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村河片區3400余戶居民今年將圓“安居夢”
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克敏做客民生在線,談辦好惠民實事舉措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3月28日下午,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克敏做客民生在線,圍繞“用心用情辦好惠民實事 加力提效增進民生福祉”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楊克敏介紹,2024年,嶗山區堅持聚焦民意抓民生,30件民生實事高質高效完成,張村河南岸4個社區1700余戶居民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回遷安置,嶗山區第一中學、嶗山區人民醫院等重大民生工程開工建設,新增城鎮就業2.9萬人,交出了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今年的工作中,嶗山區將對標對表“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的政策導向,重點突出基礎民生、品質民生、兜底民生三個維度,切實把“實事清單”轉化為群眾的“幸福賬單”。
抓好基礎民生,主要是擴增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供給,比如,將打造5處以上老年友好型社區,為全區70歲及以上老年人購買補充醫療保險;新增4處托育點、200個托位,打造10處兒童樂園等。提升品質民生,重點是進一步提高文化服務豐富度、公共設施完備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比如,將以“一套操”“一堂課”“一場生日會”等活動為切口,把3500場文化“兩創”公益課堂融入居民生活;同時,建成小麥島停車場地上公園和5處街心游園,并加快改造18個老舊小區,打造提升3處青年人才社區,建成投用“城市美容師之家”等。托住兜底民生,嶗山區將為靈活務工人員等群體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出臺對高層住宅消防設施和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的專項獎補政策,為全區居民家庭購買治安責任保險等3類保險,強化民生安全保障;為40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網友:張村河片區還將有哪些新變化?
楊克敏:張村河片區開發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我們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一方面,打造好“人民城市”,今年,我們將完成張家下莊、董家下莊等6個安置區的建設和回遷,讓3400余戶居民喜圓“安居夢”。其中,張家下莊、董家下莊安置區計劃今年8月底前建成回遷,鄭張、南張、文張、張村4個安置區計劃12月底前建成回遷。明年上半年,完成中韓和枯桃兩個社區回遷。屆時,張村河片區12個社區的回遷工作將全部完成。同時,按照“公服配套先于安置區投用”的原則,加快安置區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張村河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年內竣工開放,科苑經五路等7條道路將主線通車,其中科苑經五路將于今年6月主線通車,實現雙向六車道通行。對回遷后的社區,通過完善黨群服務、商業、文體等配套設施,高標準打造為完整社區。另一方面,著力增強發展動能,我們將加力打造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兩個專業化園區,力爭年內產業總規模突破600億元。同時,完善“梯級土地開發模式”,大力推進“工業上樓”,試點打造全市車路云一體化啟動區,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質載體和場景。
網友:嶗山區將如何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
楊克敏:“嶗有優學”“嶗有健康”一直是嶗山區重點打造的兩張民生名片。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教育、醫療服務質量。其中,教育方面,近三年我們新啟用17所學校、幼兒園,新增學位1.3萬余個,并持續引育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提高教學質量,多所初中的綜合水平達到全市前列。今年,我們還將加快建設午山中學等6所學校、幼兒園,為10所農村學校實施溫暖改造,全力辦好嶗山人民滿意的教育。
醫療方面,目前,嶗山區各類醫療機構數量達到528家,今年還將全面啟用區公共衛生中心、金家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我們立足讓群眾“小病不出社區”,連續三年分批實施社區一體化衛生室升級改造,今年將完成全部97家的標準化提升。此外,我們還將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智慧醫療應用、家庭醫生隊伍打造等方面加大力度,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下沉。
網友:關于小麥島周邊的相關配套,有何新進展?
楊克敏:麥島路地下停車場已投入使用,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東海路麥島路人行地道正在施工,計劃12月底前投入使用;我們還在小麥島周邊規劃了6座公廁,預計將于6月底前全面完工。
網友:長沙路(青銀高速-松嶺路)段何時通車?
楊克敏:我區正全力推進長沙路(青銀高速-松嶺路)道路建設,其中青銀高速至瑤海路段計劃今年6月主線通車,瑤海路至松嶺路段計劃于今年11月主線通車,長沙路(青銀高速-松嶺路)建成后將與跨海大橋二期(海爾路-青銀高速)段連接貫通,可經橋上及長沙路東西向通行,緩解東西向交通壓力。
網友:嶗山區2025年是否有人才住房房源供應?如何申請?
楊克敏:嶗山區2025年租賃型人才住房計劃于第二季度發布配租公告,位于午山馨苑、中聯依山伴城等項目,房源300余套;產權型人才住房主要涉及紫樾尚品項目24套房源,全裝修交付,計劃5月份銷售。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