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中國市場AI手機份額迅速增長 到2027年占比將超過50%

    原標題:智能手機加速邁進AI時代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發展,智能手機正在擁抱這一新機遇。蘋果、三星、華為、榮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業紛紛布局AI(人工智能)手機,推動AI技術在手機行業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中,預計約5%會搭載端側AI運算能力。國際數據公司IDC認為,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1.7億部,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中國市場AI手機份額也將迅速增長,到2027年占比將超過50%。

    手機迭代加速

    AI手機是具有端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手機。東南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金石表示,AI大模型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手機應是AI大模型創新與應用的重要領域。

    AI技術賦予手機的新要素和優勢主要體現在提升處理能力、改善消費者體驗以及擴展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上。目前,AI手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支持AI功能的手機芯片。這些芯片通過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手機運行復雜的AI模型,實現多樣化的AI應用,從而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對此,賽迪智庫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鐘新龍分析,比如高通驍龍8Gen3、天璣9300、蘋果A17等手機芯片都支持部分AI運算功能,驍龍8Gen3、天璣9300均宣稱支持在手機端運行復雜的AI模型。這種能力讓手機能夠理解復雜的指令并執行任務,實現語音調度,推動手機交互方式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這是智能手機新的發展階段。真正的AI手機不僅搭載先進的AI芯片實現基礎的語音助手功能,還應具備更高效的計算資源利用能力、敏銳的真實世界感知能力、強大的自學習能力和豐富的創作能力,能在多個層面上與消費者交互,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和體驗。”鐘新龍說。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介紹,真正的AI手機首先要具備強大的處理能力,能支持復雜的AI算法運行;其次應擁有獨立的AI芯片或強大的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作為搭配,以滿足高效的AI算法;要有足夠的AI應用場景,比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還應可迭代,可變化,可持續學習和進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

    OPPO AI中心產品總監張峻表示,AI手機需要具備高效利用計算資源、敏銳感知真實世界、擁有強大自學習能力以及一定創作能力的四大特征。

    “AI手機作為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將在更多領域表現出優勢,并與更多設備、服務實現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體驗。”張毅說。

    存量市場優化

    AI手機已成為智能手機進入存量市場后培育新動能的關鍵著力點。IDC認為,隨著應用場景的發展,原始設備制造商、芯片供應商和行業參與者不斷提高處理器能力和相關硬件規格,新一代AI手機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快速發展。

    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認為,2024年是AI手機元年。未來5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AI手機也將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后,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

    手機廠商紛紛布局AI手機。2024年1月,OPPO發布Find X7系列手機,第一次在端側部署了約70億參數的安第斯大模型,在行業內率先實現AI通話摘要、AI消除等功能。

    據介紹,OPPO自2020年推出首個AI大模型就開始進行AI布局,2023年推出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2024年伊始,OPPO宣布成立AI中心,整合全球研發資源,向AI時代進軍。在2024年春節期間,OPPO面對超千萬用戶推出百余項AI實用功能。

    此前vivo已發布自研AI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包含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共5款自研大模型,全面覆蓋核心場景,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和算力條件,可以高效快速地將大模型技術轉化為用戶價值。與此同時,2023年11月發布的vivo X100系列手機搭載了“藍心大模型”,通過大參數AI算力的端側部署與云端服務,為用戶提供藍心小V、藍心千詢等終端智能應用交互。

    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認為,優秀的自研大模型需要具備“大而全、算法強、真安全、自進化、廣開源”五大特質,具體表現為數據規模和模型參數大,模型矩陣豐富且模態支持全面,算法創新有效,安全性高,訓練數據持續更新,以及開源開放等。

    2月29日,星紀魅族集團發布首款開放式AI手機魅族21 PRO,還公布了“All in AI”(全方位人工智能)戰略規劃的詳細內容,將全面邁入前景廣闊的AI科技新浪潮。

    真我realme副總裁徐起近日也透露,公司將全面布局AI手機,集中資源長期投入,加大AI儲備以及在產品中的應用。計劃今年年中發布真我realme的AI戰略,分享積累的AI技術和應用。

    潛能有待挖掘

    AI手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張毅認為,隨著AI算法不斷優化迭代,AI芯片性能持續提升和成本降低,“人工智能+”行動帶來的應用場景拓展,AI手機將日益普及,并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盡管AI手機技術不斷進步,但普通消費者對AI的理解仍然有限。部分消費者可能對AI手機的實際能力和應用場景存在誤解或過高期望,導致購買后的體驗與期望不符。”鐘新龍說。

    鐘新龍分析,當前AI手機的功能往往集中在相對有限的幾個方面,如文本生成、圖片美化和修改、語音助手等,缺乏更多實用性強、覆蓋面廣的AI應用,限制了AI手機的吸引力和使用價值。同時,隨著AI技術在手機中的深入應用,如何保護消費者數據的隱私和安全成為一個重要問題。AI處理的數據量大,且涉及消費者的敏感信息,如果管理不當,可能會導致隱私泄露和安全風險。此外,AI應用對計算能力的要求較高,可能會導致手機能耗增加。如何在提升AI能力與保持手機續航之間找到平衡,是未來AI手機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金石認為,要加快推進AI手機行業標準的建設。一方面要集中力量發力通用大模型,提升通信行業整體的大模型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整合和高效利用創新資源,避免出現大量企業“重復造輪子”、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

    OPPO產學研事務部部長秦征介紹,OPPO在聯合研發關鍵技術、布局基礎研究方向、催化實驗室技術產業化應用等領域不斷取得進展。自2019年以來,OPPO已與23所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并與來自近百所高校的300余位專家學者設立聯合研發項目。其中AI相關的聯合實驗室有20個,涵蓋AI+系統、AI+媒體、AI+通信、AI+網絡、AI+健康等領域。

    要推動AI手機產業發展,人才也是關鍵。金石建議,高校、科研院所和頭部企業要緊密合作,產教融合、工學交替,依托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平臺,共同培養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的復合型人才。

    據秦征介紹,OPPO積極探索以競賽形式牽引人工智能人才,先后支持了包含全國大學生軟件創新大賽、第一屆6G智能無線通信系統大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智能交互創新賽等競賽,致力于培養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卓越人才。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vivo于2018年成立AI全球研究院,從2019年開始,始終保持千人規模的AI專家團隊,持續打造人才精、數據全、算法強、算力夠、安全高的優勢。”周圍說。(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3/20 10:13
    · 來源 ·
    中國經濟網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