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華為蘋果雙雄爭鋒 高端手機市場或掀換機小高峰

    原標題:華為蘋果雙雄爭鋒 高端手機市場或掀換機小高峰

    時隔兩年,高端手機市場重現“雙雄爭鋒”。昨天凌晨,蘋果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iPhone 14系列機型,并公布國行版機型售價。就在iPhone 14發布前兩天,華為Mate50系列剛剛正式發布。

    業內專家認為,從整個智能終端市場來看,務實消費漸成主流消費趨勢,但華為、蘋果相繼發布新機,有望給手機消費市場帶來一波換機“小高峰”。

    華為Mate重回市場

    “時隔兩年之后,華為Mate系列又回來了!”9月6日下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說道。在iPhone 14發布前兩天,華為Mate50系列正式發布。

    手機市場調研顯示,行業內有一半以上的售后案例集中在屏幕修復上。僅僅因為一塊玻璃的損壞,消費者可能需要承擔高昂的維修費,把屏幕、中框和電池同時換掉。為了降低手機意外跌落時的損傷,華為Mate50系列首發使用了昆侖玻璃。“抗跌落能力提升至10倍。”余承東說。

    智能手機性能的不斷提升,也帶來了更高的功耗,當智能手機處于低電量時,很多用戶便會產生焦慮情緒。針對這一痛點,華為Mate50推出了“低電量應急模式”,能夠在1%電量下智能啟動聚能泵,實現待機3小時,或通話12分鐘,或亮碼10次,或掃碼4次,解決使用者的燃眉之急。

    具體價格方面,華為Mate50售價4999元起,華為Mate50 Pro售價6799元起,華為Mate50 E售價3999元起。

    盡管離正式發售還有半個月時間,消費者的購機熱情已經提前抵達。記者在位于環宇薈的一家小型華為體驗店看到,工作日午間,有不少在附近工作的年輕白領進店體驗。電商平臺上,消費者同樣熱情。Mate50 Pro每天10:08限量開搶,但當日未到11點,記者打開預售頁面時發現已顯示暫時“無貨”。

    iPhone 14系列機型發布

    昨天凌晨,蘋果也正式發布了iPhone 14系列機型,并公布國行版機型售價。iPhone 14起售價5999元;iPhone 14 Plus起售價6999元;iPhone 14 Pro/Pro Max起售價分別為7999元、8999元。

    作為旗艦系列,iPhone 14 Pro和上代一樣采用超瓷晶面板,配色上新推出的紫色取代了原來的遠峰藍。最重要的一點升級,是延續5年的劉海屏換成了“靈動島”,俗稱“藥丸屏”。

    據介紹,“靈動島”可以根據不同應用、交互呈現不同的狀態。配合iOS16的鎖屏通知,靈動島可以提供更細化的交互。比如音樂的專輯、球賽進程等等都可以顯示在“靈動島”上。

    引人注目的是,蘋果也緊隨華為腳步,宣稱iPhone 14系列成為全球第二款支持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當身處野外基站覆蓋不到的地方時,手機可通過連接衛星進行SOS求助。

    芯片方面,iPhone 14 Pro搭載全新4納米工藝打造的A16仿生芯片。“這是有史以來最快的智能手機芯片”,蘋果方面稱。

    國產智能手機還需更多爆款

    作為華為旗艦產品,Mate系列是當前手機市場少數能在全民認知度和購買熱情上和iPhone“掰手腕”的系列。過去兩年,雖然眾多國產廠商摩拳擦掌,紛紛向高端領域探索與轉型,但尚未出現一款具有全民影響力的“爆款”。

    根據7月份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36億部,同比下降21.7%。如今,華為憑借Mate50系列回歸高端市場主戰場,給手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項。

    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首席產品官段林峰表示,從整個智能終端市場來看,務實消費漸成主流消費趨勢,數碼產品需求放緩,但華為、蘋果發新,在高端手機市場有望開啟一輪換機小高峰。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無論華為手機還是鴻蒙系統都有一批忠實的消費者,此次Mate50系列發布后,將提升當前的換機率。

    不過,中關村現代信息消費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楊崑認為,由于智能手機目前缺乏根本性的變革與創新,這輪小高峰與大型的換機潮尚不可同日而語。

     

    本報記者 孫奇茹 袁璐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9/09 09:47
    · 來源 ·
    北京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