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熱門行業成為就業市場“新貴”,青島春季招聘市場“新意”滿滿
青島春季招聘市場“新意”滿滿
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人才需求“上新”,求職者展現擇業新觀念
3月20日下午,青島大學博文樓階梯教室里坐滿了求職者。雖然已經手握一份offer,但輕化工程專業研究生三年級的李琦仍認真地聽著企業發展情況和招聘崗位介紹,并投出自己精心準備的簡歷。“趁著春招這個時間,多找找機會。”李琦說。
眼下正是“金三銀四”求職旺季。在青島各區市和校園里,各種類型的招聘活動正在舉行。今年就業形勢如何?就業市場有哪些新變化?什么樣的求職者更受企業“偏愛”?近日,記者走訪觀察了多場招聘會,試圖從中得到答案。
熱門行業成為就業市場“新貴”
3月14日上午9點,位于海爾路的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入口已經排起了長隊,2025年春季青島國企人才招聘會吸引了近6000名求職者。
“我一大早特意從濰坊趕過來。”王梓站在隊伍中間,趁著等待的時間,拿出手機瀏覽著當天現場招聘的企業和崗位。就讀于廣西大學的她,考慮畢業后回山東發展,“青島城市體量大、經濟發展好,就業機會也更多。”
這場“含金量”極高的招聘會也印證了王梓的想法。青島啤酒、青島造船廠、紅星化工、澳柯瑪等近70家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提供信息技術、綠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的200余個崗位,計劃招聘近千人。
記者在招聘會上發現,隨著DeepSeek等AI大模型熱度上升,人工智能領域的招聘崗位也成為招聘會上的“新貴”。青島旅游信息數據中心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所等多家公司今年都將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列入人才招聘計劃,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有限公司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需求量更大,除了算法工程師,還發布了人工智能全棧工程師、鴻蒙開發工程師等多個崗位需求。
這些AI相關崗位的薪資待遇也頗有競爭力。從招聘會上發布的崗位信息看,人工智能相關崗位的工資最低也要13000元。“對于能力強、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我們沒有定薪,可根據人才具體情況給出有足夠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在招聘會現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所的一位招聘專員告訴記者。
火熱的發展前景、豐厚的薪資待遇,讓不少求職者“心動”。在這些招聘崗位前,前來咨詢了解的求職者排起長隊。來自山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碩士應屆畢業生小宋投出多份簡歷。“現在人工智能火出圈了,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AI行業的工作。”在他看來,選對行業至關重要。
除了人工智能方向外,今年的招聘會上也出現了“低空經濟方向”崗位。“低空經濟是青島當下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我們企業深度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正在加快推進‘軌道交通+低空經濟’雙主業融合發展,因此,對該領域的人才需求量也比較大。”在青島地鐵集團的招聘攤位上,負責招聘的曲女士告訴記者,這次他們希望能招10名低空經濟方向的應屆畢業生。
不過,“熱門行業”“高薪”對應著對求職者的更高要求。招聘會上,青島唯才賦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個月薪15000元的軟件工程師崗位,前來咨詢的求職者不少,但真正適配的人卻不多。該企業HR表示,這次他們想招一名全棧開發工程師,“其實從去年秋招我們就在招募了,但前來應聘的求職者中,具備全棧開發能力的屈指可數,所以到現在這個崗位也還沒有招到非常合適的人。”
企業偏愛有“自驅力”的求職者
“從簡歷來看,明顯感覺現在的學生更‘卷’了。”記者走訪了多場招聘會,不少企業招聘負責人向記者表露了類似的感受。
“越來越多大學生傾向于早早實習,簡歷里各類實習經歷琳瑯滿目。”賽輪集團HR遲鈺嬌感慨,收到的求職簡歷,內容越來越豐富。遲鈺嬌表示,對企業來說,垂直類、“大廠”的實習經歷相對而言算是一種“加分項”。
青島國赫通供應鏈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范國慶也認為,同領域、匹配的實習經歷可以讓求職者提前了解適應崗位需求,更快地“上手”實操,這種實習經驗“對企業而言,可以降低一定的時間和培訓成本”。
不過,實習履歷并非求職道路上的“必修課”。青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徐燕鳴表示,更看重求職者的“自驅力”,“時代在發展變化、各種新技術不斷更新,我們更希望企業員工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與時俱進,這樣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因此,他們在招聘時,不對大學生“卷”實習有要求,“關鍵在于人崗匹配。”
