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以現代京劇講述新時代工業故事,《弄潮》何以弄潮?

    原標題:以現代京劇講述新時代工業故事,《弄潮》何以弄潮?

    風起黃海之濱,潮涌京畿大地。

    藍色的海岸線、五彩斑斕的集裝箱、現代化的操作設備……一幅幅展現現代工業的圖景在舞臺上鋪展開來。

    5月18日晚,新編現代京劇《弄潮》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精彩上演?!杜薄肪劢构I題材,關注新時代產業工人,以京劇藝術講述現代工業故事,將“連鋼創新團隊”自主創造智能無人全自動化碼頭的奮斗歷程,藝術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引領觀眾走進《弄潮》所呈現的青島港,沉浸感受向海圖強、奮進創新的時代風貌。

    好評如潮,精品歷經千錘百煉

    ——源于真實,謳歌時代新聲

    “演出很震撼,看了《弄潮》,我了解了青島港的奮斗歷史,更對中國港口人敢于擔當、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滿懷敬佩!”5月18日晚,觀看完整場演出的青年觀眾于澤這樣評價。去年4月,該劇首次晉京,憑借對工業題材的藝術呈現、對京劇藝術的大膽創新獲得贊譽。此次二度晉京,《弄潮》綜合專家意見和戲迷反饋作了微調優化,在舞臺上呈現了萬里連檣的壯觀海港,熱情謳歌為現代化港口建設嘔心瀝血的新時代產業工人,演出現場反響熱烈。

    與時代同頻共振,謳歌時代新聲?!杜薄芬詴r代楷模——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為原型,通過講述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總設計師張連鋼及“連鋼創新團隊”自主創造世界奇跡——智能無人全自動化碼頭(QQCTN)的奮斗歷程,將新時代產業工人不畏艱難、逐夢科技強國的感人事跡搬上京劇舞臺,展現了當代海港人勇擔使命、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奮力攻關、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劇作特邀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建峰飾演張連鋼、王艷飾演王曉燕,裘派名家王越飾演許振超,青島市京劇院優秀中青年演員傾情演出,為觀眾獻上了一出好戲。

    作為一出新編現代京劇,《弄潮》的創作過程本身就體現出勇于創新的“弄潮”精神。成為打動人的精品,必然要歷經千錘百煉。

    青島市京劇院院長張欣介紹,自去年4月至今,《弄潮》前后歷經七次修改、推出三個版本。編劇、中國京劇院院長王勇,敏銳把握科技工業發展的時代脈搏,精心選材,多次到港口采風,數易其稿,全力打造這一具有挑戰性的現代工業題材劇本;總導演盧昂,積極探索京劇藝術與現代工業題材融合的舞臺呈現;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燈光設計周正平、舞美設計金卅、多媒體設計胡天驥等主創迎難而上,精心打造富有時代特色的視聽盛宴。

    “真實自有萬鈞力”,源于真實的藝術更打動人心?!杜薄返囊淮筇卣骶褪?ldquo;人情味兒”和感染力。王勇在創作中多次被主人公所感動:“主人公張連鋼本來就是癌癥患者,卻臨危受命,擔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張連鋼創新小組’組長,他義無反顧,經歷了十年創新創造之路。‘咽不下的一口氣’唱段,唱的是創新小組在國外考察時,面對技術封鎖,還有對方不屑鄙夷的眼光,更激發起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斗志。‘輕輕地一抓就起來’唱段勾連起過去、現在兩代碼頭工人一脈相承的精神,也預示著一座嶄新港口的未來,折射出中國碼頭工人的自信和豪邁。”

    “用京劇這種形式表現現代工業題材,非常新穎。這種結合,不僅讓京劇迸發出新的生命力,也讓演出富有民族文化感染力!”北京觀眾康峰說,看完《弄潮》,他被里面的情節深深感動,劇中人物都是真實鮮活、有血有肉的一線工人、科研人員及其家屬,這讓他感覺角色的設置非常親切。“平凡的工作,也能創造出非凡的成績;平凡的人生,也能有不一樣的精彩。”康峰說。

    資深票友李瑞說,《弄潮》無論是演員表演、舞臺設計還是服裝道具、創意念白都很用心,讓戲迷沉浸式地感受到新時代港口工人的風采。

    創新表達,彌補京劇工業題材空白

    ——守傳統精髓、出時代新意,有氣派、“掛味兒”

    在編劇王勇看來,寫現代京劇《弄潮》,可謂“自討苦吃”。相較于古裝、歷史等題材,現代題材京劇的創作,對京劇人來說仍是一個必須面對卻又非常難的挑戰。京劇表現現代生活難,表現反映科技進步、工業發展的工業題材更是難上加難。

    為了探索戲曲工業現實題材的當代創新性表達,《弄潮》數易其稿,邊演邊改。導演、編劇逐一推敲人物神態、動作等細節,根據現代工業題材的特點,融匯傳統京劇美學特色,從表演、音樂、舞美、多媒體、燈光等方面入手,輔以鏗鏘有力的音樂、逼真震撼的多媒體舞臺設計,在觀眾眼前呈現出充盈著科技感的現代海港,既不脫離京劇虛擬寫意的藝術要求,又與現代工業的現實相吻合。如此,讓《弄潮》既具當代氣派又不失京劇本體特色,將當代情感的表達跟戲曲的唱腔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在表演方面,《弄潮》根據工業化題材表現的需要,堅持京劇的主體,創作出一系列的動作程式,利用各種程式技巧等表現緊張激烈的場面。劇中,夸張、變形的程式動作為烘托表演、塑造人物、表達情感服務,達到“變其形而傳其神”的藝術效果,守傳統精髓,出時代新意。

