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打造“國際零碳島” 山東這座萬億之城向“綠”而興

    原標題:打造“國際零碳島”,山東這座萬億之城向“綠”而興

    11月13日上午,由生態環境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省外辦、省生態環境廳、煙臺市共同承辦的“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發布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COP29大會中國角成功舉辦。發布會上,煙臺市代表32個發起單位發布了《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得到與會嘉賓熱烈響應,各方將共同為島嶼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氣候行動貢獻力量。這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首次舉辦以國際零碳島嶼合作為主題的邊會,開啟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新視角。

    打造“國際零碳島”

    “以島嶼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國際零碳島嶼合作,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氣候風險,探索零碳路徑,促進綠色發展,推動島嶼國際合作與交流。”發布會現場,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呼吁增強氣候韌性,探索零碳路徑,保護生態資源,加強合作交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全球分布著5萬多個島嶼、40多個島嶼國家。近年來,島嶼面臨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珊瑚礁生態系統破壞等一系列嚴峻問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陳志華認為,島嶼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等因素,在氣候變化面前高度脆弱,需要給予更多關注,倡議發起正當其時。

    煙臺市有230個海島,數量居山東省首位。在全市3500平方公里的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中,長島為2482平方公里,占70%。在海島保護上,長島能否破題,具有示范意義。

    2021年,煙臺市提出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2023年研究編制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并在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提出“到2035年,長島全域溫室氣體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近年來,長島全力降碳、全面減污、全域擴綠,推動全產業鏈綠色轉型。新能源公交體系全域運行,城區、漁村供暖煤改電比例分別達到100%、79%,低能耗、近零碳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餐館、酒店等消費場所加快零碳轉型,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100%。長島還試水“藍碳”金融,創新推出中國首筆“海草床海藻場碳匯貸”、山東省首筆“海洋牧場物聯網貸”,提供了“藍碳”金融“長島方案”,為有人島的零碳、負碳發展提供范例樣板。

    煙臺市為何下如此大的氣力在長島打造“國際零碳島”?

    “國際零碳島”是煙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2018年6月正式批復設立以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在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為煙臺甚至全省、全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去年底,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獲批成立,成為中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

    “國際零碳島”是展示煙臺綠色轉型成就的一扇窗戶。尤其是在國際舞臺上,長島絕對是一張拿得出手的名片。

    去年8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市舉行。綠色低碳發展的煙臺實踐贏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今年4月,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韋斯利·西米納訪問我國期間曾到訪長島,對長島綠色低碳發展給予肯定,表示希望率先加入“國際零碳島嶼聯盟”。9月23日,在“煙臺—島嶼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交流大會”上,煙臺市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科洛尼亞市簽署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協議。

    而此次作為《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的主要發起方,煙臺充分展現了自信、胸懷和格局,也將進一步拓展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空間,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賦予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定位。煙臺市成為全國首批25個碳達峰試點城市之一,入選首批10個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名單,初步構建起“核風光氫儲LNG”新型能源體系,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7%、總量居全省首位,正在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清潔能源中心。

    在海陽,市民家中的暖氣片已經熱了起來。這是海陽采用核能供熱的第六年,供熱面積由去年的620萬平方米增加到650萬平方米。隨著海陽核能供熱項目不斷擴大覆蓋范圍,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熟悉這種綠色供熱方式。

    海陽市作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上個供暖季共為煙臺海陽市、威海乳山市40萬居民、1250萬平方米持續安全穩定供熱127天,供出清潔熱量445萬吉焦,節約原煤消耗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3萬噸、二氧化硫4757噸、氮氧化物4497噸。

    煙臺市把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市作為各項工作的總抓手,推動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綠色轉型。

    近年來,煙臺發出了全省第一度核電、第一度海上風電,建成了全國首個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示范項目,投運了全國第一個商業化核能供熱示范項目,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眼下,煙臺正打造核電、風電、海上光伏、LNG四大千萬級清潔能源基地。

    下步,GDP已突破萬億的煙臺將深入實施“9+N”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在綠色石化領域,加快裕龍島煉化一體化(一期)、萬華化學蓬萊新材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黃渤海南岸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新能源動力和低碳電池材料產業園,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在航空航天領域,打造“星箭船網”一體布局的東方航天港、研發設計制造一體發展的空天海裝備制造城。

    在綠色低碳新型能源方面,以“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千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千萬噸級LNG基地”建設為引領,高效推進核電機組、海上風電、光伏、LNG、區域性儲能中心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設。

    在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方面,煙臺市加快城市、交通、生態、社會等領域65個綠色低碳應用場景和106個省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為高質量承辦2025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積蓄力量;積極探索具有煙臺特色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標準計量認證、碳排放評價等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在全國、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煙臺經驗”。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1/19 08:03
    · 來源 ·
    大眾日報
    · 責編 ·
    王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