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鄭思維:完美謝幕 下一個賽場見

    新華社杭州12月15日電 鄭思維:完美謝幕 下一個賽場見

    新華社記者田光雨、夏亮

    21:17,拿下決勝局!

    鄭思維把球拍高高拋向空中,縱身一躍抓住球拍。沒有什么告別戰比獲得冠軍更完美。

    15日,在杭州舉行的2024年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混雙決賽中,鄭思維和搭檔黃雅瓊經過三局大戰,以2:1戰勝馬來西亞組合陳堂杰/杜依蔚。鄭思維以一場勝利完成了告別國際賽場的“最后一舞”。

    在賽后采訪環節,鄭思維動情回顧了“雅思”組合的七年歷程,帶領全場觀眾高喊七聲“雅思永不落幕”。不少現場球迷眼中閃爍著淚光。

    本次總決賽,“雅思”組合低開高走,小組賽先敗一場后逐漸找到節奏,此后連勝四場,一舉奪魁。“奧運會后我們練得不是很系統,開始只想多留一會多打幾場比賽,是杭州球迷把我們的狀態調動起來了。我們第一次配對參加國際比賽就拿到了冠軍,最后一場國際比賽也是以冠軍收場,我為我們取得的成就自豪。”

    8月拿到奧運冠軍,11月宣布離開國際賽場。27歲的鄭思維選擇在巔峰急流勇退,給球迷們留下了深深不舍,還有幾分困惑。如他本人11月底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告別信”所言,無論從年齡還是競技能力看,都似乎沒有退出國際賽場的理由。

    為什么突然離開?理由清晰又坦率——“這本就是我的人生規劃”。

    “對于職業道路,我并沒有太多的執念。”“在這條路上,我面對了所有的挑戰,無論最后有沒有拿到巔峰的成績,以一個不后悔的姿態回看就夠了。”

    這段“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回望,背后是鄭思維跌宕起伏的11載國家隊生涯。

    2013年,16歲的鄭思維從浙江隊入選國家隊,并展現出絕佳的雙打天賦。2015年,他以世青賽男雙、混雙雙料冠軍的佳績步入成年賽場,專攻混雙項目。2017年鄭思維開始與黃雅瓊配對,“雅思”組合橫空出世,僅用一年時間便登頂世界第一,并在2018年、2019年蟬聯世錦賽冠軍。

    東京奧運會前,勢頭正盛的“雅思”組合被視為混雙金牌的最大熱門。決賽中,他們不敵隊友王懿律/黃東萍,遺憾摘銀。此后全運會亞軍、世錦賽一輪游,“雅思”組合陷入低迷。2022年經歷短暫“拆對”后,“雅思”組合重新出發,在“傷心地”東京拿到第三個世錦賽冠軍,重回世界第一。

    2024年,更加成熟的“雅思”組合在巴黎奧運會上所向披靡,以六戰全勝、一局未失的統治性表現將奧運金牌收入囊中。這對混雙王者終于完成了職業生涯大滿貫的最后一塊“拼圖”。

    從青年到成年賽場,從折戟東京到圓夢巴黎,鄭思維經歷過低谷,遭受過質疑,但從未停下。

    在巴黎奧運會混雙決賽現場,直播鏡頭數次捕捉到一個萌娃全神貫注觀賽和吶喊助威的畫面。這是鄭思維兩歲的兒子“登登”。

    父親的身份為鄭思維打開了更多面的世界。“當了爸爸之后,我能從羽毛球中抽離一部分出來,沒那么容易鉆牛角尖了。以前是一定要贏下比賽,現在覺得輸贏是不一定的,當然要努力去爭勝,但可以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巴黎奧運會后,鄭思維迎來一份甜蜜的喜悅——女兒“七月”出生,家中的羽球小將從“單打”變成了“混雙”。“我的人生追求是家庭事業兩不誤,大家也知道我成家比較早,現在也剛剛有了二寶,所以我想回歸家庭了。”

    賽場之外的鄭思維也不斷延伸著自己的觸角。他用Vlog(視頻博客)記錄自己的訓練和比賽,在社交媒體與球迷熱情互動。他還撿起了曾數次中斷的英語學習,打卡學習軟件、看電影跟讀,開始在賽后用英語回答外國記者提問。

    他反復強調從來都不希望被定義為“世界冠軍或奧運冠軍鄭思維”,“目前的成就只是我人生的前半段路程,而已”,總是充滿熱情和能量地去探尋各種可能性。

    前路漫漫,亦燦燦。關于未來,鄭思維表示雖退出國際賽場但不會離開羽毛球,“我會在其他一些地方跟大家見面,可以期待一下”。

    在杭州,在“夢開始的城市”,鄭思維再次在賽場上拼盡所有,完美謝幕。“我本來沒有很多多愁善感的情緒,但是剛才比賽結束,采訪結束之后,整個球館的背景音樂讓很多回憶畫面閃過我的腦海,情緒有點復雜。”

    最后一戰結束,像以往無數次那樣,鄭思維把球拍和毛巾裝進球包,拉上拉鏈,微笑著向觀眾揮手,再次出發,走向下一個賽場,走向下一個鄭思維。

    [來源:新華社 編輯:陳燭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2/16 10:55
    · 來源 ·
    新華社
    · 責編 ·
    陳燭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