    無論是觀眾還是專家,在看完《弄潮》后的普遍評價是作品整體很“掛味兒”。“掛味兒”即京劇唱念中的韻味,無論是張建峰飾演的張連鋼,還是王越飾演的許振超、王艷飾演的王曉燕,都唱得“掛味兒”。這也說明,這部戲不僅塑造出鮮明立體的人物,又表現出時代風采,還有京劇的韻味。

    能夠飾演“偶像”張連鋼,張建峰感到很榮幸,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致敬所有的大國工匠”。王越感慨,作為一部當代的工業題材戲,《弄潮》有很多突破,他想通過表演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這樣評價《弄潮》:“這個戲,四梁八柱都立住了。”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原會長黃在敏評價:“我看了《弄潮》這出戲,感觸頗深,這是一出好聽、好看、有氣派的戲。為何說它有氣派?因為寫了工業題材,寫了當代的工人,這在京劇里面目前是少見的,這種題材難寫,也難以搬上舞臺。我感覺這部戲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戲變得更深刻了,演員對于人物的把握也更加準確,另外在表現形式上也更加完整。”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羅懷臻感慨,“京劇表現工業題材已經有30年的空缺了,這個戲彌補了京劇在表現當代工業題材方面的空白,而且起點很高,不僅是當代題材,舞臺藝術的呈現方式又是現代劇場,符合當代青年觀眾的審美趣味以及文化趨勢。”

    視效盛宴,科技之美撲面而來

    ——“硬核”工業元素遇上京劇竟然可以這么潮

    在舞臺呈現和表演范式上,當“硬核”工業元素遇上京劇藝術竟然可以這么潮!《弄潮》給觀眾帶來了令人震撼的視覺盛宴,舞臺背景現代、開放并且極具工業感。這部劇展現了京劇唱念做打的美,也展現了智能化港口之美、科技之美,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有機融合,使劇目的整體藝術之美得到充分彰顯。

    《弄潮》的舞臺空間表達,貴“虛無”、重“意象”,輔以鏗鏘有力的音樂、逼真震撼的多媒體舞臺設計,虛實相生,展現出雋永的寫意之美??倢а荼R昂通過多塊冰屏的使用、多媒體的巧妙運用,展現現代化、智能化的港口場景,增加了舞臺的空間感、色彩感,無論是張連鋼團隊進行測算、驗證的場景,還是集裝箱在舞臺上的呈現,整個舞臺形象飽滿,在多媒體的加持下非常逼真,科技之美撲面而來。

    劇中音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大膽運用“電音+戲曲+交響”的模式,以交響樂鋪底,融入“電音”的音樂創作手法。青島京劇院指揮劉鵬介紹,《弄潮》采取了傳統的京劇樂隊與西洋交響樂相結合的形式,同時加入電子音樂烘托劇情,襯托劇中的人物。“這出戲的唱腔,既有傳統的‘西皮’‘二黃’,也有好聽的京歌和電子音樂,使得劇目更加豐富。我們想通過既有傳統又有創新的音樂,讓觀眾更深刻地認識連鋼團隊,也讓觀眾更加了解青島這座城市,感受新時代港口人的精神力量。”

    為更貼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弄潮》音樂中還通過鋼琴、大提琴、小提琴的獨奏以及通俗女聲小伴唱來展現生活柔美的一面,使老觀眾聽著熟悉、喜歡,新觀眾感到新奇、美妙,產生共鳴。

    《弄潮》可以說是京劇藝術與現代工業的一次碰撞,是一次守正創新的實踐,是從內容到形式的一次自內而外的創作,在人物塑造、京劇藝術語匯的表達、舞臺呈現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推動了京劇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劇里劇外的精神力量

    ——“這一塊好鋼,用到了刀刃上”

    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公布,山東省港口集團大國工匠張連鋼被評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寫道:“這一塊好鋼,用到了刀刃上。把買不來的做出來,還要做到最快,最強,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體膚,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國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樣本’。”2013年,青島港決定籌建全自動化碼頭,處在肺癌術后康復期的張連鋼毅然挑起重擔,帶領一個平均年齡34歲的團隊,在沒有經驗、沒有資料、沒有外援的“三無”狀況下,堅持不懈奮斗攻關,破解了十幾項世界級難題,建成了當今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作業效率最快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為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創新無止境,張連鋼和他的團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氣,帶領團隊繼續攻難題、破難關,成功建設了自動化碼頭二期、三期,實現了“全國產、全自主”,打造了港口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我國在自動化碼頭領域實現了全自主集成創新應用場景“零”的突破。張連鋼說,就是要讓中國港口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負黨和國家的信任,不負時代和港口的重托。

    《弄潮》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和產業工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創新發展的“弄潮”精神的藝術表達,是“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的時代精神的藝術表達,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向海圖強”的藝術表達。

    中國京劇院院長、《弄潮》編劇王勇說,“《弄潮》塑造的是人,它展現蔚藍色的未來、海洋的未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未來。”

    (記者 師文靜 薄克國 石念軍 鮑福玉)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5/24 23:00
    · 來源 ·
    大眾日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