點,開設“輪渡記憶展”,進一步豐富“海上看青島”立體化游覽體系。
自2024年8月底開航以來,青島輪渡環游膠州灣航線迅速成為青島海上旅游的“明星產品”,累計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高峰期日均游客接待量近萬人次。等候坐船的市民游客常常排起百米長隊,輪渡附近更是車流客流熙攘,讓人們看到了輪渡片區的新可能。
數字賦能激發消費活力
青島輪渡旅游新航線在短時間內實現“現象級傳播”,離不開青島旅游集團對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新產品的持續突破。與此同時,青島旅游集團通過數字化轉型孕育新質生產力,將傳統業態與消費需求相結合,深入推動文旅與科技融合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及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青島輪渡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成為青島海上旅游的“網紅打卡地”。線下,在青島輪渡站舉辦“青島輪渡記憶展”,為市民游客了解輪渡歷史打開一扇文化的窗口,讓輪渡站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標建筑在與現代的“對話”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線上,通過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多元化開展海上旅游場景化營銷,根據不同時間節點推送游覽攻略,增強年輕用戶黏性,多次躋身本地熱度榜單前列。
社交平臺上,與青島輪渡相關的打卡內容展示了“橘子海”景觀和“追鷗逐浪”互動體驗的獨特魅力。一條條短視頻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網友點贊和轉發,形成了一個個熱門話題。青島輪渡還保持親民票價,在節假日推出親子票、雙人票等,進一步提升市民游客的消費意愿。
重塑輪渡旅游目的地
從沉寂的交通站點到火爆的文旅地標,青島輪渡的蛻變之路,不僅是傳統交通方式的轉型升級,更是青島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出青島后海作為濱海文旅新地標的獨特魅力。為進一步提升載客運力,輪渡碼頭將啟動改造,通過優化基礎設施,引進民營航商,提升接待能力與服務品質。
“青島輪渡立足于打造城市記憶載體,同時提供獨特的海上觀光體驗,成為青島特色旅游項目。通過文化傳承、體驗升級、傳播效應、惠民服務等一系列舉措,不但增強了市民游客的情感共鳴,更提升了他們的乘船體驗。”青島旅游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結合“五統一”聯合運營模式,青島旅游集團將在輪渡碼頭進一步整合民營航商資源,在滿足更多市民游客個性化、多元化游覽需求的基礎上,推動全市海上旅游“一盤棋”發展。
自青島輪渡煥新亮相以來,青島旅游集團就致力于推動輪渡向文旅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12月,地鐵2號線西延段正式開通,輪渡碼頭與地鐵站實現無縫銜接。市民游客從地鐵站出站后,不到5分鐘即可抵達輪渡候船廳體驗“海上看青島”,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以此為契機推出的“輪渡+地鐵”聯票,更是成為青島探索交旅融合的創新成果。
接下來,青島輪渡還將持續蝶變,通過開通更多航線,促進區域文旅資源互通與產業協同,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此外,青島旅游集團將重塑輪渡旅游景區項目,結合海洋游船、城市軌交及沿海景觀等優勢打造文旅新地標,不斷構建海洋旅游消費新場景。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