已經拿到一家企業研發技術崗offer的青島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三年級學生馬璐璇表示,自己在校期間的研究課題成了求職“加分項”。“在校期間,我一直跟老師同學做‘表面活性劑驅油’的研究課題,找工作之前還擔心自己沒有實習經歷,這樣看來,人崗匹配才是求職關鍵。”馬璐璇說。
人崗不匹配增加就業難度,不僅存在于新興產業,也存在于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行業。“月入過萬很容易,干得越久工資越高!”在西海岸新區“零工之家”家政服務業及“媽媽崗”專場招聘會上,青島好幫手公共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孝華在招聘攤位前賣力宣傳,希望能招到更多月嫂、育嬰師、收納師等人員。
“眼下,青島的家政服務市場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有單沒人’的現象明顯。很多客戶要求甚至一降再降,但實際上人還是不夠用。”丁孝華說。
不過,大家也在努力尋求破局。丁孝華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目前已經跟多家職業院校達成人才共培計劃,同時,依托公益培訓課堂,增加行業人才儲備。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青島持續放大優勢產業的就業帶動力,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挖掘就業新空間,崗位供應方面相對充足。但不可否認,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明顯。
“我們也在努力探尋不同的路徑,解決各行業人崗供需適配問題。”該負責人表示,近期,青島出臺《青島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明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開展市屬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就業狀況評價,并以此作為參考,提升學科專業設置與城市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同時,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金藍領”培訓制度,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差異化補貼政策,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素養,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讓求職者在青島這片熱土上干事創業,人盡其才、各展其能。
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
青島大學物理學專業大三學生王孜奕,正糾結要讀研還是直接就業。聽說學校有企業宣講會,他早早就來到了現場,“一方面是想感受下就業形勢,另一方面也是想了解下產業發展風向,如果要讀研,可以當作研究生階段專業選擇的參考。”
幾家企業的宣講會聽完,他愈發感覺應該考慮交叉學科深造。“主要是我原來的物理學專業偏向理論研究,就業面窄,而且現在很多企業也偏愛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王孜奕說。
“今年從求職者身上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就業觀正在改變。”范國慶表示,不管是線下招聘會,還是校園宣講會,參與的人數變多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現在就業不容易,因此更早啟動就業規劃。
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應屆畢業生孫祺大二期間就開始學習經營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并利用寒暑假時間,在傳媒公司實習。“希望畢業后就從事傳媒工作,這個行業對求職者的實操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我也想盡早了解適應,培養自己的‘網感’。”
不像孫祺這般目標明確,青島大學某工科專業碩士應屆畢業生小李對未來感到“迷茫”。“去了幾次招聘會,很多對口專業的崗位都要求下車間,還要接受倒班,我已經讀到研究生畢業了,只希望找一個專業匹配的研發崗位。”這樣的念頭也讓小李的求職之路并不順利。
在國企招聘會的職業指導專區,小李帶著自己的求職困惑前來咨詢。“你覺得自己應聘不上企業研發崗位的原因是啥?”“專業對口,學歷也夠,缺的可能是企業基層經驗。”“你去一線不就能更好地了解企業生產實際,今后不論是轉研發崗還是管理崗,都會更有的放矢,比別人更有優勢。”一番耐心交流后,小李難以釋懷的心結慢慢被解開。
“越來越多大學生對就業有緊迫感了,但有時候對就業崗位要求還是過于理想化。”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樹立擇業新觀念,才能幫助大學生們打開就業新天地。
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青島也在積極提供職業指導服務,不僅上線青島市人力資源互聯中心,開辟職業指導服務專區,為畢業生提供一站式職業指導服務,還打造54家“職海無憂”職場醫生工作室,配備職業指導專(兼)職工作人員300余人,舉辦個性化精細化“一對一”指導、就業沙龍等服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