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齊魯糧倉”滿當當 75年來山東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原標題:“齊魯糧倉”滿當當!75年來山東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間,山東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砥礪前行,齊魯大地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發生歷史性變化。

    民以食為天,糧穩天下安。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糧食安全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以占6%的耕地和1%的淡水資源,貢獻了全國8%的糧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產品。

    回望1949年,山東糧食總產僅為870萬噸。從1978年到1987年,山東糧食生產進入快速增產階段,1984年總產突破3000萬噸。此后,1993年首次突破4000萬噸,2014年突破5000萬噸,2023年達到5655.3萬噸,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5.5倍,已連續10年穩定在5000萬噸以上、連續3年穩定在5500萬噸以上。

    糧食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持續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努力建設“齊魯糧倉”。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山東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600多萬畝,今明兩年還將新建147萬畝、改造提升613萬畝,建設更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良田。同時,積極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力爭到2035年實現新增耕地24萬畝、改造提升鹽堿耕地410萬畝,向鹽堿地要更多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濟麥”系列、“山農”系列、“登海”系列……山東選育出一大批小麥、玉米高產穩產品種,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7%。全國推廣面積前10位的小麥良種有5個是山東培育的,其中“濟麥22”已累計推廣3.6億畝,有12年種植面積保持全國第一。

    良種配良法。山東廣泛普及推廣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寬幅精播、“一噴三防”等關鍵增產技術。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農作物耕種收從完全依靠人力發展到90.6%的綜合機械化率。

    不僅“米袋子”滿滿當當,“菜籃子”“果盤子”也愈發充實。山東樹立大食物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均長期居全國前列,為豐富百姓餐桌作出突出貢獻。2020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率先突破萬億元,2023年增長至12531.9億元,持續領跑全國。

    (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9/09 07:17
    · 來源 ·
    大眾日報
    · 責編 ·
    王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