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魅族宣布打造全新AI終端 AI手機市場前景廣闊

    原標題:魅族宣布打造全新AI終端 AI手機市場前景廣闊

    本報記者 賈麗

    2月18日,魅族宣布進行戰略調整,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開發,全力投入AI終端。魅族方面回復《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魅族決定全面轉型擁抱AI,全新AI生態將深度實現AI硬件、AR眼鏡、新能源汽車等AI終端的自動智聯。realme近日發聲稱,將推出“顛覆中端市場”的搭載AI功能的新款手機。記者獲悉,OPPO與華為也將在AI戰略及相關終端上有新動作。

    從行業“玩家”一系列動作來看,手機從智能時代邁入AI時代已經成為共識,而新一輪AI之戰的“發令槍”也已經打響。

    手機廠商集中火力“戰”AI

    圍繞AI的比拼,將成為手機巨頭們未來幾年的主旋律。根據魅族的最新規劃,其將重構操作系統Flyme OS,打造全新AI終端設備,并將向全球大模型團隊全面開放,構建新的AI生態。

    對于原有業務如何處理,魅族方面向記者回應稱,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但是不會影響Flyme OS、無界智行等業務,保持現有產品的軟硬件維保服務的正常運轉。

    選擇一頭扎入AI大潮中,魅族方面認為,這是基于兩個判斷,一是時機成熟,在行業惡性競爭和消費者需求多樣化背景下,AI成為手機行業急需尋找的新方向,智能手機已經邁入AI時代;二是魅族已具備向AI領域全面轉型的能力,在研發和供應鏈的硬件以及設計、交互、算力、操作系統等軟件方面逐步完善。

    不僅是魅族,OPPO、華為等手機廠商們均在紛紛整合資源,集中火力,重點部署AI。

    “AI手機將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后,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于2月18日發布的內部信中表示,OPPO為此已做好充分準備,并專門成立了AI中心,資源將向AI集中。

    據悉,OPPO新的AI戰略即將面世。華為將在今年2月下旬舉辦的新品發布會上帶來關于AI的新消息。realme、vivo、小米等品牌也均將在今年推出多款主打AI的新終端。

    “2024年,隨著技術成熟和普及,AI將成為手機競爭的關鍵領域,手機廠商紛紛進行前瞻性布局以搶占高地。這一變化也將顛覆手機,讓其從硬件終端變身為智能助手及AI入口,并或將帶來行業格局的再度變化。”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記者表示。

    千帆競渡中如何抓住機遇?

    從魅族新AI戰略來看,其將持續加大線上、線下、海外等渠道建設,并深度互聯自身的AI硬件、AR眼鏡、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從而逐步完善技術生態、銷售、服務的全球聯網。華為也正在連接鴻蒙、歐拉生態,并發布了華為云AI出海等計劃,加速輻射海外市場。

    由此可見,通過近幾年的布局,手機巨頭們已經從手機延伸向AR終端、智能汽車、服務器、智能座艙等多領域,并通過在操作系統、車機、算力等環節不斷迭代升級,融合車輛、手機、智能家居等場景的多端軟硬件能力實現全景互聯。同時,海外成為手機廠商尋求增量和品牌煥新的重要市場。

    “魅族等手機企業圍繞AI轉型,也是借AI實現品牌的再度升級,意在構建自己的AI生態系統,探索出一條由中國企業定義、引領的手機、汽車、AR等多終端全場景生態融合發展的道路,并實現對人們智能生活入口的全方位布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AI手機市場前景廣闊,但隨著廠商的發力,競爭無疑也將更為激烈。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到2027年年底,內置AIGC功能的手機出貨量將超過5億部。

    在王鵬看來,欲突圍或抓住機會趕超,國產手機廠商需持續創新,在AI等關鍵技術領域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壁壘。企業還要深化合作與生態系統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智物科技創始人明叔亮表示,智能手機迎來的這一輪AI升級,不應只是手機功能體驗的升級。目前手機廠商在AI能力上暫未有很大差距。部分廠商僅以AI技術提升攝影體驗、推出語音助手等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I創新。手機企業應更注重面向未來競爭的核心技術能力的構建、生態及商業模式的革新。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2/19 10:33
    · 來源 ·
    證券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