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山東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來了 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標題:破解教育“內卷”、家長焦慮的“山東方案”來了 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7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針對教育“內卷”現象和普遍的家長焦慮,明確全社會應當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和教育觀,作出優化教育環境和社會風氣的倡導,推進山東省家庭教育事業良性發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終身發展和家庭的幸福安寧,更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穩定。” 山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梁國典認為,在當前的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難題。

    從社會層面看,隨著社會轉型速度加快,傳統的家庭結構和功能發生深刻變化,家庭教育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不少父母缺乏正確的成才觀,“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養輕教”的傾向廣泛存在,因監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導致的極端事件屢有發生。

    從制度層面看,山東省還缺少關于家庭教育的專門的立法,相關法律法規設定的許多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關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責任邊界界定不明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尚需加強,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家庭教育幫扶措施還需完善等。

    “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精神,結合山東實際,制定一部全面、系統的地方性法規。”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條例》應運而生。

    縱觀條例共八章五十三條,主要規定了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原則、內容和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政府、學校、社會的家庭教育工作職責等內容。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辦公廳一級巡視員石曉指出,《條例》的制度亮點可以總結為:強化父母承擔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導、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體制機制、細化補充家庭教育的指引內容和方式方法、將山東省“校家社”協同育人實驗區有關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規定、優化補強家庭教育制度供給六個方面。

    記者在梳理中看到,《條例》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導,注重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條例》立足山東歷史文化資源底蘊,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員應當“弘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傳統美德”。引導父母理性對待未成年人的成績和興趣,用全面、客觀和發展的眼光評價未成年人。規定在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期間集中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活動,有關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場所、新聞媒體等廣泛開展公益宣傳,營造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的氛圍。

    在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體制機制方面,《條例》規定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強調教育行政部門、婦聯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協同推進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明確精神文明建設、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和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法院、檢察院發揮職能作用,建立健全以案釋法工作制度,配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聯動機制等,強化協作配合、統籌推進。

    記者注意到,《條例》還將山東省“校家社”協同育人實驗區有關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規定,專設“學校指導”一章,對學校、幼兒園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制度、不同階段學校家庭教育指導重點等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強化家校共育相關事項,明確多渠道落實家訪制度,發現未成年學生有心理、行為異?;蛘邍乐剡`反校規校紀的,及時與父母溝通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濟南報道

    [來源:海報新聞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7/26 09:57
    · 來源 ·
    海報新聞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