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大話山東鄉村“演出史”

    原標題:大話山東鄉村“演出史”

    很久很久以前,原始社會的畜牧業、農業先后起源,人類開始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村落就逐漸產生了。在這個過程中,表演也隨之開始。《尚書·舜典》中說:“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說的就是一撥原始人用石頭當打擊樂器,另一撥就披上各種獸皮手舞足蹈。瞧瞧,條件再難、壓力再大,我們的祖先也不會忘記音樂和舞蹈,這是一種人生態度,至今都沒變。

    看起來挺內斂的山東人喜歡唱歌嗎?喜歡。一貫穩重的山東人愛跳舞嗎?愛的。身高體壯的山東大漢擅長表演嗎?也很擅長。

    山東是我國較早有戲劇活動的地區之一,我國最古老的舞蹈之一“儺舞”、“臘祭”等,在兩千年前的魯國就非常流行。怎樣向心中的神表達敬仰呢?沒什么拿出手的,給您來上一段吧,就這么個意思。

    漢代,泛稱為“百戲”的民間表演藝術在山東流行,雜技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黃河經常泛濫成災,農業生產遭到破壞,很多農民另謀生路,轉行雜技表演,直到現在,聊城等地的農村還有挺多著名的雜技村。瞧瞧前輩們這堅韌的精神狀態和創造性的解決人生難題的能力。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山東呂劇最善于在自然活潑、嬉笑怒罵的演繹中,依次上演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呂劇一百多年在戲曲歷史中不算長,但已經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了?!舵⒚靡准蕖贰独疃└募蕖贰栋傩諘洝返冉浀鋭∧吭谏綎|農村地區長盛不衰,很多村民都能唱兩句。

    進入明清時期,山東的戲曲得到快速發展,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等百花齊放。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藝術需求,都有相應的地方劇種來滿足。比如梆子,就有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梆、平調、東路梆子等不同細分的梆子劇種。其中,東路梆子,也就是章丘梆子,因為唱腔有種高亢挺拔、異峰突起的效果,還有了“山東吼”的美稱。山東大漢一聲吼是什么效果,從梆子里就能體會一二。

    從山東的鄉村演出發展變遷中,不難看出,表演傳遞的不僅是百姓對藝術和美的感悟,更重要的還有它的民風氣息。以商河鼓子秧歌、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為代表的山東秧歌,是山東最典型、最熱烈的民間舞蹈?;厮菟钠鹪矗腥苏f是村民在戰勝黃河水患后,情不自禁拿起鍋碗瓢盆高歌狂舞;也有人說是為了抗擊敵軍,對陣演練用以鼓舞士氣。這都是淳樸勇敢的山東人用表演來表達自己“不怕事”的方式。直到現在,山東秧歌都時常能登上網絡熱搜,這就是山東鄉村演出的魅力,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它變得更“有戲”。

    山東的鄉村表演藝術,既有“山東味”的共性,又異彩紛呈。如果你小時候是在山東農村度過的,夏天的晚上陪家人在村里看場戲,一定是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而今天,這樣的記憶變得更加多彩,一起來看吧,山東的鄉村,真的很“有戲”。

    閃電新聞記者 逯興舉 劉桂秋 李中豪 報道

    [來源:齊魯網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10/24 18:46
    · 來源 ·
    齊魯網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