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何以中國·弦歌不輟 | 無聲洗車場

    原標題: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無聲洗車場

    1960年,一場高燒,讓4歲的柳興濤失去了聽力和說話的能力。

    聽不見、說不出,但他沒有認輸。進聾啞學校讀書,練出一手好字;當木匠做家具,絕不偷工減料。憑借一手好手藝,柳興濤贏得了口碑,請他干活的人也越來越多。

    雖然干木匠早出晚歸,但只要柳興濤在家,鄰居家具壞了,自行車壞了,他能修就幫忙修,從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平日里鄰里街坊特別照顧我,我這點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算啥。”柳興濤總是這樣說。

    22歲那年,柳興濤結婚了,妻子也是聾啞人,同樣要強的一家人自食其力,一起開了一家洗車場,取名“無聲洗車場”。

    洗車屬于又臟又累的苦活,但“無聲洗車場”始終堅持以最低廉的價格,為顧客提供最周到的服務。

    洗、擦、清理地毯、沖洗輪胎……每天反復的8道洗車工序,每個環節都絕不含糊。雖然無法跟顧客直接溝通,需要靠打字和手勢,但柳興濤和妻子自學唇語,只要車一進洗車場,他們總能第一時間“讀取”車主的需求。

    他們像愛自己的車一樣愛車主的車。在柳興濤的店里,無論是洗車還是補胎都有著很清楚的價格明細,每次車主來,他都會主動向車主出示價格明細表,他堅信,“不該掙的錢,我們一分不要。”

    憑著如此細致、周到的服務,很多車主專門找過來洗車。

    他總說,小小的洗車場,能力有限。但人們到了店里會發現,“無聲洗車場”還有4位員工,也是聾啞人。

    大家有活一起干,有飯一起吃。“入職最久”的員工老徐回憶起當初來洗車場求職時的場景,依然心懷感激。因為聾啞人的身份,讓老徐在求職時四處碰壁。當他拿著紙筆試探地問“洗車場招不招人”時,柳興濤痛快地留下了他。自此,大家就跟家人一樣。老徐說:“這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一個工作機會,更是生活的一份溫暖與希望。”

    無聲洗車場,默默傳遞著溫暖與希望。

    [來源:人民網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2/01 15:36
    · 來源 ·
    人民網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