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0 11/16 09:32
    · 來源 ·
    經濟日報
    · 責編 ·
    古德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多重因素作用下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

    原標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經貿摩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面臨新一輪洗牌。

    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SA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33.7%,環比增長逾6個百分點,趕超蘋果奪回冠軍。這也是三星電子自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首次超越蘋果。

    SA數據還顯示,第三季度三星電子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以21.9%的份額位居第一,華為、小米、蘋果分別以14.1%、12.7%和11.9%的市場份額分列其后。

    “總體來看,四大頭部廠商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約60.6%。三星超過華為,再次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首次超過蘋果,位居第三名,是前四名中唯一逆勢大漲的手機廠商。”眾誠智庫高級咨詢師王立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三星手機為何能重登榜首?一個重要原因是蘋果在今年10月份以后才推出iPhone 12.對其市場份額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美國對華為芯片禁令造成了負面影響,導致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增長速度放緩。三星手機涵蓋了從低端到高端的機型,是iPhone 12推遲發布和華為出貨量放緩的最大受益者。”王立萍說。

    小米又是靠什么重返全球前三?眾所周知,小米一直堅持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條腿”走路。消費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是小米手機的重要立足點。小米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23∶59期間,小米中國區新零售全渠道總銷售額突破143億元,小米手機包攬了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臺安卓手機累計銷量第一名。

    “海外市場是小米重返全球銷量前三名不可忽略的支撐。小米幾乎在所有重要海外市場都實現了銷量明顯增長。其中,小米在歐洲市場實現同比增長65%,在西歐細分市場的增速甚至突破了116%。”王立萍說。

    業內專家認為,在中低端市場,華為放緩了手機供應,特別是占據線上手機市場優勢的榮耀品牌今年攻勢減弱,也為小米提供了機會。

    蘋果手機市場份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則是iPhone 12系列推遲發布,導致其出貨量未能達到去年水平。此外,其他智能手機品牌快速崛起也對蘋果造成了不小沖擊。

    令人欣喜的是,從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來看,全球排名前四位的企業有一半來自中國,可見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增長勢頭仍然迅猛。

    手機市場份額排名會繼續保持嗎?對此,王立萍表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頭部企業,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也會越來越向少數品牌傾斜,強者將越強,弱者將越弱。

    對比幾家頭部企業,王立萍說,三星擁有完整產業鏈,從屏幕到手機硬件,橫跨電子產品部件各個領域。不過,與國產手機相比,三星手機價格偏高,因而在中國市場銷售低迷。

    小米手機在低端機市場具有性價比優勢,尤其是紅米系列。同時,小米是第一批在網上銷售手機的廠商,是非常成功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憑借豐富的在線業務經驗,小米迅速適應了印度互聯網市場。小米在開發印度市場的同時,也吸取了國內市場的經驗教訓,很早就開始布局線下市場,這也讓小米在印度有了穩定的線下渠道,提高了手機銷售的抗沖擊能力。

    至于蘋果手機,其工業設計、操作系統、芯片等軟硬件多年來都給用戶帶來了很好的體驗。與安卓旗艦手機相比,蘋果手機品牌溢價較為明顯。然而,在經歷過去快速且頻繁的技術迭代后,蘋果產品硬件創新性不足。在5G領域,國產手機更是領先蘋果一大截。

    “不過,當前5G網絡正在快速覆蓋各個區域,隨著5G日漸普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迎來新一波換機潮,新競爭將更加殘酷。”王立萍說,全球手機市場還會重新洗牌。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古德]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