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1 09/27 10:08
    · 來源 ·
    經濟日報
    · 責編 ·
    古德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13香"到底香不香 快充、指紋識別成用戶最期待功能

    原標題:“13香”到底香不香

    新面市的iPhone13硬件與芯片性能有所提升,但有些亮點國產品牌手機早已應用。蘋果手機自誕生伊始,突破性創新備受消費者喜愛,新技術的應用頗為大膽,如今每次“上新”在新技術應用上卻像“擠牙膏”。這樣的商業策略,或許帶給國產手機品牌更多機遇。

    近日iPhone13正式發布,已有不少消費者拿到了新品。今年這一系列的手機被“果粉”戲稱為“13香”。新面市的蘋果手機真的香嗎?其實還有待具體分析。

    蘋果手機的A系列芯片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升級迭代項目。蘋果稱,今年的A15芯片基于5納米工藝制造,CPU整體性能提升50%,GPU相比前代性能提升30%,結合其他硬件與芯片的性能表現,相比于上一代不可謂不香,而且價格還便宜。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者給予它“13香”的稱號,可謂受之無愧。但據國外權威半導體產業媒體SemiAnalysis報道稱,根據晶體管總數、芯片尺寸和其他指標對A15進行初步芯片分析后,沒有發現CPU的重大改進。蘋果使用的是去年內核的修改版本,而不是新的CPU內核。再看蘋果宣傳的其他亮點,如120赫茲高刷新率屏幕,其實在國產品牌手機上早已應用;解決“劉海兒”問題的屏下隱藏攝像頭技術,OPPO、小米正在開發、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相對于其他品牌的手機而言,“13香”的稱號可能就立不住了。

    評價一款產品的好壞,其公司股票在資本市場的反應也是一個強有力指標。發布會當日,蘋果股價收跌近1%,報價為148.12美元,盤中一度跌超1.5%。這或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蘋果從一個敢于發布劃時代升級產品的公司,到如今成為“擠牙膏”式升級的公司,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擔心新技術的使用帶來潛在用戶的體驗降低。如當年iPhone5s天線的更新,就被用戶指責體驗差。這些年用戶體驗倒是上來了,但是更新也確實相對減少了。對于新技術成熟應用的觀望,使得蘋果公司在創新上選擇了保守策略?,F在蘋果手機選擇使用其他廠商應用成熟的技術,這樣既不會降低用戶體驗,又能滿足用戶的更新需求,應當說,不失為一種穩重的商業選擇。

    二是成本的考量。新技術在誕生初期往往良品率不高,如果再遇到軟件適配問題,產品可能會召回重造。而選擇市場成熟技術,既可以提高良品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又能保證功能應用的完善,還可降低銷售價格。價格下來了,質量上去了,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就會進一步擴大,從而增加收益。這樣的成本考量,意味著蘋果手機已經從創新型科技產品轉型為注重市場的電子消費型產品。

    回顧蘋果手機誕生伊始,志在創新不在市場份額,其突破性創新備受消費者喜愛,新技術的應用頗為大膽。這樣的導向,讓蘋果一度成為“被抄作業”的對象。反觀如今蘋果的商業模式,卻變成了“抄作業”的那個孩子。單純地看,在占領市場份額和增強用戶黏性上,這一商業策略也無可厚非。

    對于國產手機品牌而言,蘋果的保守意味著新的機遇。

    近幾年,OPPO開發了屏下隱藏式攝像頭,不斷提升屏幕占比;vivo率先采用了屏幕指紋技術,讓指紋識別更加精準;OPPO和華為都用自主研發平臺開發了快速充電技術,提升了手機充電的速率和續航能力;華為更是以麒麟系列芯片,探索了芯片設計制造這一核心領域。這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品牌,以一系列技術創新實現了迅速崛起。走上自主創新道路的國內各大手機廠商,正在以市場占有率和利潤回饋證明創新戰略的正確性和重要性。企業的長期發展最終要靠科技研發、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國產手機品牌應抓住機遇大膽創新、應用創新,久久為功,必見成效。(銀晟)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古德]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