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村振興道路上,山東努力走在前、打個樣!
今年全國兩會上,曹縣磐石街道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代表分享了家鄉的兩件喜事:一是已經在魯西南打造了100家農產品品牌體驗店;二是回村工作的年輕人更多了。
五里墩村是一個鹽堿地上的村莊,這些年,王銀香帶著大伙從種糧種菜、養殖奶牛,到加工、銷售乳制品,再到搞生態旅游、研學體驗,因地制宜逐步發展起農牧全產業鏈。在這條鏈上,就有本村及周邊1萬多人就業增收。
“土特產”通過更廣渠道“走出去”,年輕人看到機會返鄉發展,這是一個村莊的蓬勃氣象,也折射出山東鄉村振興的累累碩果。
時間的指針撥回七年前。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明確要求。當年6月,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再次強調,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這是重托,是使命,是責任。七年來,鄉村振興道路上,山東努力走在前、打個樣!
(一)
打樣,就要探出路子、形成示范,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東方案”。
山東是農業大省,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之說。
過去看山東,看的是什么?
是充實的“糧袋子”、安穩的“菜籃子”。山東以占全國6%的耕地、1%的淡水資源,貢獻了全國8%的糧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產品。
是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的創造。逐步探索形成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一串串數字,一項項成就,證明著地位與優勢,展現著基礎與底氣,勾勒出不斷深耕“三農”的大省形象。
新時代,鄉村振興,依舊看山東。
再看山東,又能看到什么?
從一個振興案例看起。在蘭陵縣,一座“田園新城”正釋放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活力。這是當地先富起來的“明星村”代村聯合周邊11個村一起規劃建設的,打造了集經濟、教育、康養、旅游、人才等為一體的共同富裕示范區,惠及2.6萬余農民。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先富帶后富、“抱團”發展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用臨沂市蘭陵縣委常委(掛職),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委員的話來說,“一個村富不算富,‘抱團’共富才更有奔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齊魯樣板的要義,在于創設出可操作的鄉村振興推進路徑。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再結合多年的基層探索實踐,山東給出了答案——片區化推進、組團式發展。
具體來看,就是把位置相鄰、功能相近的村莊連片規劃、連片建設,片區內進行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人才聚合。這樣一片片地抓、抓一片成一片,最終聚片成面,逐步實現齊魯鄉村全面振興。
目前,省市縣梯次建設起1598個鄉村振興片區,覆蓋1.5萬個村莊。村莊變景區、農家變客房、農副產品變旅游商品,鄉村振興展現新“芳華”。
(二)
打樣,就要扛牢責任、加壓奮進,在穩產保供大局中展現“山東擔當”。
打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4年工作時,有一個數據很亮眼: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畝產提升10.1斤。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大國糧倉越來越充盈、越來越穩固,這其中,“山東糧”有著不小的分量。2024年,山東糧食總產量達114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山東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交給山東“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的重要任務。
奔向“更高水平”,體現在產量能級的提高。
從2018年的1064億斤,到2021年首次突破1100億斤,再到2024年的1142億斤,增產的每一步,都標注著山東重農抓糧的新刻度。“山東糧食連年創歷史新高,主要經驗就是主攻單產提升。”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紅旗代表說。
從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攻關,到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重要農產品統籌推進,各環節的增產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
從德聊噸半糧、黃三角、汶陽田等六大糧食單產提升引領區示范帶動,到平原、山地、丘陵、鹽堿地全面提升,“齊魯糧倉”更穩更滿。
奔向“更高水平”,體現在綜合效益的提高。
在生產端,不少農田裝上了“智慧大腦”,大量新農人用上了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裝備,田間地頭滿滿“科技范兒”,帶來的是科學精準,是省時省力,是節本增效。
在加工端,一粒小麥能生產成600余種產品,一粒玉米能變身為100余種產品,只要鏈條足夠長,“吃干榨凈”每粒糧,產業增值增效也就有了空間。
奔向“更高水平”,體現在供給層次的提高。
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樹立大食物觀,思路一開天地寬。
向設施栽培要果蔬,向規模養殖要肉蛋奶,向海洋牧場要水產品,2024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8萬億元,全國第一。
從陸地到海洋,從種植到養殖,農業大省正在探索多元食物生產的無限可能。
(三)
打樣,就要久久為功、系統推進,作出鄉村全面振興的“山東示范”。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單項冠軍”,就不能稱之為樣板。山東要做的,是不偏科的“五好學生”。
當煙臺蘋果、壽光蔬菜等產業集群邁向千億級,當“鄉村振興合伙人”在鄉村大展身手,當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吹遍”鄉間,當眾多美麗鄉村星羅棋布、串珠成鏈,當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振興鄉村,齊魯樣板也就有了清晰的模樣。
鄉村振興,要全面抓,也要持久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抓到底的堅定決心。
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等方面,部署了新一年抓好“三農”的各項重點工作。
這個春天,鄉村全面振興的進軍號角持續吹響。
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代表,期盼著把為農服務做得再好一點,幫助更多農民多種糧、種好糧;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思敏代表,期盼著把農業產業鏈條拉得再長一點,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王傳喜委員,期盼著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更好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這是代表委員的期待,也是廣大農民的盼頭。
對照“愿望清單”,新一年山東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更高水平建設“齊魯糧倉”,更大力度發展富民產業,更強舉措發揮片區引領作用……
我們相信,只要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接著一步走,一年接著一年干,持之以恒、持續用力,產業特色突出、人才競相涌現、文化繁榮興盛、生態環境優美、組織堅強有力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一定能夠展現出壯美畫卷。
春起新程,未來可期。
大眾新聞記者:毛鑫鑫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