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用18米大通道 如今這一線路“瘦身”
連接城陽、李滄、市北和市南四區,高峰時兩小時客流量就達6000人次,曾投用18米大通道這一全市“最長車”的605路線,月底起將截短運行。此舉將有利于優化市區公交運力配置,提高運行效率。優化調整60條公交線路是今年的市辦實事之一,伴隨著605路的截短,這件市辦實事已經有一個好的開頭。
發布
南北大線截短運行
據市交通運輸局近日發布的消息,為進一步優化市區公交運力配置,降低香港西路、文登路等路段公交線路重復系數,提高公交運行效率。自3月31日起,調整605路公交線路。線路截短后,取消路段由223路、31路、228路、316路等公交線路和地鐵3號線替代。調整后線路走向主站汽車北站不變,副站由天泰體育場調整為市政府南通路,調整后為汽車北站—市政府南通路。
同樣有變動的,還有371路這一南北大線。根據調整消息,自3月31日起,調整371路公交線路。線路截短后,取消路段由103路、116路等線路替代。調整后線路走向主站康寧路不變,副站由銀河路王沙路調整為李村,調整后的線路為康寧路—李村。
記者梳理發現,島城多條南北大線有變動,除了截短,還有增加站點。串聯城陽、李滄、市北和市南的502路,原本是大站快車,今年該線路增加站點后,客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7%。
調查
曾用18米“最長車”
605路作為市區主要的南北走向公交線路,貫穿城陽區、李滄區、市北區、市南區四個行政區,以島城主要客運樞紐城陽汽車北站為始發站,途經李村商圈、市北CBD商圈和香港中路商圈。這條2003年開通的線路,一度是客流量最大、路況最復雜的公交線路之一。曾經,該線路僅每天兩小時的早高峰時段,客流量就達到6000人次。由此,605路一度是島城配車數量最多的線路,共配有60輛公交車。
為便利市民出行,605路曾投入18米長大通道這一島城“最長”公交車。最讓工作人員難忘的,是每年櫻花季期間的大客流。當時,每到周末,從城陽、李滄等地乘坐605路前往中山公園的乘客把每一輛公交車都擠得滿滿當當。不過,隨著地鐵線路的開通,605路客流也急劇下降。
停運青西快線、截短605路和371路、新開線路……在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公交線路信息中,不少市民會有疑問:停運、截短和新開線路的依據是什么?記者采訪獲悉,市交通運輸局著力常態化推進公交線網優化及公交地鐵的兩網融合工作,通過“加減乘除”的舉措整合既有公交資源,構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體系。
其中,“加”就是增覆蓋、補空白,對于一些新建成的居民小區和產業集聚區、新開通的地鐵站點,增加公交線路、站點;“減”就是降重復、減低效,對公交和地鐵強競爭的線路、重復多的線路、低效運營的公交線路做減法;“乘”是強接駁、微循環,通過開通微循環公交線路、調整公交站點等舉措,讓公交和地鐵更好銜接,充分發揮1+1>2的效果;“除”是除擁堵、保暢通,通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消除城市擁堵,暢通市民出行。
進展
市辦實事跑出“開門紅”
新開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60條,是今年的市辦實事之一。伴隨著此前發布的青西快線停運和如今的605路、371路截短等信息,這件市辦實事也迎來了“開門紅”。根據工作安排,一季度,市交通運輸局計劃分批次新開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5條,通過新開“微循環”線路、調整部分線路走向等舉措,重點解決曲水路、匯川路、淶水路附近公交線網盲區,市北CBD、海岸鑫園、聯城海岸等區域地鐵接駁換乘,勁松一路同安路至合肥路段雙向公交線路覆蓋等問題,進一步加強公交地鐵銜接、促進“兩網融合”。公交地鐵相互補充、協調發展,能夠更好地發揮公共交通整體效能,便捷市民出行。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