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一朵花”牽動“一座城” 青島“花樣經濟”持續升溫

    原標題:春天的島城:“花樣經濟”持續升溫

    青島“賞花地圖”概覽

    青島八大關風景區:迎春花最佳觀賞期將持續到4月上旬。

    青島梅園:3萬余株梅花競艷開放,8000余盆梅花盆景更添雅韻。

    中山公園:櫻花大道的單櫻還處于花芽膨大期,若想目睹“櫻花雨”,大概率要等到清明小長假期間。

    北宅街道:萬畝櫻桃花絢爛綻放,2025青島櫻桃花節于漫山芳菲中啟幕,將持續至4月中旬。

    迎春如瀑,為街巷織就鎏金霓裳;玉蘭擎盞,盛滿清冽的月光與晨曦;梅花暗香浮動綻開笑顏,櫻桃花、杏花在暖陽里簌簌私語……在春之敘事里,花事是靈動的詩行,青島“花樣經濟”亦隨春潮涌動持續升溫。

    “一朵花”牽動“一座城”

    在青島中山公園內,梅花、玉蘭、郁金香等繁花交織綻放;在浮山森林公園里,迎春、玉蘭、梅花等將“城市綠肺”裝點成春日劇場;在嶗山廟石村,櫻海似霞書寫下山間的春日詩箋……春染島城,青島的“賞花地圖”正漸次鋪開斑斕畫卷,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數據顯示,上周末,中山公園日均客流量超7.7萬人次;浮山森林公園日均客流量超3.8萬人次。

    “一朵花”牽動“一座城”。據統計,我國春季游中60%的游客的旅游活動與花卉有關。時下,許多人為邂逅一場花事而奔赴一座城。在中國天氣網推出的2025全國早春賞花地圖中,青島八大關風景區的迎春花在列,最佳觀賞期將持續到4月上旬。

    上周,第二十五屆青島梅花節在青島梅園啟幕。園內,賞梅谷、百梅坡、攬梅亭、醉香壁、香風閣等特色景觀星羅棋布,3萬余株梅花競艷開放,8000余盆梅花盆景更添雅韻。梅花節期間,推出文藝演出、全民閱讀、美食樂購、運動康養、非遺體驗等百余項活動,為市民游客呈現一場“可觀、可游、可享”的春日盛宴。

    滿城繁花織錦,踏青賞花有何門道?市園林和林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董運齋介紹,植物開花的密碼藏在科屬基因里,早春花卉如迎春、梅花、玉蘭、櫻花等,多具有“先花后葉”的特性,開花所需的有效積溫也相對較低。而隨著氣溫攀升,海棠、紫藤、牡丹等“先葉后花”選手將陸續登場。此外,地理坐標與微氣候同樣左右著花期,在青島,同種植物往往由北向南漸次開放,但具體到某個區域,比如山陰向陽的坡度差異、樓宇遮擋形成的光照梯度等,也會讓植物的觀賞時間有所差異。

    作為青島人春日的“保留節目”,去中山公園賞櫻自是必不可少。青島植物物候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研究員侯魯文介紹,目前,中山公園櫻花大道的單櫻還處于花芽膨大期,若想目睹單櫻盛放的“櫻花雨”,大概率要等到清明小長假期間。

    勾勒鄉村振興新圖景

    隨著北宅街道萬畝櫻桃花絢爛綻放,2025青島櫻桃花節于漫山芳菲中啟幕,將持續至4月中旬。本屆櫻桃花節通過“花海穿行”“國風入畫”“百業生香”三大主題場景,將自然景觀、傳統文化與市井煙火巧妙融合,打造集觀賞性、文化性與體驗性于一體的春日盛宴。

    為激活消費潛力,北宅街道創新推出“美食市集”“咖啡市集”“精靈花園”等特色消費場景。市民游客既可品嘗山野春宴、體驗非遺手作,也可靜賞星空、參與咖啡哲學沙龍,實現“一步一景一消費”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目前,乘坐619路、639路公交車前往大嶗社區、臥龍社區賞花、吃農家宴的乘客明顯增加,預計本周末會達到客流高峰,溫馨巴士也已做好運力調整準備,保障市民綠色便捷出行。”溫馨巴士工作人員邵沙沙介紹。

    產業園也有好風景,青島花卉苗木行業正不斷轉型升級,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在平度,青島邵林苗圃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牡丹季做好迎接游客的準備。這家始建于1993年的老牌苗圃,現已擁有育苗面積1300畝、5個基地,輻射發展農戶育苗3000畝。“我們不僅要賣苗木,也要賣風景。”青島邵林苗圃負責人邵林介紹,近年來,苗圃創新經營模式,依托自有牡丹園資源發展旅游觀光,構建起“生產+參觀+游玩+銷售”的全產業鏈,在發揮固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企業效益。

    百花灼灼,在帶火鄉村消費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增收。63歲的園藝工丁志敏在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工作了8年。曾經,他是產業園旁邊西南莊村的一名低保戶,靠3畝地和低保金生活。如今,他在產業園內的牡丹芍藥園工作,每年能帶來3萬多元的收入。“這幾年多虧了這園子里的牡丹花,這就是我們的‘致富花’。”丁志敏說。據統計,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年均吸納農民就業上百人,帶動周邊村集體年均增收近千萬元,農民每年人均增收3萬元。

    “花樣經濟”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人們對花事的鐘愛,是鐫刻在基因里的浪漫密碼。早在1936年,青島首次評選出的“青島十景”中,東園花海、登瀛梨雪、丹邱春賞三處景觀與花事相關,足見市民對花事的喜愛。

    如今,這份浪漫正在以更豐富的形式綻放。首屆青島市賞花節即將啟幕,通過“慶春”聚流量、“賞春”攬人氣、“悅春”擴影響、“品春”嘗美食、“探春”訪文化、“惠春”享優惠六大主題板塊,串聯起全城春日文旅盛宴。這場以花為媒的盛會,不僅重現著歷史中的花事盛景,更創新演繹著現代都市的浪漫敘事。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的花樣魅力已跨越山海,在更廣闊的天地綻放。今年3月,青島亮相第196屆費城花展,成為本屆費城花展唯一境外參展城市?;ㄕ蛊陂g,園藝搭臺、文旅唱戲,通過舉辦系列非遺文化展演等活動,展示青島城市風采,講述美麗中國故事。

    以花為媒,“花樣經濟”正在多地呈現出千面表達:四川眉山洪雅縣推出5條低空飛行線路,覆蓋油菜花海、鐘鼓寨等核心景點,為游客提供“空中觀花+地面體驗”的旅游活動;山東濟南長清區依托杏花資源,將開放式景觀和休閑式庭院相結合,讓游客可以在小院內賞花品茶;江蘇蘇州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增設夜間光影劇場,通過數字技術,將上萬平方米的花海轉化為沉浸式夜游空間……

    從“青島十景”的歷史回響到現代賞花節的創新實踐,從費城花展的國際展演到全國多地的“花樣”探索,這支融合了自然風光、文化傳承、文旅消費、鄉村振興的春日協奏曲正在奏響。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27 08:28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