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0 10/15 16:44
    ·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 責編 ·
    古德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4G優惠套餐將成稀有物 5G普及之前不要輕舉妄動

    原標題:低價4G套餐不斷“消失”,你還敢亂換套餐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吳濤)近日有消息稱,運營商下架了低價的4G套餐,新用戶入網或老用戶更換套餐只能辦理高價的5G套餐。真的如此嗎?消費者該如何應對4G套餐不斷減少的情況?

    線上難覓低價4G套餐

    近期,中新網記者分別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手機營業廳APP查詢發現,相比以前,4G套餐種類明顯較少,月租50元以下只有“騰訊王卡”等互聯網套餐,每月39元。

    目前運營商在APP上所售的4G套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月租59元,一種是月租79元。原來被消費者廣泛使用的49元套餐、38元套餐等消失不見。

    在運營商官網,雖然有部分低價4G套餐在售。但基本是“無貨”狀態。

    例如,在中國電信官網,顯示有月租39元的套餐在售,但只要選擇具體號段,就會顯示“暫未搜索到符合您要求的號碼,請重新搜索”,號碼歸屬地也只能選一些諸如“莆田”“龍巖”等地級市。

    也就是說,新用戶入網,且選擇線上辦理,如果不選擇譬如“騰訊王卡”這種互聯網套餐,資費最低也要59元每月。如果選擇5G套餐,更貴,現在最便宜的5G套餐,如果不打折需要128元每月。

    電話等渠道依然可辦理4G套餐更改

    記者還撥打了運營商客服電話,多家運營商客服表示,4G套餐用戶依然可以更換套餐,而且不強制換成5G套餐。中國移動客服人員稱,老用戶依然可更改為最低月租8元的套餐。

    記者發現,8元套餐,相對資源較少,包括30分鐘通話,10MB流量,且低價套餐套外資費較貴。

    中國移動上述客服人員還介紹了月租9元套餐,但套外通話1分鐘要0.25元,高于現在多數套餐規定的1分鐘0.15元。

    至于新入網用戶是否還能辦理上述低價4G套餐,上述客服人員表示,“以線下營業廳為準。”

    實際上,很多用戶反映,套餐“升級”容易、“降級”難,無論新老用戶,運營商優先推薦高消費套餐。今年1月份,就有消息稱,湖南長沙聯通用戶在將原包月套餐改為低檔套餐多次受阻。隨后工信部介入要求運營商立即糾正,湖南省通信管理局約談了聯通公司相關負責人。

    “優惠套餐建議長期持有”

    為什么4G套餐種類突然變少了?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中新網記者稱,有些套餐,運營商其實并不掛在網上出售,用戶可以去線下營業廳咨詢;另外,這也是工信部和運營商集團多次要求減少在售套餐種類的結果。

    至于網友熱議的“4G套餐減少給5G讓路”話題,付亮認為,4G套餐種類確實少了,尤其是超低價優惠套餐大幅減少,但這與5G無關。

    工信部曾多次表示,要求運營商精簡套餐數量。因為部分電信企業推出的資費套餐數量過多,計算相對復雜,尤其是在資費宣傳過程中夸大資費優惠幅度,模糊資費結構和使用條件,不利于廣大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2019年5月21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曾在網絡提速降費吹風會上表示,規范套餐設置,減少在售套餐數量15%以上,重點減少一些早期的套餐,特別是價格貴以及規則復雜、影響用戶選擇的套餐。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一款超級優惠套餐,尤其是30元以下的套餐,那就長期持有吧”,付亮建議,“運營商很難再有類似的優惠力度了。”

    例如,某用戶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他在用一款月租僅十幾元的套餐,每月包含400分鐘免費通話,30GB全國通用流量。“這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你每月手機資費套餐是多少錢?是優惠套餐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古德]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