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專欄首期聚焦山東德州改良鹽堿地

    原標題:鉚足勁多產糧、產好糧”(新春走基層)

    北風凜冽,樹枝搖得嘎吱響。李輝軍麻利地將小鏟子、卷尺等工具裝兜,往肩上一搭,大步流星往地頭走去。麥田里,嫩苗密密匝匝,連成片。田壟邊,渠相通,路相連,人們正忙著灌砂漿、砌溝坎。

    今年58歲的李輝軍是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常家鎮北板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子地處馬頰河東岸,毗鄰黃河,曾有很多鹽堿地。為了改堿,村民使足了勁——秸稈還田,合理輪作,引來黃河水漫灌壓堿,提高了糧食產量。

    兩年前,縣里領導干部來村里調研,說要建“噸半糧”核心區。啥是“噸半糧”?一番打聽,李輝軍弄明白了:一年兩季糧食,畝產達到一噸半。

    2021年,德州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100萬畝核心區單產1500公斤以上。

    李輝軍一琢磨,這是好事,趕緊申報。最終,村里1200畝地納入核心區。

    實現畝產“噸半糧”,設施得跟上。“原先,一下雨,溝渠就堵得滿當當;田間的泥巴道,農機開不進。”說起過去的基礎設施,李輝軍不時搖頭,“再說那老泵站,電機哼哼轉,水斷斷續續出,灌溉效率低,還浪費水資源。”

    慶云縣在德州市率先發行相關政府專項債券1.88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及配套農業設施提升工程建設。同時,聘請設計公司,對“噸半糧”核心區路、溝、橋、涵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整體規劃。

    修公路,建新橋,通溝渠,換泵站,裝暗管,北板營村1200畝土地基本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

    這兩年,德州還實施“噸半糧”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慶云縣對核心區農民發放有機肥,組織農技專家“一對一”跟蹤指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100%。常家鎮與附近養殖場合作,鋪設沼液管道,免費供應沼液,化肥施肥量降了,地力提了上來。

    “過去,土地梆梆硬。”李輝軍蹲下身,撿起一塊土疙瘩,輕輕一攥拳,細土順著指間滑落,“如今,這塊地‘營養十足’。”

    為推動“噸半糧”產能創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德州2022年舉辦“糧王大賽”,由市、縣、鄉三級評選,依據夏秋兩季產量,評選出市級“全年糧王”。

    李輝軍代表村黨支部領辦的專業合作社報名參賽。去年夏收時,幾名專家來到北板營村,通過去雜、測定、稱重等多道工序,對核心區小麥進行實打測產。結果讓李輝軍振奮不已:小麥折合畝產量743.2公斤,創全縣單產紀錄。時隔幾月,再傳好消息:玉米畝產達924.24公斤,也刷新全縣單產紀錄。

    “按目前產量,一畝地收入超過3000元。”眼下,李輝軍就盼著農業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新的一年,鉚足勁多產糧、產好糧。”

    本報記者 李 蕊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1/06 13:51
    · 來源 ·
    人民日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