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科學應對寒潮雨雪 山東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原標題:作物“穿暖” 麥田“喝飽”

    3月3日上午,濰坊諸城百尺河畔,河水裹挾著細碎黃沙奔涌向前,3月2日的一場雨雪在周邊降下39毫米的水量。百尺河鎮農業辦主任姜麗與農技人員來到地頭,一腳下去,鞋幫都是泥。

    “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這場雨雪有效緩解了前期土壤旱情,對小麥生長非常有利。去年年底氣溫偏高導致麥田旺長,我們正針對10萬畝麥田實施分類管理,通過‘弱苗營養補給+旺苗控長塑形’,確保麥苗保墑增溫早發。”姜麗告訴記者。

    自3月1日夜間起,我省出現寒潮和大范圍雨雪天氣。為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及時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設施大棚,科學指導種植主體落實關鍵技術措施,有效應對寒潮天氣。

    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關專家表示,當前,我省小麥正陸續進入返青期,抗寒能力較強。去年入冬以來,全省降水偏少,本輪降水顯著改善了土壤墑情,對小麥春季生長發育、苗情轉化有利。各地要不失時機,借助當前有利墑情,積極落實關鍵技術措施,促弱控旺穩壯,確保小麥苗情持續向好。

    本次降溫雨雪天氣前,諸城市農業農村局已成立7個技術指導服務組,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工作,并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倒春寒”,指導農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凍害影響。

    “晴天午后,葉片無露水時可再進行機械鎮壓,這樣能緩解小麥地上部分生長,促進養分向根系和莖稈基部轉移,增強整體抗逆性,每畝可節省控旺藥劑成本15元。”在種糧大戶王志海的麥田,姜麗耐心指導。

    “看天氣預報,這兩天還要降溫,農技人員專門趕來,指導我們提前做好防寒措施,這下小麥就不怕凍了。”3月3日一大早,在泰安肥城市孫伯鎮南欒村,種糧大戶張磊和孫伯鎮農技站站長劉吉祥穿梭在麥田間,一株株仔細查看小麥的生長狀況。

    “現在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若防范不當,小麥極可能遭受寒害或凍害,嚴重影響后續收成。”劉吉祥告訴記者,“借助田間安裝的智慧大屏,我們能實時掌握田間灌溉和管理情況,密切監測冬小麥長勢;智能灌溉控制系統則能夠自動檢測土壤濕度,依據預設灌溉計劃精準灌溉,有效提升小麥的抗寒能力。”

    在諸城市龍都街道1.6萬畝高標準小麥種植基地,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搭建起智慧農田的“千里眼”。針對本次降水后急需進行的春季鎮壓、精準肥水調控、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借助20余名技術員以及田間病害自動監測系統和無人機巡田,田間小麥生長態勢、泵房運行情況、噴灌設施的工作狀態等信息盡收眼底,實現了“萬畝良田輕松管理”。

    蔬菜生產方面,省農技部門在雨雪來臨前,及時印發了《科學應對寒潮和大范圍雨雪天氣確保蔬菜安全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組織種植戶、養殖戶加固設施大棚、畜禽圈舍,及時清除棚舍積雪,做好設施保暖工作,減輕大風、降溫不利影響。

    3月3日一早,濱州市惠民縣農豐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全體人員出動,有的負責掃雪除冰,有的則忙著調節冬暖大棚里的供暖設備。惠民縣農豐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育種、種植、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建有冬暖式高溫育苗大棚18個。3月2日的大雪中,合作社就組織人員對冬暖大棚的供暖設備進行了調溫,讓育苗棚的溫度保持在18-19℃,其他棚保持15-16℃。

    “大棚的積雪很快就清理完了,棚里的作物基本不受影響。”合作社負責人王德銀說,考慮到最近幾天氣溫依然偏低,大棚里會繼續供暖,并隨時根據天氣情況進行調溫,確保作物正常生長。

    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關專家提醒,雨雪過后,設施加蓋的保溫被應采取三段式揭被法,即從小揭到大揭再到完全揭,以防蔬菜因突然見光導致葉片急性萎蔫造成損傷??稍谇缋侍鞖庵形?,葉苗噴施廣譜性殺菌劑防治病害。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接下來,我省將深入開展“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組織1.8萬名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督促落實麥田管理措施,因地因苗分類施策,切實幫助種植主體抓好氣象災害預防、分類肥水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等,全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

    本報記者 毛鑫鑫 曹儒峰 張 鵬 韓 凱

    通訊員 肖明媛 董效晏 王震 參與采寫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04 07:29
    · 來源 ·
    大眾日報
    · 責編 ·
    王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