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發布,明確全域生態修復格局與分區
一海一原一城,三屏一軸多廊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青島市政府新聞辦3月28日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青島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修復規劃》)主要情況。作為青島歷史上首部全要素統籌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修復規劃》在明確各階段修復目標的同時,還確立了“一海一原一城,三屏一軸多廊”的多層次、網絡化生態修復格局,劃定了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區域,為有序推進全市國土空間系統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海島灣城綜合治理、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青島提供有力規劃支撐。
“島綠灣美、山青林茂、水清岸碧”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缎迯鸵巹潯诽岢隽?ldquo;安全持續、藍綠交融、和諧共生、樂活宜人”的生態愿景,明確了全市生態保護修復的近、中、遠期目標——
到2025年,著重抓好青島全域生態保護紅線、重點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地等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解決一批重點區域的核心生態問題;到2030年,自然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抵抗自然風險的能力有效提升,山水林田海島灣城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各項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全面實施,全域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構建“島綠灣美、山青林茂、水清岸碧”的美麗青島。
值得一提的是,《修復規劃》確立全域生態修復格局與分區:構建了全市“一海一原一城,三屏一軸多廊”的多層次、網絡化生態修復格局。其中“一海一原一城”,是指構成青島三類空間(生態、農業、城鎮)基底的修復區域,包括膠州灣在內的近海海域、中部膠萊平原修復區域和環灣都市品質提升修復區域。“三屏一軸多廊”,是指北部大澤山-大青山、東部嶗山和西部珠山-鐵橛山三個山地丘陵修復區域,以大沽河為生態修復中軸鏈接重要河流和動物遷徙廊道。
同時,《修復規劃》充分落實國家及省級規劃管控要求,以青島全域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基礎,以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態敏感區、生態受損區等為重點,劃定覆蓋全域的生態修復分區13個,其中生態型分區7個、農業型分區4個、城鎮型分區2個。
統籌山水林田海島灣城全要素
“結合生態保護重要性,針對核心生態問題。《修復規劃》還劃定了水環境和水生態、濕地、海洋、森林、礦山、耕地、農村和城鎮等8類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區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石磊介紹,結合生態系統受損、退化和破壞程度及生態修復價值和潛力的綜合評價,青島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對重點區域分類施策,統籌實施保護保育、自然恢復、輔助修復、生態重建等措施,其中保護保育主導區和自然恢復主導區約占重點區域總面積的85.8%。
《修復規劃》統籌山水林田海島灣城全要素,精準布局大沽河流域一體化、自然保護地、森林綠廊、礦山環境、清水碧岸、藍灣綠島、農田整治、城市生態品質提升、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9大類24個重點項目,建立了項目清單,確定了任務內容、建設時序、項目等級,明確了實施職責,確保規劃可落地可實施。
作為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規劃,《修復規劃》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下一步,青島市將落實規劃管控要求,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進高水平保護、實施高效能治理、構建高顏值環境、創造高品質生活,相信到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顯著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將在青島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石磊說。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